脱贫攻坚亲历记
2020-01-12詹璐
文/詹璐
我在基层乡政府工作了4年,2016年通过公务员遴选考试,好不容易进入了县城纪检监察机关,谁知当“县干部”没几天,就被派驻贫困村挂点帮扶脱贫攻坚。
这个村原先没有任何集体企业和集体收入,全村现有住户522户,总人口1830人,其中376人常年外出务工。由于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外出务工,大多只能从事高强度、低收入的简单体力劳动。由于村庄地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简陋,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问题也很突出,致贫受困因素更加复杂。尽管上面持续下派工作队进村入户,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但时至2015年年底,该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0.24万元,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贫困人口30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7.79%。
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迎难而上、主动请缨,从系统内部抽调了33名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该村贫困户,并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和2名常驻队员,与机关业务工作脱钩,专职统筹该村脱贫攻坚。我们工作队果断地跳出了枝枝节节的常规思路和习惯做法,自2016年以来,积极协助该村向各方跑项争资,筹集资金800余万元,新修和维修了3.8公里道路、1100米水圳,全面接通了城市自来水管网,基本拆除了危旧房、空心房和猪牛栏厕。同时更新升级了500米老旧线路,安装了100盏路灯,新建了一座村级50kw光伏电站。村容村貌为之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极大地提振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形成了外地客商投资创业的洼地效应。
该村在尝试创办农民合作社之初,投资方原本采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经营模式,向农户承租土地种植大路货品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直不理想。我们工作队主动介入,引导他们吸收无产业的贫困户以土地参股,优先安排老弱病残、没有技术的贫困户就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此后,该村相继发展了3个初具规模的农民合作社,建成了蔬菜、砂糖橘、蓝莓、油桃和烟叶等五大高标准产业基地,60余户贫困户每年从土地参股、土地流转和劳务输出等项中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从光伏电站经营、土地流转和烟叶种植税收等项中获利达12.1万元。
此外,我们工作队充分利用各种扶贫惠民政策,因人因户制定脱贫帮扶措施,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如本人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陈怡发夫妇均已年过花甲,早些年他儿子陈勇伸突发脑溢血,虽经倾家荡产救治保住了性命,但身体并未完全康复,全家就靠1.2亩水面养鱼维持生活。我帮助他家申请了产业奖补资金扩大养殖规模,由政府统一出资代缴购买新农合保险、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和养老保险,并为陈勇伸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就近介绍他参加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另一户贫困户刘小庆夫妇患有慢性病,儿媳患有红斑狼疮,全家的希望就寄托在独生儿子刘勇身上。可刘勇一贯好吃懒做,曾经吸过毒,家里穷成这个样子了,看见年轻女干部还不忘油里油气寻开心。我意识到跟这种阿混讲一般的大道理不会起作用,索性端起威严的架势训斥了他一顿,他果真就变老实了,听从我的安排去了工业园打工。我又帮助他家发展了养猪业,帮助他儿媳办理了医疗报销,帮助他孙子申请了教育扶贫资金,逐渐缓解了他家的困境。
经过各方长期不懈的倾力帮扶,截止2018年7月29日,该村人均年纯收入增至1.1万元,总计减贫68户29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6%,终于成功地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我们工作队因此被上级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驻村工作队,本人也先后获得了优秀党务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等殊荣。此时此刻我百感交集,庆幸自己在这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脱贫攻坚决战中没有缺席,深知自己其实做得还很不够,应该感恩人民给了我执纪监督的权威,组织给了我施展历练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