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供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浅谈
2020-01-12刘宇晨
刘宇晨
(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天津 300204)
2010—2013年,天津市水务局编制了《天津市城市供水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2014版供水规划),并于2014年3月通过政府批复。2014版供水规划是在《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市内配套工程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提出了建设以引江“一横”、引滦“一纵”双水源为主,地下水、再生水、淡化海水为辅,引黄为应急备用水源的城市多水源供水保障体系,规划范围为全市域建制镇以上的城市区域,以中心城区、环城四区、滨海新区和规划新城为重点,调蓄水库包括于桥、尔王庄、北塘、王庆坨4座水库,预测2015年城市总需水量为18.67亿m3、2020年为26.32亿m3;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建设原水管线251.41km,新建、扩建地表水厂8座,改造地表水厂6座,整合地表水厂3座,对指导天津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2014版供水规划水平年的临近、国家及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增速,为有效解决天津市供水新老问题、加快构建天津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全面统筹城乡供水、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饮用水和城镇高质量发展生产用水及重要河湖湿地水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编制新的天津市城市供水规划(以下简称2019新版供水规划)势在必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城市建设类专项规划必须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过程中,必须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论证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提出优化规划调整、环境和管控建议,明确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为规划决策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 评价思路
2019新版供水规划必须在现有供水格局基础上,补齐工程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优化引滦入津、南水北调中线、东线三水源供水工程体系,实现“三水共用、五库联调、多源互济、城乡统筹”的供水保障新格局。其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思路为围绕供水规划识别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因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及环境要素,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构建天津市供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预测与评估规划的实施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和长远影响,提出未来天津市城市供水规划的环境保护对策和预防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及跟踪评价方案,协调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天津市城市供水规划实施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 评价步骤和方法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包括规划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提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确定、公众参与和会商意见处理、评价结论等步骤。2019新版供水规划着重对环境影响分析和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进行研究,采用的评价方法为供需平衡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
3 评价对象和结果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中,供水工程评价对象主要包括供水管道、净水厂、加压泵站、水库等,根据矩阵分析结果,得出2019新版供水规划对环境的影响途径主要为资源消耗(水、土地)和生态破坏两方面。
3.1 对水资源的影响
2014版供水规划为分质供水,水量仅考虑城市和海河生态用水,不含农村用水。2019新版供水规划覆盖农村用水,并提高生态用水量,保护天津市湿地和全市河道水环境质量,增加外调水、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对缓和天津市缺水状态和促进水资源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充分利用外调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对控制全市地面沉降和恢复地下水源具有重要意义。2014版供水规划和2019新版供水规划供水量对比,详见表1。
从表1可知,天津市境内水资源严重不足,无法依靠自身境内水资源满足全市供水用水需求。2019新版供水规划以调入境内水库的引滦、引江水为取水水源,预计在2035年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后,天津市水资源量可以满足规划用水需求。根据调查,引滦入津水、南水北调中线水、南水北调东线水等外调水水源,均存在水质、水量的不确定因素,具有停供风险。
(1)引滦入津水。引滦水源自滦河干流上的潘家口、大黑汀水库,由引滦输水明渠入天津市境内于桥水库进行调蓄,存在水量不足、水质污染和水库生态破坏等问题。2000年以前,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质一直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但随着上游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和库区网箱养鱼过度发展,引滦水水质恶化。根据水利部海委监测,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质部分指数超标,受此影响,近2 a于桥水库水质恶化,藻类频繁暴发,导致2016年引滦工程首次停止供水,直接威胁天津市城市供水安全。
(2)南水北调中线水。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中间无水库调蓄,在北拒马河以前主要是专用明渠输水。天津干线主要为管涵输水,时间是全年,主要存在供水量不足、水污染或生态破坏影响供水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天津市长时段的停供,而汛期更是天津市中线停供的最大可能时段。
(3)南水北调东线水。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后,正常情况下,北大港水库将作为调蓄水库承担着滨海新区塘沽、大港以及静海区的城市供水任务。目前,由于上游水资源条件的急剧变化,水库蓄水量大幅度减少甚至连年干枯,导致水库作为城市水源地的功能被弱化、库区水生态系统退化、水库水质盐咸化严重和水库的应有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2001—2012年天津市共实施7次引黄济津供水,九宣闸总引水量23.24亿m3,其中直供水厂供水量10.38亿m3、水库调蓄量11.62亿m3。受水质咸化、蒸发渗漏等影响,水库城市供水量仅为5.68亿m3,排咸弃水量达0.58亿m3,城市供水利用率49%,水资源利用率很低。2009—2012年的3次引黄供水,均因蓄水少、水质不达标等原因未能向城市供水。
因此,2019新版供水规划针对1~2个外调水源长时段停供的危险情况,拟采取引黄济津、启动地下备用水源地等应急调水和限产限水等应急管理措施,为应急供水提供可靠保障。可以说,2019新版供水规划的实施对天津市水资源进行了资源利用的集约与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现有水资源,并通过增加河湖生态补水,达到提升天津市境内河道水质的目的。
3.2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根据《天津市国土空间战略》提出的“规划建设用地零增长”原则,未来天津市工程建设用地限定在4 499 km2。2019新版供水规划新建水厂泵站永久占地约1.02 km2。为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019新版供水规划编制与上位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规划和市场对土地利用的调控和调节作用,统筹考虑供水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科学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采取针对永久性占地工程的用地节约措施,避免占用农田林地;同时,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占地面积。
3.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9新版供水规划实施后,天津市境内湿地生态水量将逐步增加,生态用水的需求得到满足。具体而言,就是本着大黄堡洼、七里海、北大港、团泊湖最优水深不低于0.8 m的原则对湿地水位进行调控。湿地补水后,水深保持在0.8 m左右,阳光依然能照射到水底,适合浅水生的湿地植物生长,使湿地植物向着多样化、层次化的方向生长,进而吸引更多种类的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来此栖息,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弥补规划前期的局限,缩小环境影响的范围,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具。目前,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步骤和技术方法的研究不足是我国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一大障碍。因此,还需采取有效的项目管理对策,在规划前期,做好规划方案比选工作,提前介入并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准备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用科学评价程序对规划方案进行建议调整,实现规划与环境评价同步进行,使规划方案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充分体现生态环境的价值,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