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态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自我管理分析

2020-01-12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7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机构考核

吕 军

(山东省潍坊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潍坊 261041)

目前,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支撑。当前,我国处在环境保护的决胜时刻,国家重视环境监测相关工作,因此应该不断完善相关监测制度,扩大了监管力度。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各监测机构应该抓住机遇,勇敢的迎接挑战,不断加强自我管理,培养学习能力,提升监测机构的业务水平,提升相关监测技术,同时强化审核,不断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数量和质量,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演进,为打赢环境监测相关技能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1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面临的新形态

近些年来,生态环境监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也在向着积极方向发展,各类数据监测方法也在不断被应用于环境整体评价中,在项目的验收、环境目标考核、排污许可核算以及监督执法的过程,对环境整体管理和科学内容决策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态环境监测的结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部分机构责任意识较为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监测标准不够明确,生态环境监测的权威性不断受到挑战。为了达到诚信经营,确保监测数据的稳定,在国家层面应该进一步明确制度内容,确定监测数据的客观性,从而保证行业监测市场向着规范、合理方向运行。

1.1 环境监测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1.1.1 环境监测受到重视

党的十九大中指出,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加强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推进社会的绿色发展,不断调节处理严重的环境问题,增强生态环境的监管体制。目前,在不断改善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修复的过程中,信息被大量披露,环保信用程度评价、惩罚制度也在不断地完整和健全,目前,相关监管体系也在逐步推进,并且进行“连坐”制度,企业一旦违反相关法规,则让企业“数罪并罚”,使得检查结果公开透明化,增强环境执法的威慑力,增强执法力度,建立与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的关系,贯彻环境执法的公信力,推动数据监测的真实、准确、可靠。

近年来,国家印发并颁布了多项关于数据监测的意见和建议,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测流程,其中包括布点安排、实施采样、现场检测、样品使用、数据传导、报告评价等一整套完备的质量评价监督系统,增强信息的公开透明化,将监测结果及时向大众公开,促进环境执法的公信力,给相关企业规范准确合理的相关制度,推动环境保护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1.2 环境监测制度不断完善

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对于环境监测的补充条款,根据近些年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工作特点,相关监测通用准则被不断细化,对生态环境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场所的监测环境、仪器准备等环节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环境监测相关资质的评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目前每年都会对生态环境进行抽样调查,去年要求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整体抽查比例控制在50%以上,不定期地监督检查既包括生态环境部分的系统内部监测,也包括第三方监测,并且使得检查对象公开透明化,进一步促进监管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推进。

1.1.3 环境监测力度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整体监测的过程包括“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环境监测的最终成果是以数据的形式来最终呈现的,在整个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处于较为核心的位置,因为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监测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才能进一步明确设备情况,药物使用方式。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该从人员和产品情况入手,严格把控数据关卡,以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1.2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自我管理

1.2.1 严格管理工作人员

监测机构的监管工作在进行调查记录过程中,需要通过现场比对来完成,以确保最终数据的准确。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徇私、遗漏等情况,尤其是在一些落后地区,工作人员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了最终数据监测不准确。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在整体操控中由各类人员组成,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拥有各自的工作范畴,各个岗位分工协作,比如管理仪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仪器的使用、管理,保养,文件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文件的收集和整理,确认所使用的文件和所记录的内容行之有效,现场与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整个监测过程,熟悉数据的比对和应用,质量培训管理员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并且召集实验室之间进行数据核实和比对,并组织考核,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内审工作人员应该注意相关条款的具体要求,了解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各个部分分工协调,共同协作,提升监测数据的敏锐性,保证实验室环境能够向着更明晰的方向发展。环境监测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各环境要素应该不断增强采样方法,实验室也应该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刻苦钻研,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1.2.2 规范人员上岗考核

目前,环境监测系统内实行分级管理,应该采取上岗考试的方式,不断调整考核方式,这部分由中国环境监测站或省级相关部门负责,但社会化环境监测负责人员的上岗考试还是通过自身机构根据各单位情况安排完成,考试分为理论内容考核和实践内容考核,实践考核部分分为抽样、回收、对比,通过回收率以及相对偏差率作为考核结果,但目前一些监测机构过于重视考核形式本身,而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对比,没有重视考核者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导致失去考核意义。因此,各社会监测机构应该不断规范工作人员关于持证上岗的各项考核,确保最终监测效果。

此外,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担当意识,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环境监测相关机构应该鼓励工作人员合力攻破技术难关,不断开拓新技术和新手段,优化装备,提高工作效率。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类考核培训,在实践中提升监测能力,适当地对表现积极的工作人员给予对应的鼓励,对在监测过程中不够认真的监测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2 严把数据关

2.1 审核原始数据

数据分析需要经历一个流程,其中第一步是采样,能够确保数据监测的真实性,采样的原始记录应该包括采样的时间和地点,还应该注重现场实况以及剂量的运用,现场监测应该在现场完成各项纪录,并及时完成关于烟雾、尘土、噪音等的记录和分析比对,因此,纪录中原始的采样工作人员应该由现场的双人签字,监测还应该有企业相关负责人在场,双方都对采样过程进行确认。样品交接记录是从现场进入实验室的过程,其中应该记好样品采集时间、样品具体监测情况,并做好编码,确保编码的正确性。

2.2 审核监测报告

报告涉及评价的部分,应该注重报告中数据和原始数据中的一致,并且应该注重评价标准的使用范围,增强数据评价的准确性,因此,数据审核应该充分关注,注重分包方的相关信息,避免二次分包。

3 结语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生态监测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各部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该及时调整相关工作思路,增强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推进监测质量的提升,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推动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机构考核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内部考核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