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建后管理
2020-01-12苏海军
苏海军
(沈丘县沙北灌区管理所)
1 引言
沈丘县地处黄河冲积扇平原,属淮河流域,全县辖22 个乡镇、办事处578 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30 万人。自2004 年开始陆续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截止2018 年底,先后实施了22 批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涉及22 个乡镇、办事处552个行政村。其中建设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的乡镇集中供水厂17 处,单村供水30 处,联村供水12 处,供水站1 处,解决了122.50 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工程总投资达4.80亿元。
2 工程建设情况
2.1 项目建设管理实行“四制”
为了建立责任约束机制,规范项目建设行为,明确责、权、利,提高工程投资效益,项目建设实行了法人负责制。沈丘县政府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局,由项目法人对工程的规划、方案设计、建设实施及建后管理实行全程负责。同时项目实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2.2 科学规划,谋划长远
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根据沈丘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现状和县域经济条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污染水和苦咸水问题。”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要求,大力发展集中联片供水工程。根据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分布情况,确立了一乡镇一水厂,优先建设万人以上供水工程的总体原则,明确了深井取水、管网输水、供水到户的建设方针。
方案设计时,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坚持眼前与长远相结合,注重村与村之间的关系,选择远离污染,场地宽阔,交通便利的地方为水源地;坚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尽可能在集镇周边建设高标准的供水厂;坚持与沈丘县“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建设高标准的供水工程,提高新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2.3 严格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为了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控制,沈丘县建立了以“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为主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政府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局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实施工作。
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尽责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切实提高了各级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积极寻求群众监督,加强项目民主管理,认真做好项目宣传与公示。通过政府网站、宣传牌、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宣传公示工作,让项目区群众了解工程,监督工程,通过严格管理,扎扎实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目前,全县22 个乡镇(办事处)578 个行政村,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村159个,全部实现通水。沈丘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为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 建后管理
3.1 成立专管机构,落实责任主体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良性可持续运行,工程建后管理是关键。为此沈丘县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站,并出台了《沈丘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对工程运行管理、水费计收以及水源保护、节水措施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各供水厂日常管理开展督导、检查、巡查工作,规范供水厂的运行管理,使建后运行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3.2 举行水价听证,规范水费征收工作
供水工程水价是农民比较关心的问题,为确保水费征收合情、合理、合法,饮水管理站收集水厂连续3 a的会计账目,通过会计事务所审计,结合用水量和电费、管理人员工资、运行维护经费等水厂运行开支情况来合计水厂运行成本,根据运行成本由物价部门核定水价,组织群众代表召开听证会,核定出台了沈丘县农村饮水安全水价收费标准。各水厂严格按照核定水价征收水费,并强化供水服务意识,确保水费征收公开、透明,保本、微利。
3.3 积极推广智能水表,提高工作效率
全县水厂对初装户和水表需要更换的用水户积极推广使用智能预付费水表。更换智能水表可以省去人工抄表成本,计量精度高,避免了滴漏损失,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很多存在滴漏问题用水户的收费难问题。部分水厂新上了电脑收费系统,用水户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预存水费,逐渐养成了自觉去水厂缴费的习惯。
3.4 规范维修基金征收与管理工作
为规范维修基金的收缴和使用,沈丘县政府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征收使用制度》及《沈丘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实施细则》。县财政每年拨付20 万元财政资金专用于维修基金,各集中供水厂按照供水人口,每人每年交纳一块钱用于供水设施维修养护基金。基金全部纳入专户管理,认真落实使用细则,确保维修基金取之于工程、用之于工程,专款专用。
3.5 加强水质检测,加大水源保护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质,确保群众长期吃上安全水、放心水,17处集中供水厂全部配备了水质检测设备,并通过厂家对水厂水质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各水厂按要求定期对水质进行常规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每年请疾控中心对供水厂的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监测,及时、全面地反映供水水质现状,健全水质档案资料,帮助水厂解决水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会同环保部门,加大污染源排查整治力度,划定水源井水源保护区,设置标识、标牌,通过警示宣传,加大水源保护力度,确保供水水质合格。
3.6 方便群众,积极推行水费收交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时代,在全民使用微信的今天,全县17个水厂逐步推行微信、支付宝缴费平台。目前,已有几个水厂先行实施,用水群众足不出户就可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快捷地进行网上交费。方便了外地打工人员及时交纳水费,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学生缴费难问题。避免了用水户奔波交费的麻烦,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收费效率。
4 存在的问题
4.1 地下水下降,供水能力不足
由于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用水量增加,持续的用水造成目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水源井动水位、静水位较水厂刚投入运行时明显下降。前期设计的水泵扬程已大多不能满足现在供水需求。
4.2 前期设计标准低,供水矛盾突出
沈丘县饮水安全工程最早从2004 年开始实施,较早的一批工程距今已有15 a。受当时经济条件影响,设计标准较低,使用的管材多为17 管。管材管径小,管网日益老化,供水能力已严重不足。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却持续加大,前期铺设的管网限制了供水能力,供水矛盾日益突出,爆管情况时常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4.3 农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供水管网维护难度大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地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修路修桥工程、沟渠整治工程、天然气工程、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电力设施工程都不同程度的与现有供水管网存在交叉影响,工程建设时管道破坏情况时有发生,加大了供水管网维护难度。
5 建议
5.1 加快设备更新换代
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发展,建议继续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对不能满足供水需求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前期老化的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
5.2 加快备用水源建设
深层地下水是不可再生资源,长期过度开采势必对地质造成影响,建议对深层地下水进行置换补源。积极探索寻求可替代水源的新途径,加快当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尽早实现双水源供水。
5.3 避免其他工程建设对供水管网破坏
建议政府主导,形成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工程建设前,对施工区域内的埋设管线进行勘查探验,对新建工程有影响的管线,做到提前改移,避免粗暴施工破坏管网,减少管网损毁对居民正常供水的影响。
6 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事关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健康,关系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农村地区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必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只有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建后运行管理工作,才能为进一步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