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工程热力学课程中的研究
2020-01-12李荣
李 荣
(1. 滨州学院 航空工程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2. 山东省航空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3)
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缔约国。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开始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变。2017年2月和4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和天津大学分别召开了综合性高校和工科优势高校的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6月9日,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通过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北京指南”。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习主席还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之后,全国高校立刻行动起来,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进课堂活动。各高校教师及研究学者纷纷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联系的辩证理论关系,尝试“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国内高校的教学改革,尤其以上海各大高校为突出,率先开展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研究[2-5]。例如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先后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实践活动。2018年,复旦大学的刘承功教授发表“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一文,指出课程思政承载的是一种教育责任,注重的是教育方法,要落实为一种教育体系[6]。上海海洋大学的初文化博士撰写了“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的研究论文,以《水力学与泵》课程为例,对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7]。2019年,复旦大学的孙燕华副研究员在《中国大学教学》发表题为“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的文章,提出高校的本科教学管理理念、机制以及平台的创新[8]。2020年,上海理工大学的胡金兵博士发表论文“课程思政在理工科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辩证统一、相互促进关系,以《激光原理》课程设计为例,提出了理工科教学模式中践行课程思政的三种方法[9]。除了上海各大高校,北京、浙江、江苏等其他各地高校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10-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娜副教授发表“理工科大学开展哲学通识课的实践探索”一文,为理工科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新思路[14]。浙江大学的眭依凡教授在《中国高教研究》发表题为“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增强思政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调查和思考”的文章,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必须突出核心课程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必须坚持教育需要与教育实效相结合三个方面讨论事项整理理论课程体系重构的原则[15]。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来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而“课程思政”是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有益探索。基于此,本文以《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科课程教学之中,旨在提升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挖掘工科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工科课程的自然科学知识传授和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功能。实现高校教学中“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 教学改革思路
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调研国内外工程热力学教学研究现状,结合国内高校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提出了构建两个关系、组建一个团队、进行一创一改一优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针。
1.1 构建两个关系
研究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辩证关系,教师和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把握好思政课程和工程热力学课程的辩证关系,在工程热力学中恰如其分地加入思政元素。既不能喧宾夺主地在专科课程中过多地讲述思政理论,也不能单调地只“解惑”而不“传道”。研究新时期的学生群体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1.2 组建一个团队
组建一支特色课程思政教师团队。以工科专业教师为主,联合思政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不同角色的教师联合起来,各自发挥,又相互促进,为课程思政融入工科专业课堂提供科学合理的师资力量。
1.3 进行一创一改一优化
指的是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精神风貌、思想觉悟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工程热力学的科学知识、工程技能的传授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改革具体计策
2.1 “因课制宜”地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工程热力学课程
遵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课程思政进课堂,要做到情理相融,知行合一。工程热力学主要以讲解科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为主。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因素,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自然融入价值引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高度。绪论课往往是专业课的第一次课,而学生对一门新课的第一次课堂教学印象深刻,所以,在绪论课中巧妙地增加思政元素,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2 “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相结合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实现“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相结合。例如从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入手,修改培养目标,补充包含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价值目标。再如,教师授课时,将课程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即从课堂内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延伸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3 加强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
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加强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要想做到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和思政意识必须得到提高和加强。作为理工科的专业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能力,还要以个人的人格魅力、自身素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除了加强自己专业技术水平之外,还要注重加强思政教育培训,提高思政能力。如今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接收新鲜事物比教师还快。如果教师不注重学习,不注重跟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的链接,将很容易脱离学生群体,不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不要说实现课程思政,就连本身的专业知识恐怕都没办法很好的传达给学生。所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十分有必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邀请名师名家来校做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思政培训活动,定期举办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会议,树立优秀教师典范,聘请思政专业课教师给理工科专业教师做报告,采取各种办法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进课堂。
2.4 组建特色课程思政教师团队
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以及工科专业课教师组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工科专业教师虽然熟悉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工程技能,平时也有思想政治理论的相关培训,但是他们毕竟是工科出身,对思政理论掌握的不够全面,不能成体系。与思政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联合组建课程思政团队是切实可行的有益探索。思政专业教师具有工科教师所不具备的丰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他们熟悉并掌握了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可以从大局把握思政规律,了解在哪些知识点增加思政元素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如何实现情理交融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够提出有效建议和意见。辅导员老师对自己所负责年级的学生了解较为详细。他们虽然不能对每一个学生都事无巨细地照顾到,但是他们了解整个学生群体的特点,能够掌握某些具有鲜明性格的学生的特殊情况。辅导员还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联合辅导员,可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老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独到的研究和认识。同时,他们在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能够了解目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心理咨询老师可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效信息和帮助。不同角色的教师联合起来,各自发挥,又相互促进,为课程思政融入工科课程教学提供有力保障,真正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
3 结语
本文所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和策略不仅适用于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对理工科专业的其他的专业课程也同样适用。总之,为了适应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向社会输入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必须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