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缸“转岗”记

2020-01-12温江水

河北水利 2020年7期
关键词:彭城大缸水缸

□温江水

不知你发现没,无论行走涉县的圣福天路、云中天路,还是峰峰的壁挂公路、响堂天路,那干净整洁的路面,如画如诗的景观,人间仙境的奇妙,步移景异的震撼,似彩练当空舞,若珍珠连成串……

也不知你发现没,在那沟壑纵深、九曲回环、起伏峻险之中,路边时不常点缀着一些大小不等、分列两旁的陶瓷缸,这些原本不是当花缸、花盆用的缸,一下子从“缸旮旯”走向了前台,登上了大雅之堂,盛装着的花木、花卉供人观赏。这些缸虽然没有司马光砸缸时的缸年代久远,可也都是“老什物”了。这些缸的重新上“岗”,也不失为新时代、新机遇赋予的新使命了。

说到缸,我们老家那个地方首先是水缸。因为缺水,家家家户户都要根据人丁多少,备一口或几口大小不等的水缸。到了用水青黄不接时,还要把粮缸、盐缸、水盆、水甏、水罐等其它陶瓷器皿腾出来盛水用。家中添丁要添水缸,弟兄分家要分水缸,闺女出嫁要送水缸。所以,过去水缸是家家离不了,户户看得紧,吃水都靠它。

其次是粮缸。因为农业基础薄弱,水利条件较差,吃水囤雨水,种地望天收,再加上历史上三年两头闹灾荒,粮食生产没保障,有时种1葫芦打两瓢,有时1年下来地里产的还不够留籽种。环境能改变人,条件能造就人。老辈儿们因为不能改变环境,就想办法去适应环境,会过日子、过穷日子的传统影响和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每年打下来的粮食,先留足明年甚至后年的口粮,用大缸小缸封起来,再安排当年生活,宁肯眼下忍饥挨饿、吃糠咽菜,也绝不“寅吃卯粮”。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在地处彭城的邯郸市跃峰渠管理处参加工作。彭城是磁州窑的中心,“滏河水,往东流,彭城大缸轱辘儿着走”、“到城随城,到乡随乡,来到彭城捏大缸”。当时跃峰渠工程正在建设期间,沿线运输施工材料的车辆,就打我们村下过,从彭城买缸和往家捎缸,有一定的便利条件。我要么给司机买包烟,要么请他们吃碗面,就能把缸给拉回家。这样一来,自家人直截了当地冲我要,亲朋好友拐弯抹角地托我买,非亲非故“八竿子打不着”的就托人来求情……当时我就想,咱不能因为帮人家买个缸就分出亲疏远近来,给这个代买不给那个代买,也显得不太好。索性让弟弟在村里做了个统计,谁家缺缸、缺什么缸、一共缺多少缸,把缸的型号和数字报来。我到彭城陶瓷五厂根据所需要的缸谈好缸价,又与车队队长讲好运费,并让正往山东运缸的汽车队改道涉县,以成本价运回去3拖挂车缸。听说我能买缸,三乡五里的都找我……那几年,我与缸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缸也使我的“身价”也提高了不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钢质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泥的,以及其它材料材质的盛装器皿,取代了比较笨重的、不便运输的陶瓷缸。因此,我也一下子“清闲”了许多。

那年,大哥从老家打来电话说,本家一个侄子典礼,让我回去帮忙。挂断电话我就想,就我这“材料”,嘴无舌簧之功,心无灵犀之通,手无缚鸡之力,脑无点睛之能,回去只是捧个人场,也帮不了什么忙。我们老家缺水,办红白事用水量大,所有忙客当中,最吃苦、最出力的当数“厨工”和“水工”,可“厨工”吃的是技术饭,席面大小、亲戚多少、依客下菜、烹炒掌勺、饭菜好孬、满意最好。所以说,“厨工”不是随便任何人都能胜任的,承担责任重大,享受待遇特殊,事毕事主还要用烟酒礼品,或包个“红包”专门“谢厨”。而“水工”就不同了,纯粹是气力活儿,随便任何人只要不残疾就能当“水工”。这“水工”还常常被“厨工”颐指气使,吆五喝六,一看水缸没水了,“厨工”就催“水工”:“又没水了,赶快担去!”即使到了半夜三更,人们都在坐席,“水工”还得打着手电去担水。我年轻的时候就是个好“水工”,一见水缸不满了,担起筲桶一溜小跑儿。

那天傍晚,我赶回家后,从影壁墙上大红纸的忙客分工名单上,搜寻我的具体工作内容,先弄清楚安排自己是个干啥的。可是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找了好几遍,不仅没有找到我的名字,更没有找到“水工”的工作岗位,正当我好生纳闷的时候,总管连忙过来给我打招呼:“现在办事儿没有出力活儿了,这总管也好当了,派活儿不难了!”

听总管这么一说,我恍然醒悟,可不是呗,得益于党的“村村通”好政策,村里从山上打了一眼机井,水管通到了各家各户。无论谁家办事,把水龙头直接接到大锅上,“厨工”用勺子一不拉,自来水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从此,盛水的水缸“下了岗”,担水的水工“失了业”,烧缸的瓷厂“转了产”,锔缸的炉匠“改了行”,闲置的粮缸当“花缸”……

猜你喜欢

彭城大缸水缸
水缸
水缸的秘密
水缸第几天会满
600初中校长齐聚彭城共议“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课程建设”
我进掉水缸里了
小桶装水
爱不会变
从地理角度分析项羽失败的战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