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最后的倔强
2020-01-11徐高阳
徐高阳
“恭喜魅族,终于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当魅族创始人黄章退出股东之列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时,一位“煤粉”(魅族品牌爱好者)如此评论。很多人认为性格固执的黄章是魅族发展的最大桎梏。不过,魅族科技很快通过官微向外界辟谣称:天眼查信息错误,黄章仍为魅族最大股东。言下之意,黄章依然牢牢掌控着魅族。
魅族的下坡路
魅族手机走过12年,“出道即巅峰”的魅族M8曾是国人最为骄傲的手机,而这部手机也让魅族成为早期安卓手机的行业标杆,在粉丝心中的地位堪比苹果。
2014年,魅族开始推出魅蓝note系列,并凭借这个性价比不错的产品线第一次冲击到了上千万的销量,虽不及华为、小米的一半,但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此后两年,魅蓝都保持在年销量2000万台左右,为魅族手机贡献了一大半的销量数据。2017年手机市场整体遇冷,魅族和高通和解,用上“骁龙”芯片推出魅蓝note6,一经发售就成為了大平台的销量冠军,用户好评率居高不下,让魅族手机销量逆势而上,依旧保持近2000万台。
此时的魅族虽头顶高光,但那却是最后的辉煌。在这之后,魅族合并了魅蓝产品线,至此手机销量便跌下了千万大关。在手机行业格局越来越稳定的时代,魅族很难在市场上寻找到突破机会,夹缝求生存的品牌也将慢慢被大厂的细分产品蚕食掉。
今年6月,魅族科技品牌营销负责人万志强通过新浪微博,对用户“买不到魅族16T,贫穷的我需要1999这个超高性能版本”的需求,他回应道:“再也买不到魅族非5G非旗舰产品了。”
从魅族与魅蓝主副品牌线,到黄章口里的“魅族只做旗舰机与国民机”,到如今非旗舰不做,魅族产品线越来越精简。这一套套精简动作的背后,或许是魅族再无力砸钱做低价高性能机,也无力支撑多条产品线。
与产品线一并精简的,是魅族的销售渠道。此前,据公开报道,魅族在深圳、北京两地的线下手机市场几乎已消失无踪。在深圳,魅族仅有7处授权专卖店,店面均不大,甚至有些不起眼。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魅族甚至未开出一家用于品牌展示的直营店。
此前,有媒体曾报道,2019年6月开始,魅族进行了新一轮裁员,线下渠道是裁员重点区域,目前魅族在全国的线下门店已不足200家了。
渠道节节败退,产品无法迎合市场需求,魅族已沦为小众品牌。
续命的魅族17
在知乎,一个“你为什么放弃了魅族手机”的帖子有数百人回答,其放弃原因包含质量、售后、公司策略、线下门店大量关闭等等......
伴随“煤粉”的不断离开,魅族推出第一款5G手机17系列,但作为年度收官之作,也并未在业界掀起什么浪花。从官方宣传战报来看,5月8日发布的魅族17系列,在京东平台交易额为去年同期的17倍,天猫平台交易额为去年同期13倍。虽然魅族官方没有公布具体销售数据,但其新机发布加电商节,京东评价数量不过1.5万个,距离其他品牌手机相差甚远。
魅族高管此前表示不会再推出非旗舰产品,下半年不再召开发布会,同时6月后会全面退出旗下所有4G手机,魅族17也不会降价。这意味着,面对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魅族在2020年仅依靠17系列单打独斗,去争夺中高端市场。
“按照目前魅族现状来看,明确自己定位对于魅族发展有很大帮助,但5G早已成为众多手机的标配,华为、小米也开启了机海战术,各大厂商近期也会有众多新机发布,单凭17系列很难维持魅族的热度。”一位业内人士称,这只会让魅族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是“自取灭亡”。
而早在2017年,面对专利巨头高通的霸王条款,黄章转头就扎进了联发科的深坑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用联发科。或许是出于成本考虑,也许是黄章觉得手机没必要追求性能,日常够用就行了。这是魅族在战略上的短视。旗舰机搭配低性能芯片,消费者自然不买单,这才是魅族冲击中高端市场的最大软肋。再高的颜值,也难敌一众经销商的唾弃,以及用户的疯狂吐槽。
IDC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报告同样显示,华为以42.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vivo(18.1%)、OPPO(17.8%)分列二、三位,小米以10.6%的份额位列第四,苹果第五、份额为7.6%。而魅族被归为其他品牌,一季度总体市场份额不足华为的1/10。
市场出机量萎靡不振,导致资金来源无法提供市场占有率;另外,相比其他品牌来说,魅族产业和盈利方式都过于单一化,难以在低端市场维持性价比高的优势。
黄家人的魅族
业内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当初雷军和林斌想要加入魅族,雷军试图通过天使投资人身份收购魅族30%的股权,但黄章则希望雷军做CEO,高薪分红没问题,股份免谈。雷军劝黄章要给高管股份,否则很容易被挖走,黄章则回答“他被挖走了,我自己也能干”。此后雷军向黄章引荐林斌,建议黄章以5%的股份吸引林斌加盟,也被黄章拒绝了。
故事的真假无法考量,但这正是外界对魅族最大的质疑之一。自2003年黄章创立魅族,到2014年11年间,黄章都死死守住魅族的绝对控制权,并且极度排斥投行,认为“那些都是投机分子”。
即便从2014年开始引入外部投资、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但魅族仍未撕掉家族企业的标签,因为黄章的亲戚遍布魅族各个部门,不少要害部门由黄家人一手把持,包括当年内审部门是其亲姐姐黄小琴,供应链负责人是亲弟弟黄质潘,管后勤行政的是他表弟。甚至,就连公司的前台、食堂、总部装修都一直是黄家人把持。
如今,黄章、黄小琴、黄质潘均位于魅族8人董事会之列,根据股权链占比,其三人在魅族实际控股超过55.22%,可以说魅族仍然是黄章或者黄氏家族企业。
魅族唯一一次股权激励,是在遭遇Flyme核心团队大规模离职的2014年,黄章宣布拿出20%的个人股份启动员工持股计划。但几经变动后,股权最终变成了“收益权”,仍由黄氏家族代持。
如今国内手机市场被头部五大玩家瓜分,只剩6.5%的残羹剩饭。在这么一点市场份额中,魅族还得与人分羹。
魅族的优势在于产品,如果黄章愿意开放股权,加入某个势力集团,依然能作为一个子品牌好好存活。但以黄章的个性,这很难成为现实。
尽管我们赞扬市场生态多元化,但现实中的竞争如此残酷,保持最后一丝倔强的魅族最终宿命在何方,是否会成为第二个锤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留给魅族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摘自《中国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