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预防腐败的路径探析
2020-01-11江小燕
江小燕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然而高校需要与社会发生经济、人员交往,难免也会成为腐败的重点领域。新时代高校如何预防腐败,已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来高校预防腐败,应着重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持续发力。
始终保持高校反腐高压态势,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今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共通报近30名高校厅局级领导被查处,其中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长)占比超七成,这凸显了高校反腐持续发力的态势。为了预防高校腐败,未来我们要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力度。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高校腐败多集中在基建后勤、选人用人、招生考试、科研经费、校办企业等领域。因此,我们尤其要加大相关领域的反腐力度,坚决破除一些高校领导与开发商、承建商之间的权钱交易关系网,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在高校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加强高校权力监督制约,切实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腐败问题背后是高校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出现了漏洞,学校对于这些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督、预警机制,最终导致腐败案件发生。预防高校腐败必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消除权力滥用的空间,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一是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科学配置高校内部权力,形成有效的高校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运行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高校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通过信息公开降低腐败风险,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加大对高校的基建、招生、财务、采购、校办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管,特别是对“人、财、物”权力集中和资金流量大的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瞄准权力与利益紧密相连的关节点,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
二是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对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做到监督常在、形成常态。要推进形成高校内部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合力,在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专责监督职能基础上,充分动员高校师生员工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突出监督重点,加大对高校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的监督力度,重点监督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贯彻民主集中制、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建立健全高校党组织责任考核制度,将监督结果运用于高校党建责任考核中。
三是强化制度执行力。高校腐败案件反映出学校在制度落实上不到位,一些制度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少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如民主集中制落实质量不高、组织生活制度重形式轻内容、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软、党内监督不够严肃认真、对党员的违规违纪问题查处不力等。目前部分高校党组织在落实党内制度规定方面,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高校党组织和高校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党的各项制度规定办事,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成为硬性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加强高校党员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提升党性觉悟,不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列宁指出,“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针对目前部分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不强等问题,务必要固本培元,要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引导高校党员干部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以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
高校党员干部实现不想腐目标,主要靠觉悟、靠自律,努力修炼拒腐防变的内功,以“破心中贼”。一方面应注重用道德教化的方式来化人育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高校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使其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二是结合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党性教育,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的党性锤炼。三是加强党的纪律教育,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高校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是加强从政道德教育,增强高校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良心。五是加强家风教育,促使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从严治家,以良好家风带动党员干部政风的好转。六是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上行下效、源清流洁”的观念,坚决克服特权思想,做到带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充分发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示范、引领和导向作用。
另一方面,关键是要靠党员干部狠下克己修身的苦功夫,努力克制自己不道德的私欲,从而打消腐败念头。例如,可借鉴王阳明倡导“立圣人之志、须有为己之心、为善改过、省察克治、复知行本体、须在事上磨练、不假外求反求诸己”等方法“去私欲”。
强化高校一体推进“三不”的协同性,提升腐败综合治理效能
高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关键在于打通三者内在联系。要在严厉惩治、形成震慑的同时,扎牢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思想觉悟。要把“三不”贯通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在推进“不敢腐”的同时,注重挖掘“不能腐”和“不想腐”的功能;在推进“不能腐”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认识规律,琢磨如何使制度更深入人心、更务实管用;在推进“不想腐”的过程中长鸣“不敢腐”的警钟、强化“不能腐”的韧性。一体推进“三不”,需要深入推进“一案一整改”,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升腐败综合治理效能,最终推动高校反腐败斗争取得彻底胜利。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相关链接:
今年以来通报的高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12月24日通报,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党委副书记、校长陈虹岩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11月4日通报,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沈志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0月24日通报,内蒙古医科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杜茂林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10月13日通报,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丁辉接受审查调查;
10月9日通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接受审查调查;
10月3日通报,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唐农接受审查调查;
10月3日通报,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覃裕旺接受审查调查;
9月25日通报,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虹岩接受审查调查;
6月24日通报,安徽中医药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王键被开除党籍;
2月24日通报,云南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蔺延钫接受审查调查;
1月8日通报,中国传媒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蔡翔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不完全统计,整理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