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科普期刊的界定

2020-01-11苏婧李怡琳鲁妮张品纯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出版物普及

苏婧 李怡琳 鲁妮 张品纯

相较于其他类别的科技期刊,科普期刊因其普及性拥有更大的显在或潜在受众市场。尽管科普期刊在我国科技期刊中所占比例不大,发展不尽均衡,却是科技期刊中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媒体融合的代表性刊群之一。也正是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科普期刊受到来自市场的更大挑战和考验。在巨大的生存与发展挑战面前,有很多科普期刊选择改变办刊方向,逐步脱离“科普”定位,转变为学术期刊、技术期刊或者面向某个行业的综合指导期刊;也有部分科普期刊选择坚守,拓展新媒体疆域,或深入服务产业,或与文化深度融合,“演出”了一幕幕创意“大戏”。

科普,一般理解为科学普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则指科学技术普及。该法明确提出,科普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因此,科普期刊,顾名思义,就是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办刊宗旨的期刊。

根据1991年6月5日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第12号令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科普期刊属于五大类科技期刊中的一类。该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的科学技术期刊,是指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連续出版物。”第五条第(五)项规定:“科普性期刊,指以刊登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期刊。”该管理办法明确科技期刊共有五大类,即学术类、技术类、科普类、检索类和指导(综合)类。这是当时的期刊管理部门给科技期刊和科普期刊下的定义。但是,这一管理办法已被2008年1月出台的科学技术部第12号令废止。目前,关于科普期刊的概念,官方并无权威说法,在期刊界和科普界也有不同的理解。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普媒体融合态势进一步显现。融合首先是在不同媒体之间,新媒体呈现出类似传统媒体的更加体系化的内容运营模式;而传统科普媒体则在内容呈现上更加碎片化,制作短篇、互动性强的作品,多平台、多渠道推送。融合也出现在科技期刊内部,在满足受众需求这个“金标准”的引导下,不同类别科技期刊在发展中,界限进一步模糊和融合,更多的科普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不囿于传统传播渠道和内容形式,学术期刊和技术期刊也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不同类型的科普媒体正在从内容、形式、渠道等方面全方位融合发展,融合发展的内核是科普资源生产传播能力的革新。

在媒体融合发展形势之下,可以将科普期刊定义为:具有固定刊名、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组成)、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科普期刊可以用三条标准来界定:(1)具有固定刊名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即正式连续出版;(2)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3)具有普及性,内容较为通俗,可读性较强。

根据受众对象不同,将科普期刊分为面向普通公众的科普期刊和面向科技工作者的科普期刊。面向普通公众的科普期刊又分为少儿公众科普期刊和成人公众科普期刊两类。面向科技工作者的科普期刊可以分为高级科普期刊和技术普及期刊。

根据内容选择方向的不同,科普期刊又可以划分为综合类科普期刊和专业类科普期刊两大类。前者内容上不限于某一专业领域,后者则集中于某一专业领域。专业类科普期刊按所属学科领域的不同,则划分为理科类、工科类、农林类和医药保健类。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出版物普及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未来的超市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策划研究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首届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公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