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挝”土的咖啡
2020-01-11颜侨宏
颜侨宏
“没有咖啡,就没有《人间喜剧》。”
1842年的巴黎街头,巴尔扎克频繁出入于咖啡馆,他买下的几十颗咖啡豆,将在夜里泡成浓咖啡,化为《人间喜剧》的燃料。50年后,老挝被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喝了一辈子苦咖啡的巴尔扎克也许不会想到,比他批判思想先传过去的,是殖民主义和咖啡。
急速扎根
在昆明虹山东路一隅,有一家叫半坡9号的咖啡屋,店内开着空调,客人在大象和橡胶的挂饰下品尝咖啡。店老板说,因为喜欢老挝冰咖啡,他在当地学了两年,然后回国开了这家店。而在遥远的老挝,占巴塞省东北部的波罗芬高原上,波罗芬咖啡的种植工人背靠火山,正推着二轮车,将收获的咖啡豆平铺在地上晾干。
位于老挝南部的波罗芬高原,海拔高,面积广,气温凉爽,阳光和雨水充沛,擁有呈微酸性的肥沃火山土壤,是全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约95%的老挝咖啡由此出产。
老挝咖啡的历史并不算太长。
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扩张的浪潮下,法国殖民者在东南亚实验种植了各种作物,而老挝最好的火山灰地质种植土壤,加上森林国家中最好的水源滋润,以及纯天然有机的种植方式,成为了阿拉比卡豆的天堂。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罗芬高原陷入战争的洗礼,法国人纷纷离开老挝,此后波罗芬高原陷入内乱外战的困境中,土壤也遭受火药污染,咖啡业一度陷入停滞。随着1975年越战结束,许多老挝居民才回到波罗芬高原重新种植。
2011年,老挝咖啡协会会长席松巴将波罗芬高原咖啡第一批收成的咖啡豆样品,送往法国南部蒙彼利埃的咖啡研究机构鉴定品质,并获得肯定,也使得老挝咖啡在国际市场再次大放异彩。如今,老挝每年的咖啡产量能达到2.5万吨。
然而从行业本身来看,采摘咖啡豆,也并非易事。
一颗阿拉比卡豆,工人要用人手逐粒小心翼翼地捻;只选鲜红色成熟的果子采摘,未成熟的绿色果实和深褐色的熟烂果实都不能要;还要采用极为复杂的湿洗法对果实进行加工。
百年之前,旅人从波罗芬高原上匆匆路过,如今,人们寻着浓香驻足在这片咖啡乐园。同时,整个高原被许多河流分隔开来,在落差较大的坡谷地带可以欣赏到众多瑰丽的瀑布。游人在巴色市租一辆摩托车,在咖啡田间与瀑布帘前穿行,往往可以在高原上待2到3天。
慵懒生长
提起东南亚的咖啡,很多人会想到越南的G7、泰国的高崇,但鲜有人知道老挝也是一个咖啡大国。在老挝的货币500基普的背面,印着采摘咖啡的画面,而正面则是农电水利。
老挝人喜欢喝咖啡,无论是餐厅、商场、街边还是菜市,都能找到咖啡的身影。而且据维基百科统计,老挝每平方公里只有27个人,在老挝喝咖啡,喝的是慵懒是闲暇。
在老挝首都万象的凯旋门附近,开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咖啡厅。人们前往广场悼念烈士,然后在咖啡屋将苦涩的回忆冲入方糖,绵长于一整个下午的闲散时光里。
Etrio Coffee是地道的法式风格咖啡屋。特色咖啡采用当地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咖啡豆完美调和。除了咖啡外,店内还提供老挝主食黏米。红褐色的黏米装在竹篓里,用手抓着吃,能感受到一股沁入味蕾的原生态清香。店内还有很多自创的手工产品出售,T-Shirt,环保包,手工皂,仿佛一个小小的市集。而在老挝国立大学校园里,有一家店名叫亚马逊的咖啡馆,红砖外墙与干净明亮的落地窗相映,室内宽敞整洁,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细碎地洒在归本主义的原木桌椅上,点一杯咖啡,适合打发午后的闲暇时光。
“餐厅和咖啡馆折射出了老挝人的生活节奏和方式,每天都面带微笑,不慌不忙,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知足。”曾在老挝旅居的一位博主说,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咖啡相比,他觉得老挝咖啡的口味清新绵长、香醇浓厚,甚至带着一丝的柑橘和花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