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大峡谷两岸,传说与景观相随

2020-01-11汪璐

西藏人文地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达瓦巴瓦加拉

汪璐

雅鲁藏布大峡谷 图/ 张静

秋情

無论雅江有多壮美,南迦巴瓦有多险峻,大峡谷有多隐秘,没有工布人世世代代的默默守护、繁衍生息,赋予它无穷的生命力与丰富的人文典故,它也不可能如此精彩、让人沉醉。

9月下旬的林芝米林县,秋雨时常光顾,不过空气因此显得格外清新,周围延绵苍翠的山峰在云雾缭绕里宛若水墨仙境,本就葱郁的植被慢慢透出绚烂而成熟的气息。在这画面里,一条气势雄伟的大江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端来到了东端,江水咆哮着从万年前地壳运动撞击出的沟裂中奔袭而下,经米林县再转向东北,又急剧向南流,巧妙绕开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两座海拔7000多米的雪山,从而成就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绝美景观——雅鲁藏布大峡谷。

达瓦卓玛与许愿风铃 图/ 曾涛

在雅江边长大的达瓦卓玛今年30岁,是我们在米林接触到的第一位藏族姑娘,穿着明黄色防风衣的她既是当地人又是大峡谷景区的工作人员,对这里的每个村落、每个传说她比专业讲解员更加的了然于心。

南岸,传统的景观与现代化设施交融并蓄

达瓦卓玛带我们行走的线路首先是她的工作区域——2008年正式开放、2020年5月陆续打造完成的南岸景区。

达瓦卓玛是个开朗爱笑的胖姑娘,一口流畅但没有翘舌音的普通话让人觉得很亲切。在她的建议下,我们一大早就从江边的酒店驱车来到了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的大渡卡村,这里也是米林县的旅游示范村之一。

江边一块突出的山坡是景区内第一处人造观景点。石板路依山势而建,两边长满各种灌木和一些小桃树,虽然是配合景区环境而移栽的,但因印度洋季风沿着大峡谷深入谷地,带来大量水汽和热量,形成天然的水热通道,导致山地类型的雅鲁藏布峡谷地区温度降水均高于类似地区,在这种热带季风里,移栽的植被很快就根深叶茂起来,几年时间就与山势完美融合,偶有村民放养的藏香猪崽在其间觅食,都把掉落的小桃当作绝佳美味,更增添了山野的灵动。若非达瓦卓玛说,我们完全意识不到它们是移栽植物。拾级而上,沿途很干净,据说除了景区人员的打扫,还有签署“美丽公约”的志愿者定期来捡拾垃圾。

南迦巴瓦峰 图/ 张静

观景台建在坡顶一座古遗迹旁,视野开阔,适合居高临下瞭望江面。说是遗迹,其实也就剩几面长着荒草的残垣断壁。

“这里以前住的是统治米林、工布江达、林芝三县的土王,也称贡布王。最早的贡布王是吐蕃政权王室后裔。后来在与波密王的战争中,他的城堡被炮火摧毁,加上后来的风吹雨淋慢慢就成了这样。那时没有钢筋水泥的建材,土墙能历经500多年而没全部倒塌,也很不容易了。”达瓦卓玛言语中满是对祖先的崇敬。

关于贡布王在整个林芝都是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林芝地区俗称“工布”地区,就因为这里曾是工布王属地,由贡布王统领。

“从这里可以看到江边酒店,还可以看到多雄拉山和雅江游船以及整个转运站。”虽然此刻并没有游船,达瓦卓玛还是不忘详尽地做着介绍。

关于“大渡卡”名称的由来,达瓦卓玛说那是藏语的音译,意思就是放马处,因为以前村民都在这一带放马。

驻足俯瞰江水,只见雅江流过一极窄的瓶颈处,在此形成了一片宽阔水域,大江穿湖而过,这就是传言中的江中有湖。这个湖被当地人称作“魔湖”,湖中有一座奇特的小岛,隐约能看见岛上还有一间石头建的房屋和一座白塔被浓密的绿植簇拥着。

关于魔湖的传说也有好几个版本,其一是说罗刹王亚夏那布曾占据该湖,并不时作乱祸害百姓。途经此地的莲花生大师在北岸的山洞里苦修三年才将之降服,大师又派贡布地方神工尊德姆看守。从此魔湖风平浪静,周边地区也变得富饶美丽,人们过上了祥和的生活。

大峡谷初雪景观 图/ 郭亮

莲花生大师在传法的初期历经磨难,而雅鲁藏布江是莲花生大师修行传教非常重要的地区,当地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魔湖降魔只是其中一则。后来人们就在岛上建起了寺庙,供奉莲花生大师。而工尊德姆寺也建在南岸的江边,成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内的四处千年古寺之一,“就是从前面那条岔道往玉松村方向就能到达工尊德姆寺。”达瓦卓玛向斜下方指了指。

“那座小岛现在就是大峡谷的入口标志,从那里开始就算进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达瓦卓玛说没人清楚小岛形成了多长时间,也不清楚岛上的小庙有多少年历史,仿佛一切自古有之。“比较神奇的是,即使在丰水期,小岛也从没被淹过。”她认为这是得了神灵庇佑。

观景台的另一端正对着南迦巴瓦峰,但此刻整座山脉几乎都被云雾遮挡了,只从一个眼睛形状的缝隙里露出了雪山本体,仿佛海市蜃楼般飘在空中。达瓦卓玛说每年三四月两岸都会开满桃花,而6月以后雨水变多,云雾也多了,南迦巴瓦便难露真容。“其实我们当地人都很喜欢秋天,就是10月中旬以后,那时雨水减少,常常都能看见南迦巴瓦,不冷不热,特别舒服。”

观景台边还设置了一些悬挂特色风铃的高低架,很受游客欢迎。看到一位来自青岛的游客正举着手机以神山为背景,与自己悬挂的风铃合影,达瓦卓玛便主动上去帮他拍照。游客说是为明年高考的女儿祈福。

离开大渡卡由西向东继续前行,有一片景区精心打造的露营基地,里面除了花园式的环境还有根据需求不同而精心打造的十套房,有的适合看江,有的适合看星星,有的正对着南迦巴瓦。比较特别的是在北面的断崖处,还安置了一款电动悬崖秋千,像是针对年轻人,对于我这种有恐高症的人来说,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

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到了宜淀村。

一株枝繁叶茂的巨大古桑树吸引着大家的视线。据记载,它有着1300多年树龄,树高7.4米,径围13米。相传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了见证他们彼此的爱情而亲手种植……对这类故事我不置可否,但如此之大的桑树倒是第一次得见。古桑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满树浓密的桑叶却又绽放着无穷的生命活力。屹立千年,沧桑岁月赋予了它独有的灵魂。看到有人在围着古桑转圈,达瓦卓玛笑着说:“村民都把它当作吉祥物,绕树一圈能与爱人白头偕老,绕树三圈就可以走桃花运哦。”对于美好的彩头,旅客都是乐于当真的。

“这棵树年年开花,但不结果,我们叫它‘布欧色薪,就是雄桑树的意思。”只见几名游客正捡几粒白色的小石子放在老树周围的栏杆上,貌似是一种祈愿行为。

与古桑相距100多米有棵石中树。巨大的黑色岩石一分为二,夹缝中生长着一株桃树。巨石据说是当年墨脱大地震时从山上滚下来的,然后被摔裂在这片峡谷平原。那场巨型山崩壅阻江河,毁没森林,数千人遇难……可灾难过后,人们还是不忘为它创造一个美好的传说——桃树王之女与当地部落男青年的爱情故事。

相传有个叫“寿多”的桃树之王,他的两个女儿拉玛和拉姆,同时爱上了一个叫作阿尼达的青年。阿尼达为了给母亲治病历经千难万险盗取仙桃,却苦于防守森严。这时,聪明的小妹拉姆帮助阿尼达取得了仙桃,惹得姐姐拉玛恼羞成怒,遂用法术将妹妹连人带桃用巨石压住。拉姆化身一株桃树,还念念不忘心上人需要仙桃,就顶破巨石,开花结果。于是,此景便有了“情比石坚”的寓意。

千年古桑树后,是一片红、粉、白三色的“张大人花”,间或有些黄色小雏菊点缀其中,此时倒正是盛放的季节。另一边宽阔平坦的坡体上,是热气球放飞基地。登上黄色镶彩环的巨大热气球筐里,火苗喷吐着白焰载着我们向半空升去,俯瞰大片收割过的农田和一丛丛托满果实的桃树,如果当天不是云雾缭绕,真能以极好的视野欣赏南迦巴瓦峰。

“热气球是公司2019年开发的项目,有80米和130米两种放飞高度。天气晴朗时,每天12点以前可以放飞,午后多会起风就不放了。”据说这个项目很受游客喜欢,大约每个到此的游人都想更近距离地观赏南迦巴瓦以及它周围的山川河流。

美景加持,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这里如果再往前有个格嘎村,那里有个7处泉眼组成的格嘎温泉,能治疗好多种疾病。”听她这样说我一点也不奇怪。在西藏,似乎走到哪都有温泉。但由于直白村大桥处发生泥石流,出于安全考虑,格嘎温泉暂未对游客开放,所以我们的南岸行程便点到即止。

北岸,被各种传说滋养的沿江村落

沿着派镇过雅鲁藏布江大桥很快就到了北岸。相较南岸,这边的观景台很少,据景区负责人介绍,只在南岸修路(2018年—2019年)的一年多里做过景区营运。但背山面水的地理位置让更多贡布先民选择了在这边繁衍生息。

在北岸,依然是由西向东行走。只是达瓦卓玛随便聊点传说典故,似乎都绕不开工尊德姆这位地方保护神,当地人尊称其为“阿妈工尊德姆”。

据巴擦·巴桑旺堆编著的《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记载:工尊德姆不仅是工布地区的护法神,也是吐蕃赞普的生神,被称为西藏十二尊神之一。

最先到达的是吞白村。这里得名“吞白”,源于莲花生大师当年为降服罗刹王夏那布时,要躲过身材魁梧的罗刹王,便化作一只鸟,从其胯下飞过,隐没在长松日山半山腰的山洞里修行,所以吞白有“隐没”之意。后来人们便在山洞处修建了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吞白古菇日追,它是莲花生大师最早的修行洞之一。

莲花生大师为了长久镇压夏那布,还收服了工尊德姆,令她护佑此地,并赏赐其三颗绿松石,这便是玉松村名的由来。

在一处围着栏杆的宽阔石台上,我们凭栏远眺,恰好把南岸的玉松村及工尊德姆寺尽收眼底。身处北岸时,因为路面较高,悬崖下的玉松村反而难见真颜。

达瓦卓玛指着从江岸伸向江中的一连串刚冒出水面的小沙丘说:“那个叫‘绿松石桥,据说每到藏历的初一、十五,工尊德姆要从那里过江,到吞白古菇日追。”而工尊德姆寺所在的玉松村有三个名字,玉松( 三颗绿松石)、玉桑( 绿松石桥)、玉熊( 绿松石盆),都与绿松石有关。

达瓦卓玛还聊到一则神的“八卦”。相传,莲花生大师在山南地区弘法时,得知山南扎囊一带有一夜叉,名唤白哈尔王,多次侵扰人间,百姓深受其害。白哈尔王被工尊德姆的美貌折服,大师以不再祸害人间为条件将工尊德姆许配给白哈尔王。待桑耶寺修成,莲花生大师则任命白哈尔王为桑耶寺护法神……关于他俩就没下文了,也不知工尊德姆对这段联姻是否满意?

吞白村有一条岔路通向雅鲁藏布江边,那里遍布着很多百年生野桃树,也是觀赏南迦巴瓦峰倒影的绝佳场所。秋季倒是没有桃花,但绝对是看果的好季节。满树星星点点的小桃大多已泛黄,沉沉地压弯了枝头,就连树下也躺着许多自然成熟掉落的果实。达瓦卓玛说现在日子富裕了,村民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收集这些野果,反而让飞禽和猪牛之类饱了口福。

远眺玉松村 图/ 曾涛

北岸最为出名的或许是索松村。该村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边的悬崖上方,直面南迦巴瓦峰,脚下是雅鲁藏布江和成片的桃林,许多南迦巴瓦峰与雅江的经典摄影作品都是在村里的崖边拍摄的。穿村而过,各种藏式民宿、客栈让人应接不暇。

“索松”藏语意思为“三颗珊瑚”,或许村名就注定了它是块风水宝地。

“虽然这个村子里几乎家家都做客栈,但遇到旅游高峰期还是不够住的。”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达瓦卓玛说这里山水都有了。

很多人把索松村看作峡谷中隐秘的桃源村,其实若你从索松村继续前行数公里,云淡风轻的达林村则更像不染纤尘的世外桃源。

“达林”的藏语意思就是“马自留”,传说当年莲花生大师的天马行至此处,就不肯再走了。不用问,又是有圣迹的地方。

达林村只有20多户人家,散落在桃林、田野间,看上去静谧而安详。

达瓦卓玛把我们带到一座开阔的高地,那里有以雪山为背景的五彩经幡阵,四周有古老的桃树群和一块块刚收割完的麦地。

“这里是工尊德姆跳舞的舞场,逢每年藏历四月十日,当地村民就会来此处供奉朝拜,祈求风调雨顺。”达瓦卓玛说舞场大概和道场意思相近,就是工尊德姆跳神作法的地方。

在那片开阔高地偏东的位置,有一棵独自生长的奇特树木,它像一条挺直的手臂高高擎起一丛巨碗样的枝叶,仿若向苍天化缘。

道路尽头的赤白村我们没有去,原因是那个村名意为“念经”的地方,前不久又被雨水冲坏了路段,车辆不易行驶。

“北岸从西往东依次是屯白村、索松村、达林村、赤白村;南岸从西往东依次江洛村、宜淀村、格嘎村、直白村。兩岸的末端都是加拉村。”因路途遥远,加拉村自然也去不了。但听达瓦卓玛讲传说也算先有了耳闻。

据传,莲花生大师的108处伏藏,经历代掘藏师及高僧沿路开发,其中一处核心位置就是加拉的阎罗大瀑布圣地,人们在那里建立了阎罗宫殿镇压恶鬼,因此当地就沿续了历经千百年形成的“转加拉”风俗。

达瓦卓玛说早年“加拉朝圣”就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徒步过程。“现在如果路修好了,可以从直白村驱车直达加拉村,然后由加拉村出发,过桥就能到达阎罗宫朝圣。”

“其实不说徒步加拉的宗教意义,它本身也是一条风景极美的路线,对喜欢户外的人都充满魅力和挑战。”达瓦卓玛的这句话让我们对加拉有了莫名的向往。

在景区工作了8年的达瓦卓玛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讲这些她总能绘声绘色地投入情感。其实,无论雅江有多壮美,南迦巴瓦有多险峻,大峡谷有多隐秘,没有工布人世世代代的默默守护、繁衍生息,赋予它无穷的生命力与丰富的人文典故,它也不可能如此精彩、让人沉醉。

猜你喜欢

达瓦巴瓦加拉
消失的红围巾
尼亚加拉
达瓦依金提亚那丸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
达什达瓦部迁徙热河考(蒙古文)
西班牙画家达利:创作因爱而生
少年巴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