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伴相随共成长,亦师亦友不了情

2020-01-11曹伴好

江西教育A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亦师亦友教育厅江西

曹伴好

与“江教”——江西教育和《江西教育》的结缘,始于三十年前。

1990年暑期,我出了校门进了机关,从江西师大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普通教育处(现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工作。

涉世之初,于工作、于教育、于人生,诸多方面,我皆浑浑然,少不更事,懵懂无知,内心非常渴望得到良师益友的交流、指导与点拨。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转变和适应不知从何处入手,茫然四顾,颇感无助。处领导见状,从案头翻出几本近期出版的《江西教育》,让我先学习学习。

初见《江西教育》,可谓一见倾心、十分欢欣,犹如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更如饥渴的小牛犊一头闯进了芳草丰美的牧场,栏目琳琅满目,文章“秀色可餐”——领导讲话、工作研究、简讯动态,帮助我及时学习了解到有关教育政策及发展概况,教给我理论、经验和方法;“育人艺术”“奉献之歌”,让我对基层教育工作者有了直接的了解和感悟。最喜那每期的“每月谈”,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读后常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让我深受启迪和教育。由此,我深深喜欢上了《江西教育》,视如良师益友,暗自私心相许,期盼着每月与它的相遇,正所谓“它的篇目之间,解着我的疑惑;它的字里行间,左右我的视线;它是我的诗篇,读它千遍也不厌倦”。

渐渐地,我如偷师学艺的徒弟,拜倒在了《江西教育》的门下。工作中,一旦有“疑”,我即开“卷”;一旦开“卷”,我即有“益”。渐渐地,我也试探着学刊用刊,青涩地撰稿投稿,从一名《江西教育》忠实的读者,渐渐成为一名热情的作者。1991年6月,我的《以创造的态度对待教学》一文在《江西教育》“每月谈”栏目刊发,这是我在《江西教育》上的“啼声初试”。自此一发而不可收,迄今陆续在《江西教育》累计发文42篇,其中《SOS:校园“水土”大流失》《冲不走的英雄》《“庙”好更要“菩萨”灵》《“酒香”也忌“巷子”深》等文章,也先后获得《江西教育》、中国教育期刊协会年度优秀稿件奖,本人也数次受邀出席《江西教育》重点作者会,以文会友,广交文友。其间,我也成了《江西教育》编辑部的常客。尤其是时任江西教育期刊社社长王自立先生对我关心厚爱有加,2005年至2007年间,还亲自指定聘我为《江西教育》审读专家,让我倍感荣幸,受宠若惊,同时也深受激励和鞭策,笔耕也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涉世之初,恰如初升的朝阳,正是厚积薄发、喷薄欲出时。自立先生的谆谆勉励之语、殷殷关切之情,强烈激发出我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一股向前向上的巨大动力和潜能,至今想来仍受益不尽、感恩在心。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近些年来,我在《江西教育》上写的文章少了,我似乎又由一名热情的作者渐渐变回成了一名忠实的读者,但无论读者—作者—审读者—读者,其间角色怎么转变,我對《江西教育》的深情一直不变。我依然时时关注着、阅读着《江西教育》,偶有撰稿也依然想着《江西教育》、投给《江西教育》,心心念念间还是忘不了《江西教育》。

三十年间,我和江西教育以及《江西教育》相伴相随,共同成长。其间的江西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控辍保学,到21世纪初的“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再到目前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其间的《江西教育》,也从月刊变旬刊,从一刊变多刊,从省内到省外,从江西教育期刊社到江西教育传媒集团,不断开枝散叶发展壮大,影响声誉日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辉煌。这期间,我也借着《江西教育》这个平台这片沃土,吸吮着成长的营养,走进了组织、领导、同事的视野,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由当年涉世之初一青年,成长为如今省教育厅总督学。虽已人生之秋青春不再,但文字情愫依然还在。我庆幸,当年与《江西教育》美丽相遇、一见倾心;我感恩,多年来《江西教育》启我心智、助我成长。

初出茅庐遇“江教”,我待“江教”如初恋;我与“江教”三十载,亦师亦友不了情。值此《江西教育》创刊7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以表感恩,以志祝贺!(作者系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

猜你喜欢

亦师亦友教育厅江西
江西银行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毕加索&达利:亦师亦友亦对手
我爱江西奶奶
启思开智 亦师亦友——恭祝《人大建设》创刊25周年
项子建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丝路画意——亦师亦友”第六届海上画家联展开幕
2014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年度排行榜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