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属地业务空心化问题研究

2020-01-11杨超韩树昶

时代金融 2020年36期
关键词:异地监管

杨超 韩树昶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是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发展壮大的。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部分头部城商行已发展成为跨区域的、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商行之所以选择跨区经营,是因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城商行,跨区经营可以弥补其本地信贷资金需求不足的问题;对于发达地区城商行,跨区经营有助于其扩大市场占有率。

但随着资产规模的逐渐壮大,部分城商行的异地分支机构已背离了服务中小、支持实体的展业初衷,开始在所在省域内寻求异地高成本业务的展业,部分城商行非属地业务占比已达70%以上;本辖区业务空心化问题逐渐显现。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为何着迷于省内异地企业展业?如何通过合理管控引导实现异地分支机构“属地化”发展?本文将就上述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一定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城商行  异地  跨区经营  监管

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在不同地区设立异地分支机构,从事商业银行经营,以期实现资产规模扩张和整体风险的分散。2006年上海银行设立宁波分行,打响了城商行异地设点的第一枪,城商行跨区经营在2010年达到巅峰,当年共有28家城市商业银行设立了122家分行,为各年之最。城商行一方面通过规模扩张取得规模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实现经营上的地理多元化。但进入2011年后,由于部分城商行出现扩张过快导致经营风险加剧等问题,监管层开始收紧城商行跨区经营的审核。

目前城商行跨区发展布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南京、杭州、宁波等二线城市,“嫌贫爱富”非常明显,城市金融体系健全,金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融资成本较低导致利差偏小。部分城商行放弃辖区城市市场,转投省内其他地级市业务,如上海分行向苏、浙两地展业,南京分行向苏北地区展业等情况。异地授信存在诸多风险问题,具体表现为流动性管理风险、信用管理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一是流动性管理风险。流动性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在异地扩张过程中,虽然机构扩张,但往往存在基本客户群体及基础存款的增长跟不上异地机构信贷投放的速度,资产业务往往快于负债业务的发展,出现资产负债无法正常匹配等矛盾带来的风险。二是信用管理风险。信用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因异地市场陌生所带来的对当地企业的信用、经营以及财政状况无法全面了解,导致信息的不对称,银行无法正确识别与评估企业风险。同时在异地授信时,因审批半径较长,贷后成本较高,经办人员往往倾向于选择大客户,在未全面了解客户真实信息的下盲目授信,造成潜在风险。三是异地授信增加了金融风险传递的可能性。异地授信的规模扩张将加剧金融风险传递的可能。金融机构异地授信往往集中度较高,单户金额较大,导致一家企业出现风险时,异地金融机构往往快速且方便地压缩授信规模,甚至提前收回贷款,加大企业信贷负担,加剧企业资金困境,导致地区内金融环境的不稳定。

一、城商行属地业务空心化的外部原因

(一)所在地市金融市场竞争激烈

城商行异地网点的设立加剧了同业竞争。从城商行跨区发展来看,异地城商行设点往往选择一线或者二线城市,该类城市普遍有较多金融机构扎堆,这些城市在经济总量、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由此带来的地区内融资成本较低,融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问题,迫使机构转而寻求经济欠发达的区、县寻找业务机会。

以江苏为例,以银行间市场AA级城投企业1年期债券发行利率为研究对象,南京市平均发行票面利率3.59%,全省同类票据平均发行利率4.18%,平均发行价格最高的盐城市城投企业发行票面利率5.08%,高于南京市票面利率149BP;根据万德数据显示,存续期内1-2年期信用债券中,南京市城投发债价格最低,为3.94%,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近60BP,低于GDP9000亿元城市南通市发债价格130BP。在相同外部评级、相同期限的情况下,因南京市金融机构明显多于其他地市,使其發债利率远低于全省平均发行利率,迫使资金成本较高的城商行转投省内如镇江、泰州、盐城等融资成本较高的市场以期获取更高投资收益。

(二)城商行机构网点偏少、支付结算能力较弱

城商行今年来虽加快网点布置,但是无论是相较于传统国有大行工农中建交,还是与股份制银行招商兴业等行相比,城商行在机构网点上都不具备优势,在本地基础业务开展方面无法与大行进行竞争。城商行的地区属性较为明显,由于在本地网点多、服务好、客户歧视性政策少,本地居民往往满意度较高,当地社会口碑较好。但是在异地城市,这些“传统优势科目”反而成为发展劣势制约城商行本地发展的短板。本地机构网点少、支付科技手段偏弱的缺点被放大,商誉美誉度在当地市场不占优势,上述问题制约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在属地展业。

(三)地方政府支持政策较少

城商行地方主要竞争对手为当地主流城市商业银行,无论从服务网点数量还是地方政策支持,异地城商行均无法与其竞争。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寄希望于本地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壮大,从而在很多方面给予政策关照与支持,如财政资金大多存储在本地城商行,优质基础设施项目也倾向于本地城商行,导致异地城商机构在当地获得政府政策支持较少,获得优质项目的机会也远少于本地城商行。

(四)城投信用未破,吸引城商行异地展业

城商行本身就具备非常浓郁的地方国企特色,对于向城投企业开展融资业务本身就具备非常强烈的内生动力。由于城投信仰未破,且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基建需求总量仍在持续增长,城投融资需求还在进一步提升,信用上来看,异地城投展业短期并不会产生较大信用风险。然而本地城投企业往往融资渠道广泛,公开市场融资较为便捷,融资成本较低。且因城商行异地展业本身面临诸多成本上升的问题,通过做大规模来分摊业务拓展成本是吸引城商行异地展业的主要动力。

二、城商行属地业务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城商行异地展业的目标要求

城商行跨区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通过在发达地区设点,作为异地触手,充分了解金融发达地区先进金融发展趋势,倒逼母行进行业务变革。城商行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有助于借鉴不同区域的发展经验。只有充分浸入本地市场,与本地金融机构开展充分市场竞争,才能充分暴露母行短板,才能了解并借鉴当地先进金融机构的先进做法。

(二)零售业务发展的必然需求

零售业务主要依托本地市场。没有本地核心企业,零售业务开展将会异常艰难。在缺乏政府支持和品牌效应的情况下,通过对公授信拉动企业代发、供应链合作是零售业务拓展的主要途径。然而,异地展业因在当地无物理网点,无法将对公业务向下延展至代发、信用卡等业务,无法公司联动。以棚改贷款投放为例,常规棚改贷款可以通过贷款投放联动拆迁款发放,形成零售存款沉淀,提高贷款资金留存比例。但如为异地棚改贷款投放,则无法将拆迁款开立在城商行,该部分存款将尽数流失,无法对行内零售业务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三)风险防范的必然需求

异地业务半径较长,风险管控较为困难,贷后成本较高,信息获取不及时等问题均制约金融机构开展风险防范工作。且因为不在当地纳税,与当地政府关系一般,都不利于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处置。

(四)外部监管的必然要求

监管机构对于本地贷款投放、制造业贷款、民营贷款等均有监管指标要求,“属地离心”将不利于上述指标达成。

三、城商行本地业务发展的有效举措

因上述原因,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本地发展具有其必要性,而出于追求利润增长的动机,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往往更加热衷于向域外经济欠发达地区展业。在此情况下,需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干预,通过激励提升营销动力、惩戒强制属地业务开发、因地制宜搭建专属授信审批体系,引导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回归属地业务。

(一)差异化授权搭建更为灵活的风险防范体系

通过更为精细的分级授权帮助异地分行提高审批效率。由于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面临本地本土城商行竞争,而本地城商行在审批半径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若想在本地市场上灵活机动的与本地城商行展开竞争,无论在授信业务还是在产品设计方面,都应当给予异地分支机构充分授权。

1.建立属地业务专审团队。在原有业务体系中,非属地企业因其可接受成本较高等其他区位原因,在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上,往往要优于属地企业。而在这样的体系下,属地企业往往审批通过率不高,容易挫伤经营单位营销本地业务积极性。为避免非属地业务在审批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在原有业务审批体系下,建立属地业务专审团队,独立于原有审批体系,专批属地业务,提高属地业务审批及通过率。

2.划分属地业务专项授权额度。对于省市属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设立行业专门授权,在原有授权基础上,给予更大权限的授权额度,帮助异地分支机构提高业务审批效率。

城商行总行可以探索“授权+监控”模式,通过后续高频词检查确保授权不被滥用,在提高审批灵活性的同时确保经营的合法合规。

(二)调整资源配给比重给予辖内业务资源支持

建立向属地倾斜的绩效费用激励制度,通过加大资源配置,弥补属地业务收入不足,实现收支平衡,鼓励属地业务发展。由于本地业务市场竞争激烈,融资成本无法满足收益需求;且城商行系统中,以浙系城商行收入报酬率较高,如宁波银行承销费绩效转化率可达15%以上,远远超过同行业普遍1%-5%的绩效报酬率。因此,在相同竞争条件下,唯有加大资源配置比重,调整资源配比费率,提高资源支持力度,帮助市场人员拓展本地业务。

(三)搭建资产获取与包装流转的轻型化业务模式

对公业务投行化。通过业务投行化,包装标准化资产,向公开市场进行销售。投行券商本就无属地管理,银行可借助其同业资金渠道广的优势,将非属地客户需求通过投行产品进行债券包装,在公开市场上市销售,搭建客户与同業的桥梁,减少自投自持,实现轻资产转型。

(四)通过制度管控强制前台开展本地业务营销

通过将本地业务发展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方式,通过制度约束前台营销条线,强制开展本地业务。如建立属地异地业务申报比例,从准入、申报、投放三个环节要求新申报业务中属地业务占比须高于80%,从制度方面强制开展本地业务营销。

(五)围绕“新基建”向“项目+实体”转型

基于“大基建”政策,依托政府+平台信用,结合银监、人行下发的“新基建”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对于政府公开招标挂网项目,通过项目贷款对本地实施主体进行资金支持。在本地政府、平台的增信加持下,依托政府项目形成的应收账款增信,融资主体可以从过去的“政府实控”的小平台向有资质、有实力的实体企业、民营企业适度延伸,通过“大基建”项目有效撬动属地业务拓展。

(六)通过线上业务批量开发长尾客户

通过大数据模型,利用线上审批产品,拓展本地小微企业客户。目前较为广泛运用的蚂蚁金服财税审批模型可以嫁接进银行信贷审批系统,通过“大数据录入、线上审批、自助提款”实现贷款秒批,降低长尾客户开发成本。

(七)遴选优质开发商优质地产项目

一线二线城市地产业务丰富,且房地产市场较为火爆。依托流通性较强的属地房地产项目,可带动零售、供应链等多渠道展业。

(八)开发区高新客户营销

依托高层及开发区、高新区区位优势,批量针对区内客户进行业务开发。开发区、高新区内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客户,企业成长性好、成熟度高,开发此类客户效率高且风险较低。且该类客户雇员人员结构层次较高,较容易通过企业客户拉动零售业务开展,较易形成公私联动、公司业务反哺零售业务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梦雨,魏熙晔.(2016).经济下行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0),39-47.

[2]王元林,王震,龚鹏.(2014).异地城商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南方论刊(1),21-24.

[3]杨承梁.(2015).基于竞争博弈模型的城商行跨区发展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1),55-58.

[4]陈晞.(2011).跨区域中小银行组织结构设计: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金融发展研究(2),61-64.

[5]王元林,王震,龚鹏.(2013).异地城商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深圳金融(深圳)(6),30-34.

[6]孙玉洁.(2010).我國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研究.中国商界,32.

[7](2010).城商行:难以抑制的扩张冲动.中国财富(9)

[8]李梦雨,魏熙晔.(2016).经济下行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0),39-47.

[9]孙玉洁.(2010).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研究.中国商界,32.

[10](2010).城商行:难以抑制的扩张冲动.中国财富(9)

[11]肖俊杰.(2020).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异地经营动机及财务风险分析  ——以徽商银行为例.价值工程,第39卷,(22),86-88.

[12]刘磊,李晓娜,杨若谦,郭岩.(2016).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扩张经营分析——以河南省为例.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6卷,(5),47-51.

[13]李建华,郑阳阳.(2015).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研究.锋绘(2)

[14]李路炜.(2009).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发展现状及问题.银行家(8),42.

[15]王文剑.(2012).如何看待城商行“快跑”.企业观察家(11),82-83.

[16]山东银监局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处课题组.(2011).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探析.金融发展研究(8),81-82.

[17]孙弢.(2011).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监管趋严.金融世界(6),74.

[18](2009).城商行分支机构管理模式的选择.银行家(8),40.

[19](2018).金融科技背景下异地城商行转型探讨.教育考试与评价(12)

[20]吕朝凤,毛霞.(2020).地方金融发展能够影响FDI的区位选择吗?——一个基于城市商业银行设立的准自然实验.金融研究(3),58-76.

[21]吴庆跃,刘训翰.(2017).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思考.金融博览(12),60-61.

杨超系徽商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助理;韩树昶系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公司银行部大客户业务主管

猜你喜欢

异地监管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监管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破除异地结算的地方抵制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