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征迁的关键词
2020-01-11安新县征迁安置工作指挥部摄影贺友顺
文/安新县征迁安置工作指挥部 摄影/贺友顺
新区征迁工作中,安新征迁团队是一支意气风发、不可战胜的力量。
人们还记得9月初新区和谐征迁动员大会上,合着轻快的安新快板和雄壮的《强军战歌》,
县委书记刘彦涛带领安新铁军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从命令,听党指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铁肩担当,誓创伟业。
为了雄安,他们万众一心;为了雄安,他们重任在肩。
9月下旬,安新县的小王营、西阳两个村子仅以两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体拆除,村庄周围都被蓝色的围挡圈了起来,
随之而来的小阳村、向村、于庄村等村庄拆除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
安新征迁团队向人们展现了雄安速度,也彰显了新区建设者的决心和信心。
10月21日安新县于庄村工作组完成征迁任务后的合影
“迁”
村子街道的墙面上醒目地刷写着关于征迁的墙体宣传口号
伴随城市规划,有些地方的拆除在所难免,但鲜红显眼的“拆”字刷在墙上,墙后便是自己温馨的小家,强烈的反差之下,不免让人心生萧瑟之感。
和谐征迁需要的是柔性的工作方式,安新县在征迁工作前期,便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联想到孟母三迁的故事,“迁”字有向高处移动的寓意,更能为百姓所接受,于是“迁”取代了“拆”,温暖了人心,一个小小的“迁”字蕴含了如此的智慧和温情祝福。
征迁未启,宣传先行,入户听民意、宣传车讲政策等等,这些都为安新县的征迁安置工作做好了前期铺垫,成为征迁安置工作的亮点。
安新县派出宣传车在征迁村庄宣讲征迁政策
工作组队员入户宣讲相关政策
鱼水情
工作组队员入户宣讲政策,入情入理,入耳入心。
工作组队员与村民们真诚沟通,犹如朋友、亲人,扎实推进征迁工作的开展。
安新自征迁工作开展以来,工作组的队员们始终是带着感情、亲情、热情进村入户,积极地解决百姓困难,倾听百姓呼声,扎实推进征迁工作的开展,用自己的真诚培育了浓浓鱼水情。
红马甲
一篇名为《征迁工作者的十二时辰》的文章形象地展现了征迁一线红马甲们的辛劳。卯时开始工作;巳时测量村界、宣讲政策、入户工作;未时走在田间地头,数着每一棵树,量着每一寸地;申时赶到驻地开会、讨论、分析、研究;戌时走在黑漆漆的乡间小路,只为按时完成测评;亥时夜已深,伴着月光和虫鸣,驻村工作者仍在忙碌;子时驻地会议室仍然灯火通明。他们穿梭在村间,听民意,解民忧;沐浴着朝阳和星光,走千家,串万户;用笑容温暖了百姓,用真诚了打动了民心;用温情的话语践行着自己的初心,用日夜的坚守担负起自身的使命。
安置回访,从始至终,关爱绵长。
让搬迁的百姓获得新的技能,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留住乡愁
村里的古建筑挂上了“乡愁保护点”的牌子
回不去的故乡,是父母呼喊我们时倚靠的旧门,是村里下雨后泥泞曲折的小路,是庄稼收获时金黄饱满的麦穗,是闲暇时村邻朴实稳重的笑容。
回得去的乡愁,是征迁留存下来的乡愁保护点,是村里乘凉用的郁郁葱葱的树,是记忆中和玩伴嘻戏的愉悦回忆,是村里几代人一脉相承的习俗。
在征迁安置前期,安新县已将涉及拆迁村庄承载群众集体记忆和延续记忆、唤起乡愁记忆的各类物质性符号全部登记在案,相关人员还赶在村庄整体拆除前到各个乡愁点实地了解后续的保护工作。
明白纸暖人心
为了更好地在回迁过渡期服务群众,10月22日,安新县开始对征迁村每家每户发放明白纸,推出《安新县服务征迁群众五十条》,让乡亲们明明白白。10月26日,安新县征迁群众之家挂牌成立,“花花叶叶不相离,群众之家守护你”,让征迁村乡亲们有了归属感,心里踏踏实实。
每个村都建立起过渡期“两委”会组织党员及村民开展活动,办理群众事项,公开村内账目;工作组会根据大家实际租住地和本人的意愿,对孩子就读的学校进行妥善安排;对于有托养需求的老人可申请入驻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对于无自理能力的,帮助落实托养事宜;就业岗位、就业信息也会第一时间推送给征迁群众,优先安排征迁群众……
“五十条”,条条关乎着百姓的切身利益,为征迁百姓实实在在地提供了保障。
10月26日,安新县征迁群众之家挂牌成立。 摄影/田紫叶
守护
原西阳村三队工作组收到村民赵大娘送来的锦旗 摄影/赵一萌
随着征迁工作的推进,原有的学校被拆除了,妥善安置这些孩子就近读书成为征迁工作组的当务之急。为此,安新县对现有学校进行改造提升,扩大校园容量,率先在大王镇设立了“安新第一小学大王校区”,确保征迁村的学生能够全部顺利入学。
10月6日,在安新县征迁指挥部会议室,大王镇原西阳村的赵大娘将一面写有“主动热情讲政策,耐心周到情系民”的锦旗送到原西阳村三队工作组队员手中。
“帮我孙子、孙女安排上学,我心里老是感激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想请你们吃顿饭,你们也不去,为表达对我的感谢,你们一定要收下这面锦旗!”赵大娘这些质朴的话语也是对安新用心守护花朵的最美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