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市牛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2020-01-11郭丽娜张长庆李三禄黄建伟闫晓波朱俊峰王虎堂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牛母牛肉牛

郭丽娜, 张长庆*, 李三禄, 黄建伟, 王 瑨, 闫晓波, 朱俊峰, 王虎堂, 李 锋

(1.平凉市牛产业开发办公室,甘肃 平凉 744000;2.平凉市畜牧兽医局,甘肃 平凉 744000)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肉牛优势发展区域,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基地和农林产品基地,属回汉民族杂居地区,回族农户素有饲养平凉红牛的优势和条件,千百年延续下来的养牛传统,奠定了全市发展牛产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平凉市委、市政府将牛产业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增收的“首位产业”,立足实际,持续推进,养、加、贸一体化经营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1 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基地规模持续扩大

通过坚持规模养殖和农户饲养同步推进,采取项目补贴、龙头带动、大户联建、农合组织创办等多种途径,累计建成规模养牛场406个。2019年底,全市牛饲养量达到74.02万头,出栏量31.84万头。

1.2 科技支撑成效显著

近年来,全市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开展平凉红牛新类群选育和高档优质肉牛技术试验推广。2019年完成肉牛冻配改良15.31万头,实施“粮改饲”2.27万hm2,青贮玉米秸秆183万t。先后制定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等甘肃省地方标准8个,认定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40万头,全市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2%。

1.3 肉牛品质持续提升

平凉红牛肉质细嫩,香味独特,大理石花纹明显,2012年11月,经国家肉牛体系、中国畜牧业协会、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鉴定,“平凉红牛”具有生产以沉积脂肪为特点的高档肉牛潜质,所产牛肉在大理石花纹、肉色、脂肪颜色及风味口感上,已达到生产高档优质雪花牛肉的质量要求。2018年国内外专家再次对平凉红牛肉质进行了现场品鉴,认为平凉红牛优质高档牛肉已达到日本A5级标准,并且取得了直供国家运动员“入场券”。

1.4 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全市建成以牛肉、皮毛和活牛交易市场为核心,以县乡30多个活畜交易市场为骨干的市场网络,通过建立连锁加盟店、产品直营店等方式,培育国内市场60个,“平凉红牛”系列产品销往国内25个大中城市。开通了以俄罗斯及沙特、伊朗、巴勒斯坦等伊斯兰国家为主的国外牛肉直接或间接出口渠道,取得了直接供港高档活牛配额资质,每年直接或间接出口牛肉系列食品1 000 t以上。

1.5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目前,全市累计引进落户和扶持培育了伊顺祥、旭康、思鲁、凯沣等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户,其中省级5户,研发和生产平凉红牛肉制品、骨制品、革制品等5大系列100多种产品,年屠宰能力20万头,加工能力达到1 000 t。积极推广“畜—沼(肥)—果(菜)”等种养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引导建成了天源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企业,探索推进种养结合、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等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产业效益持续提升。

1.6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2008年注册了全国第1个活牛类证明商标——“平凉红牛”,2012年“平凉红牛”证明商标入选甘肃省著名商标。依托平凉红牛品质优势,相继培育了“旭康”、“西开”、“凯沣”、“伊通”系列肉食品和“景兴”、“金江”牌牛骨髓油茶以及“童家”餐饮等一批知名企业品牌。2018年“平凉红牛”品牌在京津地区、港粤地区和《中国魅力城》中成功宣传推介,受到普遍好评;2019年平凉成功举办了第14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全面展示和宣传了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成果,为全市牛产业下一步发展确定了工作基调、启发了思路,成为全市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新的推动力。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着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双重压力,转变方式与扩大就业双重挤兑,自身积累不强与投入不足双重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养殖增速明显放缓

平凉市农区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养殖集中区肉牛养殖污染治理任务艰巨,草地资源利用不足;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群众增收渠道多元化、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影响,农村肉牛养殖群体逐年减少;因环境保护增大、村庄环境整治,迫使散养农户加快退出;规模养牛场受土地、资金、环保等制约,肉牛饲养增速明显走低,产业发展基础日趋脆弱。

2.2 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健全,种质资源开发保护不力

受市场流动、利益驱动和财政困难等影响,平凉红牛基础母牛保护政策措施缺乏,优良的平凉红牛基础母牛和改良犊牛被大量贩卖和屠宰;专业化的平凉红牛地方品种选育进展滞后、种群性能呈退化态势;受生产周期长、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影响,基础母畜发展缓慢,品种(系)出现了多乱杂,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严重威胁着牛产业发展基础。

2.3 饲草料开发利用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

现阶段饲草及农作物秸秆收储加工机械化水平低,对秸秆高效利用认识不足,造成资源浪费现象突出。饲草料商品化、产业化开发程度低、品种单一。

2.4 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畜产品安全压力较大

全国动物疫病形势严峻,肉牛流动性增大,造成各类疫病发行的风险加大。各类药物、化学物质、激素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3 产业发展思考

平凉作为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肉牛优势产区,多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将牛产业确立为全市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助农增收富民产业,聚全市之力,集各方资源大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助推脱贫攻坚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目前依然存在的发展短板和不足,目前和将来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突破约束瓶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加强基础母牛保护,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用于基础母牛保护、肉牛繁育、规模养殖、品种改良等项目。二是扶持发展肉牛繁育村。采取引导、扶持、保护、鼓励等办法,对养牛基础条件好、基础母牛存栏和5~10头繁养大户占比高的村,实施肉牛繁育整村推进,其它村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跟进。三是引导贫困户养殖基础母牛。结合产业扶贫政策要求,在牛舍建设、饲草种植、机具配置、母牛购置等方面,给予贫困户3万元~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或农村妇女小额贷款支持,大力发展肉牛繁育,有效增加基础母牛规模。四是建立母牛养殖风险保障机制。加强与保险机构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基础母牛养殖风险保障体系,有效化解农户、规模养牛场基础母牛养殖的后顾之忧,激发基础母牛养殖积极性。

3.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一方面依托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的科研优势,发挥好科研、培训、育种、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在种、繁、养、加各个环节,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大幅度提高牛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促进牛产业增长方式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变;在饲草(秸秆)种收及加工、肉牛饲喂自动化、视频监控、粪污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快简便、适用、高效畜牧业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提升全市牛产业开发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3.3 持续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养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成为潮流,加之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平凉红牛千家万户的散户养殖日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化养殖,但小规模养殖效益偏低,大规模养殖投入成本太高,一般农户和企业无法实现。因此,通过扩大宣传、效益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等办法,在巩固原有规模养牛户、养殖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培育标准化适度规模养牛户和养牛场建设,使其常年存栏规模保持在10~150头,并逐步发展壮大,促进牛产业可持续发展。

3.4 加大饲草种植和综合利用

坚持走“以草促畜,草畜共抓”的路子,依托“粮改饲”和高产优质苜蓿项目,大力推广豆禾混播饲草种植技术,不断扩大粮饲兼用玉米、紫花苜蓿、饲用甜高粱等优质牧草种植规模,加大玉米秸秆青贮利用,为全市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饲草料基础。

3.5 加强疫病防控,确保产业安全稳步发展

突出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等重点环节,严格执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加强疫情排查,增强重大动物疫情的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果断处置能力,积极做好春、秋动物防疫工作;同时,围绕发展循环农业,处理好发展肉牛产业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效保障牛产业安全稳步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红牛母牛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三头牛和狮子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红牛垫了赔偿金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