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T 波异常在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1-11侯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9期
关键词:导联稳定型冠脉

侯娟

心电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辅助检查项目,如果受检者心电图结果呈异常则提示了很多疾病的发生,所以临床认为心电图检查方式与结果具有不可替代性。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患病后有可能导致患者机体出现冠脉狭窄而引发心肌缺血与损伤,随着疾病的进展还有可能形成心肌梗死[1]。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方法多为冠脉造影,但由于该方法的有创性和风险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因此选择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医学价值与临床价值。本研究拟通过对本院80 例心绞痛患者进行观察,评价心电图T 波异常在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12 月在本院就诊的40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A 组,同期4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B 组。A 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35~70 岁,平均年龄(47.5±7.5)岁;体质量指数(BMI)18~29 kg/m2,平均BMI(23.4±2.7)kg/m2;吸烟30 例、饮酒38 例。B 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3~68 岁,平均年龄(46.8±7.1)岁;BMI 17~28 kg/m2,平均BMI(23.0±2.5)kg/m2;吸烟28 例、饮酒3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符合下述全部指标:①患者因心前区闷胀性、压榨性疼痛(或可伴放射痛)入院,依据冠脉造影检查与心电图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较为剧烈,疼痛时间>15 min;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时间为3~5 min 左右,反复发作(时间≥1 个月),患者于休息后可缓解。排除标准:出现以下症状之一者予以排除:①动脉炎;②急性心肌梗死;③心脏瓣膜疾病;④合并消化系统疾病;⑤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严重感染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全部患者常规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检查:局部麻醉后穿刺右侧桡动脉或股动脉并选择性实施左右冠脉造影。阳性标准:血管狭窄>70%。心电图检查:使用心电图机(日本光电9310 型)对全部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各参数情况如下:定标电压10 mm/mV,走纸速度25 mm/s,采样率1000/s,分辨率5 μV。ST 段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取TP段,测量点取QRS 综合波J 点后60 ms,T 波基准为ST段延续至心室复极结束。全部患者均连续测量5 个波形,取平均值作为ST 段的改变值。T 波异常为两个相邻导联倒置、低平、双向性T 波。T 波倒置:以R 波为主的导联T 波方向与导联R 波方向相反。T 波低平:指以R 波为主的导联T 波<导联R 波的1/10。双向性T 波:同一导联上T 波出现先正后负、先负后正现象。心电图检查异常标准为相邻两个导联ST 段偏移基线出现0.5 mV 下降,≥0.10 mV 压低明显。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T 波异常(倒置、低平、双向)与正常占比]和冠脉造影结果(冠脉狭窄<50%或无狭窄、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50%~74%、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75%~99%、至少有1 支冠脉完全闭塞)。对比不同心电图T 波患者冠脉造影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A 组患者心电图检出T 波异常23 例(57.50%),其中T 波低平6 例、T波双向8 例、T 波倒置9 例;T 波正常17 例(42.50%)。B 组患者心电图查出T 波异常33 例(82.50%),其中T波低平10 例、T 波双向11 例、T 波倒置12 例;T 波正常7 例(17.50%)。B 组患者心电图T 波异常率明显高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2,P=0.015<0.05)。

2.2 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 A 组患者冠脉造影检出冠脉狭窄<50%或无狭窄15 例、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50%~74% 10 例、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75%~99% 9 例、至少有1 支冠脉完全闭塞6 例,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50%发生率为62.50%(25/40)。B 组患者冠脉造影检出冠脉狭窄<50%或无狭窄6 例、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50%~74% 12 例、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75%~99% 13 例、至少有1 支冠脉完全闭塞9 例,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50%发生率为85.00%(34/40)。B 组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50%发生率明显高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22<0.05)。

2.3 不同心电图T 波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80 例患者心电图T 波正常24 例,其中冠脉狭窄<50%或无狭窄15 例、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50%~74% 9 例、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75%~99% 0 例、至少有1 支冠脉完全闭塞0 例,至少1 支冠脉狭窄≥50%发生率为37.50%(9/24)。心电图T 波异常56 例,其中冠脉狭窄<50%或无狭窄6 例、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50%~74%13 例、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75%~99% 22 例、至少有1 支冠脉完全闭塞15 例,至少1 支冠脉狭窄≥50%发生率为89.29%(50/56)。心电图T 波异常患者至少1 支冠脉狭窄≥50%发生率明显高于心电T 波正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272,P=0.000<0.05)。

3 讨论

心绞痛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危急重症。临床发现心绞痛患者很有可能会进展为心肌梗死(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出现心肌梗死的几率更高)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结果,然而由于冠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许多患者不愿意接受或者进行冠脉检查有一定的风险从而会由于漏诊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心电图是心脏电活动的一种记录,能够通过观察受检者心脏电活动来分析心脏的机械运动情况[3]。心电图的波形组成主要有P 波、QRS 波、T 波,其中T波主要反映心室复极变化。相较于冠脉造影检查来说心电图具有无创、便捷、快速等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电图T 波异常诊断心绞痛的具体效果。心绞痛患者T 波呈现倒置形态是非对称性的(尤其是V5、V6 导联的T 波),这一现象会对患者的准确诊断造成影响[4]。心电图T 波异常的三种表现形式差异与心肌损伤部位和不同导联点位方向不一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绞痛患者心电图T 波异常主要有低平、倒置、双向三种形式。其中B 组患者心电图T 波异常率为82.50%,明显高于A 组的5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2,P=0.015<0.05)。B 组至少有1 支冠脉狭窄≥50%发生率为85.00%,明显高于A 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22<0.05)。说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T 波异常、冠脉狭窄要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邬丽娟等[5]报道指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低于不稳定型,T 波低平、倒置比例低于不稳定型,本研究结论与之基本相符。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心绞痛患重病人群中占据的比例约为40%,这部分患者具有更加多样化的临床症状[6]。研究发现约有5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发病时的心电图呈现正常状态[7]。而部分患者在发病时无法及时就医检查时症状又有所缓解,给临床诊断工作增加了较大困难。因此作者认为对心绞痛患者诊断时应综合发作时及24 h 心电图进行分析,从而动态检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变化。24 h 动态心电图还能够发现一过性ST 段改变,准确捕捉到发作时的ST-T 改变,从而全面评价心绞痛患者的发作规律、发作程度、持续时间等[8]。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心电图T 波异常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心电图T 波异常患者至少1 支冠脉狭窄≥50%发生率为89.29%,明显高于心电T 波正常患者的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272,P=0.000<0.05)。说明心电图T 波异常者具有更高的冠脉狭窄风险。其可能的原因为T 波代表着心室复极,该过程需要心肌细胞代谢、离子转运等系列过程共同完成。如果机体心内膜、心外膜下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产生病变则会导致离子转运障碍继而引发T 波的心态、方向性出现变化[9]。与本研究中发现的T 波异常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的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呈现出更为严重的心电图T 波异常及冠脉狭窄风险,心电图T 波异常预示冠脉狭窄越严重可为心绞痛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导联稳定型冠脉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