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20-01-11于娟娟刘晓芹
于娟娟 刘晓芹 董 华
(枣庄市立医院药学部,山东 枣庄 277101)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起病危急的严重脑血管疾病,也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中断引起组织坏死或软化的情况,患者多表现为头痛、耳鸣、眩晕、猝然晕倒等症状,预后较差[1]。脑梗死后,患者机体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从而破坏脑细胞结构,导致患者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等。药物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方法之一,可有效提高患者缺血细胞自我修复能力,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均为神经内科常用的溶栓药物,经实践证实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疏通梗死血管实现抗血栓的效果,但关于两种药物具体疗效差异当前学界尚无明确定论[2]。为此,本实验以前瞻性、对比研究的方式对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样本选取时间: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样本选取方法:随机抽样法;样本对象: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资料如下:对照组中有18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50岁,最大75岁,平均(62.54±6.75)岁;合并基础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分别为12例、8例、9例、2例。观察组中有19例男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73岁,平均(62.86±6.49)岁;合并基础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分别为11例、9例、8例、3例。2组上述基线资料对比均保持均衡性(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检查,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②起病在48 h以内;③临床资料完整,能够正常语言交流及填写问卷;④均了解研究调查内容,且达成书面协议。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②近期其他药物治疗方案,且对部分药物药敏;③无法正常凝血者;④伴有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疾病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选用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口服1次/天,1次75 mg。观察组另加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治疗,1次/天,1次40 mg,术前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疗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有关数据,并加以比较和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分标准》[4],拟定判定标准。基本痊愈:NIHSS评分降低>90%,可独立生活;显效:NIHSS评分降低45%~90%,病残2~3 级,需在他人照料下生活;有效:NIHSS评分下降18%~45%,病残程度为1级,完全需要他人照料;无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18%。总有效率=1-无效率。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5],该量表包含11项评分内容,总分为0~42分,神经功受损程度与得分呈负相关。
hs-CRP检查: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其hs-CRP水平。
IMT检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生产,型号:IU22型)对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测量,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IMT超过1.3 mm视为粥样硬化斑块。
1.5 统计学处理:患者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对分析,疗效评定结果、不良反应监测结果(n,%)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对照组中,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恶化分别为6例、8例、6例、8例、3例,总有效率为64.52%(20/31);在观察组中,基本治愈者1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0.32%(28/31),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521,P=0.033<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为(18.14±3.43)分,对照组为(17.82±3.12)分,无明显差异(t=0.384,P=0.351>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0.26±1.52)分,对照组为(14.35±1.37)分,组间差异明显(t=11.129,P=0.0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0,P=0.000<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具有显著差异(t=11.694,P=0.000<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治疗前,观察组hs-CRP水平为(8.76±1.92)mg/L,对照组为(8.68±1.86)mg/L,无明显差异(t=0.167,P=0.434>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水平为(3.84±1.21)mg/L,对照组为(4.79±1.06)mg/L,组间差异明显(t=3.288,P=0.001<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17,P=0.000<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具有显著差异(t=12.070,P=0.000<0.05)。
2.4 比较两组IMT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治疗前,观察组IMT值为(1.25±0.18)mm,对照组为(1.29±0.21)mm,数据相比,t=0.805,P=0.212>0.05;治疗后,观察组IMT值为(0.92±0.22)mm,对照组为(1.02±0.24)mm,对比分析可得,t=1.710,P=0.046<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值相比,t=4.714,P=0.000<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IMT值相比,t=6.464,P=0.000<0.05。
治疗前,观察组斑块厚度为(2.69±0.19)mm,对照组为(2.73±0.16)mm,数据分析可得,t=0.897,P=0.187>0.05;治疗后,观察组斑块厚度为(1.91±0.17)mm,对照组为(2.42±0.23)mm,通过分析,t=9.928,P=0.0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厚度相比,t=6.160,P=0.000<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厚度相比,t=17.034,P=0.000<0.05。
2.5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3/31),发热、乏力分别为2例、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5/31),乏力、胃肠道反应各2例,发热1例。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0.144,P=0.705>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循环障碍疾病,主要与脑部血管动脉硬化相关,特别是处于老龄化程度加深及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社会大众在不良生活方式下(如饮食结构失衡、作息不规律等)极易突发不良脑血管事件。病发后,患者脑部血液供应不畅,会导致梗死病灶区域神经细胞凋亡,遗留认知功能障碍、肢体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预后较差[6]。急性脑梗死一般起病较为突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需要立即就医,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以及时缓解其脑部缺血缺氧症状,改善其血液指标,以使脑部供血恢复正常,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上,血栓形成是主要发病因素,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溶解血栓及疏通梗死血管,但溶栓治疗需在发病4 8h内进行,适应证严格。另外部分患者因年龄大,自身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身体功能减退,临床用药时具有较大的治疗风险,极易诱发其他危险事件,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尤为重要。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能够对血小板受体和ADP的结合进行抑制,减少血小板聚集,其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的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病症[8]。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调节血脂的药物,能够抑制HMG-CoA还原酶与胆固醇生物合成,进而调节血液中各项血脂指标,另外该药物还能够影响FH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胆固醇形成[9]。从疾病发生机制角度分析,血管动脉硬化在脑梗死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业用,而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可通过调节血脂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促使脑部梗死病灶血管血液供应得以恢复,起到控制疾病进展的效果[10]。另外结合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要点:快速溶栓,选择超早期溶栓复流能够有效切中病机,再加之阿托伐他汀给药剂量增大后会加快药物起效时间,因此从理论上而言选择上述药物联合方案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加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其中氯吡格雷能够对血小板聚集现象产生抑制作用,有利于缓解疾病的发展,但对于已形成的血栓,其作用欠佳;阿托伐他汀作为选择性的HMGCoA还原酶的抵制剂,HMG-CoA具有促进胆固醇形成的作用,其通过抑制HMG-CoA的作用降低患者机体内的胆固醇指标,减轻其高血压、脑卒中等症状的风险,而血清hs-CRP作为反映低水平炎症情况的一种指标,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系,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使用使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减轻,有利于促进患者血清hs-CRP、IMT值及斑块厚度的降低。所以,在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IMT值及斑块厚度低于对照组,数据上差异显著(P<0.05)。患者血清hs-CRP、IMT值及斑块厚度的降低有利于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流动力学,阿托伐他汀通过对血脂水平的控制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配合氯吡格雷的溶栓作用,两种药物联合能够有效改善脑部血供障碍现象,促进患者脑部供血正常,改善其神经缺损症状,从而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因此,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且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除此之外,阿托伐他汀安全性与安慰剂类似,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无拮抗作用,因此安全性有所保障(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9.68%<观察组16.13%)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联合用药方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血清hs-CRP水平,改善其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症状,缓解病情,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