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内氏放线菌血流感染1 例

2020-01-11郑双林谢华斌范翠花黄连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放线菌正常值革兰

郑双林, 谢华斌, 范翠花, 黄连江

放线菌属为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是存在于人体口腔、消化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1]。放线菌多引起内源性感染、厌氧生长、培养困难。常见的引起放线菌病的菌种类型有衣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溶齿放线菌、黏性放线菌、迈耶放线菌、戈氏放线菌[2]。近年来随着质谱仪在细菌鉴定、测序的广泛应用,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放线菌种类逐渐增多,但与感染的关联尚不清楚。本报道1例新生儿内氏放线菌血流感染,菌株由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BD质谱仪鉴定。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 6+6周早产儿,双胎之小,以“胎龄36+6周,产重1.6 kg,复苏后46 min”为主诉就诊我院,查体:体温35.2 ℃,心率150次/min,呼吸52次/min,血压65/32 mmHg(1 mm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稍差,早产儿外观,面容正常,神志清晰,呼吸稍促。2018年8月24日血常规:白细胞14.42×109/ L[正常值(3.5~9.5)×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0.76(正常值0.40~0.75),淋巴细胞占比0.17(正常值0.2~0.5);血清生化:总蛋白49 g/L(正常值65~85 g/L),白蛋白33.49 g/L(正常值40~55 g/L),总胆红素53.4 μmol/L(正常值3.0~25.0 μmol/L),直接胆红素25.9 μmol/L(正常值<6.0 μmol/L);降钙素原0.57 μg/L(正常值<0.05 μg/L);C反应蛋白、脑脊液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弓形虫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TORCH)皆阴性。胸部X线正位片示新生儿肺 炎。

患儿8月24日入院当天,根据其临床表现为神萎、低热、呼吸急促,影像学提示新生儿肺炎,实验室指标显示降钙素原明显升高,考虑新生儿血流感染的可能性大,立即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培养,结果未回报前,先予以头孢他啶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2 d,效果不佳,改用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8 d后,8月28日血培养厌氧瓶报阳性,经鉴定为内氏放线菌,根据《热病》48版治疗方案,改用青霉素钠静脉滴注,剂量为3万 U/kg、3次/ d,辅以补液、营养支持。经抗感染治疗11 d,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9月10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85×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0.34,淋巴细胞占比0.42;降钙素原0.13 μg/L。胸部X线正位片:新生儿肺炎(较前吸收)。患儿症状较入院前改善,反应可、哭声大、进食可、无呕吐,无气喘、气促、呻吟,病情平稳,于2018年9月15日出院。

2 细菌培养及鉴定

临床怀疑血流感染,及时抽取两侧桡动脉血进行培养(需氧瓶和厌氧瓶),两套血培养瓶分别在连续自动监测70.5 h和83 h后,厌氧瓶均报阳性,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革兰阳性杆菌。同时在两个羊血平皿传代培养,分别置于5% CO2、厌氧袋,温度为35 ℃的培养箱,经过72 h,厌氧袋血平皿长出了灰白色、圆形凸起、边缘完整、不溶血菌落,涂片镜检同样为革兰阳性杆菌。传代培养的单纯菌落,通过VITEK 2-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提示为内氏放线菌,结果符合率99.5%,为进一步复核该细菌,使用BD质谱仪,鉴定结果显示该菌种为内氏放线菌,分值2.213。

3 讨论

近年来,从人和动物中分离出许多新型的放线菌种类,不断改进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使之能够与公认的物种区别开来,这些微生物作为条件致病菌可能发挥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放线菌病可发生于人的任何年龄阶段,尤其是在机体抵抗力低时易发生,而使用免疫抑制剂,口腔卫生差、拔牙及外伤是重要的诱发因素[3-4]。人体的任何器官都可能受到影响,肺炎型占所有放线菌病病例的15%[5]。据文献报道,肺部放线菌病的发病机制与吸入受污染的口咽或胃肠道分泌物有关,但也可继发于颈面感染局部扩散或血行播散后[5-6]。本患者为母亲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无宫内窘迫史,极有可能误吸了定植于母亲生殖道的放线菌而致肺炎,继而扩散入血致血流感染。

放线菌感染的相应部位炎症多为化脓性、肉芽肿性及易形成瘘管和窦道,病情呈亚急性至慢性进展[7]。组织病理切片找到“硫磺颗粒”及放线菌菌丝是临床诊断该菌属感染的标准。影像学检查是辅助诊断肺放线菌病或肝放线菌的重要手段,但缺乏特异性,肺放线菌病常与其他慢性化脓性肺病和恶性肿瘤相混淆,需临床医师进一步的鉴别诊断[8]。本患儿入院查白细胞、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高,提示有感染发生,双侧血培养厌氧瓶均检出同一种菌,且后续的青霉素治疗有效,放线菌相关血流感染可确诊。该病例的临床表现呈急性感染,与放线菌病的慢性或亚急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特征并不相同,且经短期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后也未再随访,此并不能排除病情反复的可能。该患儿的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是肺炎的典型征象,考虑为新生儿,无肺组织、肺泡灌洗液、肺脓肿抽吸物等有创操作的明确指征,因而缺少直接检出放线菌的证据,肺放线菌病诊断依据不足。如果肺组织培养检出放线菌或者行胸水16S rRNA高通量检出放线菌,就能充分诊断肺放线菌病。对于临床微生物种属的鉴定,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细菌形态、生化反应和免疫学特征进行分析,但该方法需先纯化菌种、耗时长、易受外界环境影响[9-10]。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16S rRNA序列分析、高通量测序对细菌的鉴定从表型特征向基因特征深入,然而过程繁琐、价格高昂,不利临床常规使用[9,11]。质谱技术的应用,对于临床微生物检测有着操作简单、快速准确、通量高等优点[10]。本株内氏放线菌由质谱技术分析确定,对照数据库的符合率高,且仪器质控在控,因此该菌株的鉴定结果可信度 高。

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阻止并发症发生及不必要的手术[6]。以往对于放线菌认识不充分,认为磺胺类药物主要治疗革兰阳性菌,同样适用于放线菌的感染,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青霉素和阿莫西林才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3,8]。若是发生青霉素过敏或耐药,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氯霉素、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替代药[3,8,12]。在放线菌感染早期,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干预,90%患者可治愈[2]。根据《热病》48版推荐治疗方案:放线菌病首选氨苄西林200 mg·kg-1·d-1静脉滴注分3~4次/d、疗程4~6周,然后青霉素V钾片2~4 g/ d口服(成人分4次),疗程6~12个月。备选方案为多西环素、头孢曲松或克林霉素。另外,可用青霉素G替代氨苄西林,静脉滴注1 000万~2 000万U/d(成人剂量),疗程4~6周。该新生儿在血培养瓶结果回报前,予以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经验性用药,后根据菌种鉴定结果改用青霉素,治疗有 效。

本例新生儿患者被诊断为内氏放线菌血流感染、新生儿肺炎,在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及实验室诊断后,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使原发病灶得以清除,痊愈出院。

猜你喜欢

放线菌正常值革兰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空泡样脊髓病1例
青藏高原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银川地区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方程式
泥土的清香来自哪儿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什么是革兰阴性杆菌
降钙素原提示血流感染病原体类型的研究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