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效果
2020-01-10潘芋钢
潘芋钢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 郑州450052)
掌骨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也是四肢骨折中比较多见的骨折类型,其中以第Ⅴ掌骨颈骨折较为多见。手术是治疗掌骨骨折最有效的方法,但内固定材料及固定方法对手术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1]。克氏针内固定法广泛应用于掌骨骨折,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基于微型手术的内固定术开始在骨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恢复效果及安全性受到了肯定[2]。本研究选取60例第Ⅴ掌骨颈骨折患者,对比分析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的疗效,旨在为掌骨骨折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60例(72指)第Ⅴ掌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或CT扫描确诊。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克氏针组和微型组,各30例。克氏针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9~55岁,平均(34.3±2.4)岁;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0例,闭合性骨折10例。微型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55岁,平均(33.3±2.5)岁;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9例,闭合性骨折1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手术方法 微型组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于第Ⅴ掌骨颈骨折部位中心行弧形切口,沿伸肌腱附件切开腱周组织及骨膜,剥离至暴露骨折端,行骨折复位。根据骨折端形态选择“T”或“L”微型钢板置入并用螺丝钉固定。术中X线检查骨折复位是否满意,满意后冲洗切口,依次缝合组织及皮肤。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1周后开展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普通克氏针内固定术。克氏针规格一般为0.8 mm、1.0 mm等,使用数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于骨折远端纵行切开皮肤,有效暴露骨折远端断端后给予克氏针固定,将克氏针两端制作成尖锐状并双向钻入骨质实现单枚克氏针内固定,即远端断骨髓腔内穿入至手掌背皮肤穿出,骨折复位满意后,克氏针打入近端断端掌骨基底部,待骨折部位稳定固定后行皮肤常规缝合,若克氏针穿出皮肤则需要剪断皮肤外侧部分并弯折。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逐步实施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术后掌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综合手功能评分标准(TAM)评价掌骨功能恢复情况:共10个条目,应用4级评分法,总分100分,≥80分为优,60~79分为良,40~59分为中,39分及以下为差。(3)记录并统计术后开放性骨折感染、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掌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微型组掌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克氏针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掌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掌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n 掌骨平均愈合时间(周) 平均住院时间(d)微型组克氏针组30 30 t P 8.42±0.93 5.27±1.02 4.284<0.05 5.78±1.13 11.46±1.28 5.263<0.05
2.2 两组TAM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微型组TAM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76.7%,克氏针组优良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TAM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微型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克氏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微型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克氏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掌骨骨折属于四肢骨折中较为多见的骨折类型,多因受到纵向暴力所致,其中以第Ⅴ掌骨颈骨折居多[3~4]。由于手部骨折后掌侧骨皮质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嵌插,使得复位后维持骨折的位置不变比较困难,易出现旋转、短缩、成角畸形等问题,进而影响手部外形和功能。现阶段,手术仍是治疗掌骨骨折最有效的手段,若手术到位能很好地恢复手功能,且预后良好[5]。
治疗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较多,各有优点和局限性。最常见的方法是运用钢丝或克氏针,但存在强度差、不稳固等问题,术后还需要借助外固定支撑,对关节自主活动造成牵制,增大骨折愈合困难风险;钢板螺钉能实现稳定可靠的内固定,有助于术后复位的维持和早期功能恢复训练。随着材质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钢板螺钉固定技术应用范围扩展到不稳定骨折、复杂粉碎性骨折中,有研究发现,对老年粉碎性骨折患者行钢板螺钉固定,术后能良好承受早期关节活动度锻炼,手功能恢复良好[6~7]。
与克氏针内固定不同,微型钢板内固定的优势在于具有钢板螺钉固定稳定牢靠的优点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固定时对肌腱的阻挡作用,钢板螺钉所承受的应力也相对较小,符合人体力学和生物力学的原理,不仅能显著缩短固定时间,还能促进骨折更好地愈合,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手功能恢复预期[8]。此外,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适应证较广,可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及涉及关节面或软组织损伤的骨折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术式必须严格遵循AO内固定原则,目的是为了保护伸肌腱正常滑动,减少粘连,这一点较克氏针内固定手术要求更高,可能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从疗效方面来看,牛顺林等[9]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复位30例手部第Ⅴ掌骨颈骨折患者,随访结果优良率达到87.3%。王长武等[10]对掌骨骨折患者施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大部分患者关节活动度达到90%以上,且掌骨骨折术后效果明显优于指骨骨折。本研究应用TAM评价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式对掌骨骨折患者掌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术式对掌骨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相差不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微型组掌骨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克氏针组(P<0.05),符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势。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微型组亦显著低于克氏针组(P<0.05),原因可能是克氏针材料稳定性低于钢板,克氏针固定需要外部辅助石膏固定,造成固定部位的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影响康复训练。微型钢板采用目前流行的钢板螺丝内固定,固定牢靠,适应范围广,不仅能弥补克氏针固定存在的缺陷,还具有适应解剖部位的特点,保护骨折端血运,更利于愈合和康复训练。综上所述,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在掌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相近,但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