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共圆小康梦
——周口供电公司定点扶贫工作侧记

2020-01-10文/图_张

河南电力 2020年1期
关键词:箱包周口工作队

文/图_张 岩

冬日昼短夜长,2019年12月18日下午5点多,夜色就笼罩了翟楼村。

随着路灯一一亮起,整个翟楼灯火通明,欢快的广场舞歌曲响起来,休闲而热闹;缝纫机“嗒嗒嗒”的响声在箱包加工车间响起,忙碌又充满活力。

这样的翟楼,是四年前的村民们没有想到的,也是四年后的村民们引以为傲的。周口供电公司用四年的时间,帮翟楼村换了面貌,让翟楼村民焕发了活力,和翟楼村民携手共圆小康梦。

要致富,先修路

2015年周口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第一次来到翟楼时,是步行入村的。翟楼位于商水县固墙镇西北,2013年被确定为贫困村,由于位置偏僻,是全县少有的未通公路的自然村。道路年久失修致使车辆难进难出,村子闭塞落后,贫困积重难返。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带来的不仅是人员物资的流通,而且更能快速带来全新的发展活力。经过筹措商议、申请汇报,周口供电公司把修路作为破除翟楼贫困的第一板斧,驻村工作队筹集到155万元资金,在2016年硬化村中主干道3.5千米,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道路格局。

“以前家里孩子病了要去医院,我得抱着他一路赶过去。工作队修的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村民高铁头家中有个患病的孙子,修路对他而言更像是修建了一条生命的快速通道。

之后的3年里,周口供电公司又陆续翻修了村里的胡同,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新修了3条生产公路、1条出村公路,使村民生产生活更加便捷。致富能手侯国斌就是切实的受益者,他的80亩藕塘紧邻着新修建的生产公路,每到丰收季节,藕节一挖出来就可以装车运走,以最新鲜的口感卖出好价钱。

修了路,还要改水、改电,建学校、修广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周口供电公司协调多方资源,按照计划清单一项项推进、一项项落实。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喝上了洁净安全的自来水,换上了大功率电器,崭新的教室里书声琅琅,文化广场成为老人孩子的喜爱之地……

“原来啊,我们翟楼日子苦,都娶不来媳妇,现在,大姑娘一听婆家是翟楼的,心里先愿意了一半!”翟楼村村委会主任苗留柱说起供电公司来,赞不绝口,“供电公司帮我们村修好路、建好电之后,大家一下子鼓起了干劲儿,都觉着自己再不努力,对不住这么好的电力人!”

产业兴,保障足

“基础设施的完善,只是扶贫的初级阶段,使‘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内生动力脱贫转变,才能真正帮助村民走出贫困,走向小康。”周口供电公司党委书记乔立华说道。

要做到“造血式”扶贫、内生动力脱贫,村集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很重要。扶贫工作队通过摸排发现,翟楼村没有集体产业,缺乏经济收入,无形中成为贫困主因之一。

找到症结后,就要对症下药。扶贫工作队把目光放到了光伏发电上,因为光伏项目增收稳固,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良方”。经过周口公司审议批准,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在翟楼村村委办公室、翟楼小学和文化活动室铺设了容量45千瓦的光伏发电板,仅此一项每年就能给村集体稳定增收4.5万元。

有了收入,还要带来活力。翟楼村留守妇女较多,是一支“心灵手巧”的空闲劳动力队伍。针对这一现状,扶贫工作队寻到了第二个村集体“造血”项目——箱包加工。

史香是箱包车间的负责人,她介绍道,箱包车间有各类缝纫设备27台,招工时优先考虑贫困户,现在车间稳定上工的有十二三人,其中五人都是贫困户。“我们做工按件计酬,手艺娴熟的一天能挣七八十元,手生的一天至少也能赚五十元,大家工作热情高得很,天天晚上吃完饭还过来加班哪!都要干到晚上9点多才回去!”

据现任翟楼第一书记许乐估算,箱包车间一年有6万元左右的进账,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而且还为巩固脱贫成效、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提供了充足保障。

我脱贫,我光荣

扶贫先扶志,扶志促脱贫。村集体的引领带动只是一个开端,切实帮助贫困户树立科学脱贫、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信念,激发他们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才能为扶贫“造血”,为脱贫蓄力。

为此,周口供电公司扶贫工作队一边开展宣传教育,提供技术培训,扶志又扶智;一边根据每户贫困户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造血”扶贫措施,让他们自主脱贫的意志越来越强、本领越来越大。

在翟楼,翟广顺一家是脱贫光荣户的代表。在2013年被确定为贫困户时,他们家庭人均年收入仅有1900元。

“那时真是穷得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工作队来了,我们搞起了大棚种植,但建的大棚小,刚建好大雪一压全倒了,当时真是觉得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翟广顺31岁的妻子王艳云回忆道。在翟广顺一家遭遇困境时,工作队一边给他们鼓励,一边帮他们申请无息贷款,重建了宽30米、长100米的新大棚。大棚建好后,蔬果成熟时又遇到了滞销的难题。

周口供电公司意识到,只有建立长效机制,帮助贫困户走通“最后一公里”,让他们的辛勤努力得到回报,才能使他们脱贫的动力和能力越来越强。为此,周口供电公司建立“爱心超市”,和多位养殖、种植贫困户签订供销协议,鼓励员工、食堂消纳贫困户的时令蔬果,最终帮翟广顺一家卖出番茄5000多公斤、葡萄500多公斤,创收5万余元,在解决翟广顺困难的同时,也大大调动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在供电公司的帮扶下,和翟广顺一样用双手挣脱贫困、挣到希望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猜你喜欢

箱包周口工作队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记忆老酒
金属风暴
长治市应急管理局扶贫工作队:真扶贫让日子“真红火”
7.今天工作队进村
箱包面料图案设计的新焦点探讨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青年之声 周口”志愿服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