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研究
2020-01-10贾雄伟
贾雄伟
(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300)
地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区域相当一部分比重的交通运输,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区域交通往来的速度和效率。 但随着当下人口运行承载量不断增加,地铁车辆的运行也会受到一定的磨损和消耗,在很大程度上给相应的检修工作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如何优化地铁车辆的检修模式、提高车辆的检修技术是当下维护地铁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1 地铁车辆检修工作概述
地铁车辆检修工作主要是对地铁系统中的列车进行检修作业,包括日常检修和定期检修,地铁车辆检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地铁车辆能够以安全、稳定的状态投入运行,同时通过科学的地铁车辆检修工作降低车辆故障发生概率,同时避免车辆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此外, 在开展地铁车辆检修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督促工作人员加强对地铁车辆的检修工作,同时降低检修成本及地铁车辆的运行成本,从而提高地铁运行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地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地铁车辆的检修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地铁运行的过程中, 地铁车辆的检修工作周期主要依据地铁车辆设备及其零部件的磨损周期而定,因此,在地铁系统运行期间,加强对地铁车辆的检修工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地铁运行的经济效益, 实现地铁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2 现阶段的地铁检修模式
在现阶段的地铁检修工作中, 我国地铁行业内部并没有针对地铁检修工作形成明确的、统一的规定,但是从检修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地铁检修工作主要分为定期检修、不定期检修以及临时检修, 定期检修工作主要采用架修模式,主要针对地铁系统的整体进行维修,而不定期检修则主要是针对地铁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展开的检修工作,在不定期检修工作中,检修周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定期检修的维修周期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
此外, 临时检修主要是针对地铁车辆运行期间的突发故障开展的检修工作,并且采取相应的故障处理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地铁检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从检修周期角度来看,我国的检修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定期检修、不定期检修以及临时检修,此外,按照地铁车辆检修方式来看,地铁检修工作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场内检修和场外检修,本文对此不做论述。
在我国目前的地铁车辆检修工作中, 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情况,由于并未形成统一的检修规定和检修标准,导致检修人员在进行检修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机械主义错误和经验主义错误,检修工作的针对性不足,哪怕地铁车辆出现小范围的故障问题,检修人员也会对此进行全方面的检修作业,不但浪费了检修工作所需资源,同时导致检修工作效率较低,从而降低地铁车辆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率。 随着地铁行业的发展,地铁运营工作的网络化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传统的检修模式已经不能平衡运量与运能之间的关系,导致经常出现检修过度或者检修不足情况的发生。 因此,检修模式与检修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也成为了阻碍地铁行业检修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检修人员必须更新自身的检修工作观念,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对检修模式和检修制度进行变革,从而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统筹管理,优化方案
针对上文中所叙述的当下地铁车辆维修管理的现状, 可以用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3.1 全面分析故障
对故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处理是提高车辆检修水平的关键步骤。 当整体运行系统出现故障或者设备出现问题时,相关技术主体除了要对其及时处理和分析之外,还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出现故障的缘由,这样才能制定有针对性和侧重性的治理办法和维修方案。 同样,对于部分设备运行的故障,若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在后续进行必要的维护。 若设备的失灵已经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就要对相关的机械进行全面的治理,并且在日常监督工作中也要进行规律性的分析和研究,防止发生类似的情况。 同时,对于设备故障所能产生的后果大致可以从故障的显性与隐性、故障的波及范围、故障的危害程度、现有的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也要划分相应的等级。
3.2 人力物力的合理安排
3.2.1 对于车辆,应该加强空窗期的时间利用以及对车辆零部件故障信息的统计和分析,掌握车辆零部件的寿命周期和维修周期,达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 均衡修”。
3.2.2 对于工作人员,提高人员利用率,避免忙闲不均,使每日检修工作量更为均匀,班组人员配置更为合理。 以设备可靠性为中心,提高检修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强化作业流程紧凑衔接,减少维修人员配置,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通过对设备的功能与故障分析,确定科学合理的维修策略。 作业安排人性化,从而体现检修制度的人性化,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使车间整体技能水平上升,检修效率进一步提高。
3.3 不确定信息的管理
地铁车辆运行尽管有特定的路线和特定的方案作为指导,但在运行中也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铁运行跨越的距离较长、面积较广,在不同的站口或者节点都会受到不同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且也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控制,大大增加了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即“ 灰色地带”。 对这些信息的管理要以确定信息为基础,让地铁的现有检修监督设备能够在已知确定信息的基础上,对全局的运行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也可以设计相应方案,用网络技术模拟相应的效果。
在开展地铁检修工作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健全地铁系统内部的检修制度, 通过完善的制度落实检修标准及其工作内容,并且对检修周期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做到大修中有小修、小修配合大修的效果,从而提高检修工作的有效性,并且降低地铁企业的检修成本,在完善检修制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地铁设备及其零部件的磨损情况确定合适的检修周期,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检修工作的效果。
除了完善当前的地铁车辆检修制度之外, 地铁工作人员还需要在日常检修工作中加入应急预案及其处理措施,如果发生地铁事故,则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方案,并且投入抢救之中,从而有效降低地铁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实现对故障问题的高效、快速处理。 在推动地铁检修模式发展的过程中,地铁部门需要加强对自身的检修人员的专业性培养,提高地铁检修工作人员的检修技能,同时加强不同城市地铁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促进经验交流与积累,提高检修人员的工作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地铁车辆检修系统和检修技术的优化升级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是促进道路交通平稳运行的应用之策,也是保障日常群众出行需要的物质基础。 现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基础设施也需要完善体系和结构维护,这样才能在开发和利用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具体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各方主体的互相配合,需要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完善,让地铁车辆运行能够有主观、客观建设的双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