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阅读,让初中语文课堂更精彩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赏析文本文章

徐 剑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第二十三初级中学,辽宁 大连 116300)

语文学习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表达情感、思想、态度以及观点。只有深入文本,以文字为媒介与作者展开交流,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效。而批注阅读可以有效应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印记得到如实记录。那么,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提高批注阅读的有效性呢?

一、情之所至,即兴批注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思维活动,在摄取大量有益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行为,引导学生学习批注阅读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批注能力,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忽视一些重要的细节,更不注重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批注阅读习惯,让学生情之所至,即兴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巧妙地交织在一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力四射。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在通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找一找文中触动心弦、感人肺腑的句子,并试着做出批注。当学生将全部心思放在文章上,也顺利进入了文本的独特情境中。此时教师需要巡视检查,看看学生都批注了哪些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到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相似的一句话,即“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而且,学生也给出了不同的批注内容。比如有的学生在旁边批注道:“母爱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还有的学生是这样批注的:“读了这篇文章,我意识到父母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此外,学生找到了另外一些细节描写,比如“母亲悄悄躲出去悄看我的动静,忍住哭声,高兴的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肝疼的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等句子,从这些描述中,也能感受到母亲对残疾儿子的慈爱之情。

在批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让学生关注文本中能引起读者共情的部分,不论是细节还是直接描写,都需要作为批注的对象,这样学生才能养成批注的良好习惯。

二、心生疑问,及时批注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最为宝贵的是引起学生的质疑心理。当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质疑,就意味着学生内心深处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不一样的观点。这种质疑是良性的,表明学生正全身心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且阅读是一种对心灵的滋润、对精神的洗礼过程,尽管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更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把不懂之处进行批注,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语文之美。例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批注阅读,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首先,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而这是每个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文本时都会体验到的情感。而且,鲁迅先生在其文章中运用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词语,学生在理解时容易产生歧义。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一同在课上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比如有的学生不理解原文中的“空前的敬意”以及“这又让我产生了新的敬意”,并且进行了独家批注: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吗?这样的问题非常具有讨论价值,于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深入文本,找寻合理化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才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质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在质疑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会慢慢爱上阅读的过程,也会乐于表达自我的感受。作为教师,需要让学生从“泛读”变为“精读”,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质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

三、立足精彩,赏析批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篇章都蕴藏着无穷的文化元素,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去探索。随着自主阅读时代的来临,教师充分意识到“自主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放任学生的阅读行为,这样做,看似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但是同时也埋下了很多隐患,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赏析文本中的精彩,让赏析批注成为学生阅读行为中的常态。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赏析的眼光审视原文,并借助批注的形式记录下那些精彩的瞬间。比如,有的学生非常喜欢原文中这样一处描写,“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他在后面给出了这样的批注:“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紫藤萝独特的形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这样一株紫藤萝。”还有的学生对原文中“彼此都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印象深刻,于是给出了相应的批注:“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将紫藤萝的生机与活力巧妙呈现。”还有的学生喜欢原文中的“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这样一处描写,并且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很喜欢作者的描写方法,而且这样的比喻很形象生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实上,学生并不缺乏审美追求,如果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美的向往,就能带来更好的阅读效果。

每个学生对精彩的理解是不同的,对文本的喜好就更是大相径庭。如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鼓励学生在文本的精彩处留下自己的赏析批注,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品读留白,补充批注

留白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既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犹未尽,也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话外之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掘留白的瞬间。这些留白瞬间,能够激发读者对书中内容的遐想,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探索。而这些留白也为后续的批注阅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文本中捕捉那些作者似说但没有说完的内容,找到那些本该存在但是却空白的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写下自己对文本的思考与见解。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在批注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关注的只是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描写,尽管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批注又有多少价值呢?一篇文章真正重要的不是作者已经说了的内容,而是那些没有说的内容。而最佳的批注切入点,恰恰是这些“不言之言”。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留白部分,写出自己对文章空白内容的合理想象。比如,文章最后部分并未交代皇帝回到皇宫后又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进行留白批注。比如,有的学生给出了这样的批注:“等皇帝回宫后,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自己的虚荣心、愚蠢,让他在全城子民的面前失掉了皇帝的威严,这让他极度痛苦。皇帝狠狠地惩罚了那一对献上衣服的骗子,更惩罚了那些阳奉阴违的大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了各自奇妙的想象,给出了很多种答案。

在文本阅读中展开批注,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留白批注,正是基于文章空白处所衍生而来的批注角度。通过对留白进行批注,将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利无弊。

五、推敲词句,批注语言

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开始。为了更好地赏析语言之美,必须重点品读形容词、动词、副词以及数词的运用。同时,还需要快速厘清文中运用的特殊句式,并学会分析与模仿,在遣词造句中汲取作品的营养。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原文,从自己喜欢的视角深入文本,用独特的眼光赏析语言,体会文本的深层内涵,感受作者的言外之意,捕捉文章的弦外之音。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语言就是这篇文章赏析的重点,应该如品尝美酒般慢慢体会文中的精彩。比如,有的学生对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盼望”一词,留下了这样的感受:“用盼望来表达对春天的渴望与期盼,是一种绝佳的写法。为了强调这种感情之深,作者用了反复的手法,将盼春、惜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再比如,有的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很多“BBA”式的叠词,如嫩嫩的、悄悄的、嗡嗡的、绿绿的等,然后给出了这样的批注:“朱自清真不愧为一代语言大师,即便是信手拈来的词汇,也格外的朗朗上口。”还有的学生认为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是全文的亮点,并给出了重点批注:“从娃娃、小姑娘到青年,就像写尽了一个人的人生,将春天的希望、美丽与力量描摹得入木三分。”总之,在赏析语言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批注,对文章的体会也更深一层。

语言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在批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细处着眼,分析作者用词的特点,句式的特征,文风的特别,在反复的赏析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总之,批注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常用的方法。通过批注,学生将留下自身对文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叹、所悲以及所喜,让心情与文本合二为一,让感受在阅读中升华。

猜你喜欢

赏析文本文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