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教学中体现探思

2020-01-10程月红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核心

程月红

(安徽安庆怀宁高河中学,安徽 安庆 246121)

引言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构建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感悟四部分。在生本教育理念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应该立足学生特点。核心素养渗透体现了学科教育理念的开放性,处于关键成长阶段的高中生在智力、心理等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显然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效果并不理想,想要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一、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依然盛行

应试教育机制影响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依然以“填鸭式”为主,教师关注知识灌输,学生死记硬背。教师缺乏对全新教学需求的分析,学生缺乏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思维意识发展、素质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培养保障机制不健全

首先,现行的高考制度和核心素养培养所需要的客观环境之间存在矛盾,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无法顺利得到应用;其次,目前语文学科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考查不全面,也没有办法结合教学需求以及学情变化调整教学计划。

(三)对核心素养认知不足

尽管新课改大力提倡核心素养渗透,但是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认知不清,导致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无法精准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自学能力培养为先导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构建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感悟”。在实现上述能力培养目标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肯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此作为基础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渗透奠定良好基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依托,首先给学生分组,然后做好小组分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最后汇报学习成果、展开合作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创新发展的契机。当然合作学习过程中,尽管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依然作为教学引导者,必要时还是需要参与到学习指导中去,推动合作学习活动质量提升。比如在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阅读学习中,很多学生本身对于文言文阅读比较抵触,这时候为了营造和谐学习氛围,降低学习难度,我们其实就可以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给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比如以“烛之武如何成功退秦师”为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

作为语言学科,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合理规划设计语言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发展,可以依托阅读、写作等核心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主构建和运用语言。如,《声声慢》这首词的语言韵味深远、独具特色,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充分发挥着汉语言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优势,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叠字,抑扬顿挫,语言简洁的同时不失灵动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深刻体会古诗词的措辞特点、创作手法,为学生的语言鉴赏与运用奠定基础。再如,强调修辞用法教学,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且质量高,在严格的筛选和审查之后,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很多文章在修辞运用上极具特色、美感,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对比等修辞方法在内,我们可以尝试指导学生理解与模仿运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把夸张的修辞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赤壁一战作为历史云烟转瞬即逝的过程,委婉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愤慨之情,简单几句话就能够体现作者的人生态度、历史观。类似的教学素材还有很多,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教学规划挖掘教学素材的应用价值。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要素多元化,为渗透美育目标提供了客观条件,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强调的就是审美教育,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指导中渗透审美教育,要求我们科学选择切入点和教学方法。新媒体时代,现代化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以媒体技术支撑直观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感官冲击,可以营造意境美感,是审美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尝试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的教学素材,使扁平化的文字立体起来,带给学生直观的美感体验。比如,阅读学习《雷雨》的时候,想要精准落实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这时候借助媒体设备呈现视频素材,如把影视作品引入阅读教学,“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等场面就可以直观体现出来,真实的场景和画面能够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变动,在时代背景下理解作品呈现的悲欢和矛盾。结合影视作品具化文字描写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景美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这些都在审美教育范畴内。

(四)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文思维发展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引导,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空间。高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循环上升特点,设计思维训练方案。问题引导是激发学生思维潜力的最佳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指导中,可以利用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有指向性地思考,尝试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其成为主动解决问题的优秀学习者,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阅读课《江南的冬景》,首先,可以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情感,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融入音乐情境,强化情感要素体现。然后设计思考问题,如:“作者为什么开篇先写北国冬季景色?”让学生合作讨论,接着提问:“作者在文章中已经表明了自己思念江南的情感,那么文章出现两次‘异’又是分别指的什么呢?”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化思考、层层推进,逐步理解作者情感的递进变化过程,感受语言的魅力,优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效果。

(五)文化传承与感悟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培养也符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文化传承是语文学科发展过程中需要肩负的重要使命,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求教师深入教材挖掘文化要素,展示作品的文化内涵,突出语文学科魅力和文化价值。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立足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强调展示教学素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以知识传播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尊重传统民俗、树立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如文言文《师说》的阅读指导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从师求学、尊师重道”的礼仪规范;《鸿门宴》一课的阅读指导中,我们则侧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学习古人智慧,成为传统文化继承者与发扬者。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要求,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实现多元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深远,想要摆脱传统教育理念束缚,我们在现代高中语文课程指导中,要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的教学指导方法要结合新课改理念要求,给学生提供自学空间,教学过程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发展……上文重点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措施,旨在推进学科教学改革深化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