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路径:基于学习者视角的教学新探索
——以《蝉》一课为例

2020-01-10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法布尔说明文资源

吴 华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江苏 宜兴 214200)

“教学内容的选择最终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素材的来源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汲取自源头活水。新媒体资源是网络时代数字化生活的载体,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初中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不同模块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任务有着明确的指向。教师需要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利用好新媒体资源。《蝉》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9课的一篇科普说明文,学生对蝉的认知,介于“清楚”与“模糊”之间。“清楚”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观察到蝉,接触到蝉,甚至品尝过“油炸金蝉”的滋味;“模糊”是由于蝉的生活特点决定的,蝉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学生不能直接地了解,需要借助文本的学习去了解蝉的生活。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这篇文本的学习策略不是去全面认识蝉,而是借助学习蝉的描写方式,感受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新媒体资源的利用分析

(一)丰富占有资料是利用的前提

《蝉》这篇课文中,介绍了蝉的一生。作为一个小生命从开始到结束,有着丰富的信息量。作为《昆虫记》的一个组成章节,法布尔不能具体、细致地“实录”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会出现蝉生长过程环节的短缺与空白。通过新媒体素材,能够化语言为画面,变画面为动作,改变科普说明文教学的单调。

首先,占有资源的内容多元。教师要通过对文本、文本后面的习题、配套的练习、教学用书、相关试题中的资源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些内容,一般都指向学习的核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用。如关于蝉的诗句,关于蝉的科普资料、法布尔其他的科普说明文等,通过比析,挖掘法布尔的言语特点与写作特色。

其次,占有资源的方式多样。利用新媒体资源,既可以是常见的纸质阅读材料,也可以是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的信息,可以是通过请教专业科技人员了解的相关信息,可以是走访乡村生活的群众了解蝉的生活特性,还可以是登录政府网站了解“留住蝉鸣,留住乡愁”的政策依据等。

(二)精确使用资源是利用的基础

当教师占据大量资源的时候,教师不是简单地把资源移植到课堂,而是通过有效取舍,选取最合适的资源作为教学的补充。

首先,选择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资源。《蝉》这篇课文是按照蝉的生命简史作为叙说顺序,教学的核心是了解蝉的知识,掌握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站在课堂教学需要的视角,把一些通过语言文字不易描述的部分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认识蝉的生命历程。

其次,选择能够联系学科特质的资源。“语文姓语”,所有资源的使用,其指向是语文教学,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因此,所选用的资源是要为语文学习服务。如蝉的脱壳的过程,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再现了蝉脱壳的过程,但由于这些动作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学生不容易区分具体的“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等动作,这时候借助视频的“逐帧播放”功能,就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蝉脱壳时的神奇与伟大。

最后,选择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的材料。新媒体材料往往带给学生的是单一感受。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是路径。因此,选择的材料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如“蝉为什么要大量产卵”,学生只有联系蝉的生活方式才知道,蝉产卵后,对自己所产的卵,缺少照顾与孵化的能力,产卵不久,自己的生命就结束了。为了种群的延续与后代的繁衍,所以蝉采取大量产卵的形式。这样通过对阅读材料的了解,学生就能够了解其中的奥秘。

当教师对所占有的资源进行厘清,进行选择,实际就是对新媒体资源的再利用的过程,也是对媒体资源分类归纳的过程。

二、新媒体资源路径选用与转化分析

(一)学科价值角度

通过对新媒体阅读材料的筛选,教师在课堂当中运用的媒体材料,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与教学意义。当前语文核心素养当中所提出来的四个素养维度,都是建立在语文知识与语文生活联系的基础上。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与新媒体资源的三维价值也是一一对应的。可以分为基础性的新媒体资源、知识与能力资源、情感价值资源。这些资源与课文《蝉》的内容相互勾连。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关于蝉的知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对蝉的情感价值。

(二)认知特点角度

基于科学小品文的新媒体材料,从认知角度可以分为知性资源、理性资源和感性资源。了解蝉的生长发育过程,蝉的生命经历,可以归纳为知性资源;分析法布尔在文章中的说明方法,抓住细节写清蝉的活动可以归纳为理性资源;而法布尔在文章最后发出对蝉的赞叹、热爱,这一类资源可以归纳为感性资源。它们在科学小品文教学当中,分别起着增加对说明对象的认识,拓宽对说明方法的了解,表明对说明对象的情感态度作用。这些新媒体素材有的需要在教学之前提供给学生,作为学习的导学环节;有的需要在教学当中进行交流、探讨,作为课堂教学向深度出发的学习材料载体;有的需要在课后进行拓展,让学生不断增加对蝉的认知,激发学生阅读科学小品文的兴趣。

(三)媒体类型角度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区别在于突出以下的特点:首先是细分的知识结构。以“蝉”为关键词,通过“百度”搜索,可以找到超过100000000个网络资源。这些资源根据不同的关键词,还可以进一步检索与分类。不同学生通过不同的媒介,所呈现的媒体资源还可能不一样。其次是课堂教学的选择增多。既可以选择已有的新媒体资源,还可以借助教室中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动态,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最后,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让说明文中枯燥的说明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在聚焦细节中感受说明的精准。最后,是新媒体的时效性。在5G到来的时代,未来已来,语文教学拥有了更多的交互空间,师生在对新媒体资源的共享共用当中,可以实现及时的分享与互动。

三、新媒体资源路径的使用策略

(一)基于“学”的需要

科学小品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详细了解所要说明的对象,第二个层次是了解作者是怎么说的,第三个层次是了解作者在说的过程当中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如在《蝉》的教学当中,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如果要了解蝉,你想了解蝉的什么。学生纷纷从蝉的生活习性、蝉的外形特点、蝉的繁殖与生长当中提出问题;接着老师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作家,不仅要写自己知道的,更要写出大家想要知道的;最后,老师通过补充《昆虫记》的原文,让学生比较分析,为什么有些内容在课本当中被删除了。引导学生发现去掉的内容当中,“据听说”的部分与说明文的严谨是不相符合的,“蝉是害虫”的写实描写与编者想表达的“万物有灵”的人文主题不相符合,所以也被删减了。

(二)基于“教”的需要

新媒体资源是教学的重要补充,运用得当,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锦上添花。新媒体资源,它不是资源的累积,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当中利用好新媒体资源,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新媒体资源的使用要注意质量与数量并重。如关于蝉的古诗有《新蝉》《早蝉》《闻蝉声》《画蝉》等,但是老师不能全部引入课堂,只能精选其中的一首。否则,过多的诗词内容就干扰了说明文的学习,最终只能是教学的过程热热闹闹,教学的效果冷冷清清。

(三)基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需要

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要从语文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出发。在《蝉》这篇课文当中,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角度,可以关注法布尔用词准确;从“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角度,可以关注法布尔的说明顺序;从“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角度,可以从蝉的生命之美与自我的人生思索结合起来;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角度,可以借助本课,了解蝉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特殊意象。

总之,运用新媒体教学资源服务语文课堂,新媒体资源是基础,有质量的筛选是关键,在课堂教学当中适当地运用是支架。基于学习者的视角,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丰富的新媒体资源当中找到合适的载体,通过新媒体资源的多元路径,不断地转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法布尔说明文资源
说明文阅读专练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法布尔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蝉壳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