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议论文提升思辨力的实践研究

2020-01-10熊放放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联系性作文学生

熊放放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8)

一、关于思辨

思辨是思考、分析、推理、论证、辨别等思维活动的代名词。现在的高考作文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学生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自然和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凸现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如2015年浙江卷“文章和人品”、湖北卷“喷泉与泉水”、上海卷“坚硬与柔软”,2016年江苏卷“话长话短”,2019年上海卷“中国味”,2020年上海卷“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江苏卷“面对同类信息,如何塑造自我”等都是如此。

为什么要强调思辨能力呢?特级教师肖家芸在《让理性思辨提升作文境界》一文中说道:“理性思辨决定思维的高品质,而思维的高品质决定人品,也决定文品。闪光的思想,巧妙的结构,别致的表达,均基于理性。”①因此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能旁征博引、贯通古今、融会自然人生,更为大气。如果一个学生在写作时能做到条理清楚,说理透彻,有节有度,我们就说其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

谢小庆老师认为思辨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旗帜鲜明地陈述自己观点,有理有据地分析观点,包容他人观点,审慎剖析他人观点。”总之,思辨的过程就是个人对社会生活、人生百味、审美与理智等方面的认知过程。

二、存在问题

思辨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在人能够独立表达自己看法时,就已经具有基本的思辨能力,但是将思辨提到逻辑的高度,在行文中有层次地体现思辨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作文片段来看当前的写作问题:

【题目】“见微知著”

【学生习作初稿】

复杂事物难以认识但可以抽丝剥茧,截取部分。

从漠北走向江南,从“大漠长烟孤雁不成行”走向“江南泼墨黛青桥”,透过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的一砖一瓦,悲恨相续的六朝往事从不堪回首的记忆中被唤醒。草花蔓延的朱雀桥,斜阳依旧的乌衣巷,旧燕飞来却是物是人非。人间的兴衰荣枯,历史的悲欢离合,一座城就参透了。

真相常常被禁锢于诗书砖瓦间,逼迫我们通过微小的细节去了解。细节使抽象变具体,迷离变实际,使我们有机会得以找寻肮脏或纯洁,丑陋或美丽,虚假或真实。

【点评】这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但也暴露了当前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在论证过程中,用大段的铺排举例取代逻辑化分析,用华美的辞藻代替思想,显得文采有余,说理不足。

议论的目的是表达自己观点,让读者接受观点,论证过程不能仅靠罗列现象,也不能不讲逻辑。所以请学生修改了初稿,增加了一段论证,修改后如下:

【学生习作修改稿】

复杂事物难以认识但可以抽丝剥茧,截取部分。

……(前文不变)

诸君或言,细节就一定能反映真相吗?多少人眼中的陶渊明是“悠然见南山”的洒脱君子,但他又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精卫衔草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的这一面也是他啊;再者认识一个时代往往也会被表面的风平浪静所欺骗,殊不知无风无雨不一定是和谐,也可能是麻木或是暗潮涌动。

所以,单单凭借一个惊艳的背影是不足的。如同一个多面体,把玩过所有侧面你才能确定它的形状。

【点评】修改后的文章,更全面地认识了见微知著的内涵,增强了思辨色彩,从说理的深度和文章的层次感来说,都更胜前者。

三、方法研讨

既然思辨对于写作有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呢?

肖家芸老师在《让理性思辨提升作文境界》一文中认为:“理性思辨通常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基于事物发展和人类认识规律的思辨,包括辩证性思辨、发展性思辨、联系性思辨等;二是符合人类发展和社会文明法则的思辨,包括义理性思辨、真理性思辨、适度性思辨等。”

由此可见思辨的角度很多,在这里主要就三种思辨角度说说具体训练过程。

(一)辩证性思辨

辩证性思辨是一种反向思辨,要求对人或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写作训练中教师通常会指导学生站定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但这样的作文往往容易绝对化,就如同余党绪老师所说:“今天写稳中求胜的学生,明天也可能会写稳中求败,因为他原本就没想过要说清一个道理。他要做的只是写一篇文辞优美,材料丰富的作文。”而辩证性思辨强调站在观点的背面,不带偏见地看问题,保持公正全面的理性分析。

如:2017年镇江一模卷作文。

【题目】一位弟子捧着小盆景来给大家欣赏。养在浅碟里的酪梨种子已长出嫩嫩的枝叶,真是人见人爱。师父却淡淡地说:“这粒种子长错地方了。若是把它拿到外面、种在土里,它就能接受阳光、雨水,长成一棵大树。”

学生所列提纲:

开篇:由《大鱼海棠》中椿在鱼缸中养了一条鱼写起。鱼渐渐长大,若继续在鱼缸中便会死去,他选择跳出鱼缸,遨游海洋,由此指出环境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大鹏借助扶摇上九万里,大船要有足够深的水方可航行。

正面分析:指出人的发展,要依靠环境。以仲永为例。

反面分析:指出在不适合的环境中成长的危害。李煜为例。

辩证性思辨:环境很重要,但环境不是发展的绝对因素。环境要适合自己,不能望虫成龙,望雀成凤。鸠与蜩永远也无法达到鹏的高度。

呼吁:跳出鱼缸,成鲲成鹏。

(二)发展性思辨

发展性思辨是纵向型思辨,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谓发展是指:根据前文描述的问题、道理,对事理进行符合逻辑的猜想和假设,由此推导出结论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或危害。

如:2017年扬州一模卷作文。

【题目】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

——余秋雨

学生所列提纲:

观点:世上最令人消受不住的,是对逝去的美的祭奠。

是什么:追忆一些令人痛惜的消亡的美好事物。

为什么:为何对逝去的美的追思,最让人消受不住?(因为祭奠这一行为本身就具有悲剧美,当美消逝一分,世界就荒芜一分,我们离野兽也就更近一分。)

发展性思辨:如果将祭奠一味地发展下去,只能沉浸在更深层的自我悲怜中(如黛玉葬花),对美的祭奠可“哀”而不可“伤”。

(三)联系性思辨

联系性思辨是横向型思辨,学会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所以分析问题要从多方面去看,对于一个现象要联系到相关的理解,或者相似的事情,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或不同点,使论证更深入。

如:“杨绛多次以貌似幽默的笔法写自己在文革中所受的侮辱,学生经常举此例证明‘乐观’、‘淡然’,但是联系类似的事件,高尔基回忆在底层打拼时被同伴暗算、索尔仁尼琴回忆苏联监狱生活的片段,同样写苦难却表现得庄重而悲凉,是杨绛缺少正视历史的勇气,还是她想减轻耻辱感?”把类似的事情放在一起比较,作文自然有了深度。

在日常训练中,我们可以把三种思辨角度进行比较运用。

例如:当今社会有一种“张爱玲现象”:她身世离奇,爱情惊世骇俗,她的作品一直被赞美被研究,她的姿态会永远被人记得,但是她的创作时常只是辅佐逸闻和谈资的边角料,很少借她本真的创作,来洞见张爱玲才华和思想真正发光的部分。生活中类似的阅读现象有很多,你怎么看?

立意:这是一种媚俗的文化价值取向。要抛弃肤浅的大众娱乐式解读,追求更高审美趣味。

辩证式思辨:存在即有价值,这种阅读激发兴趣,偶尔娱乐一下,未尝不可。

发展式思辨:在快节奏社会中,阅读消遣也能以渐染的方式提升大众的文化品位。

联系性思辨:寻常人偶尔娱乐,无可非议;专业研究,则应肩负文化引导的使命,追逐低俗文化,是失职。

总之,思辨是一种思维方式,思辨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依靠专门的训练,还要有对生活的高层次认识。只有一个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是高屋建瓴式的,才能对人生和事物全方位体察,做到抽象思辨。对于学生而言,现阶段想要有高水平的思辨分析能力就必须阅读借鉴,用高质量的阅读推动写作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联系性作文学生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