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校园受霸凌现状及其对德育工作的启示

2020-01-10袁淑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霸凌群体发生率

柏 桧 何 壮 袁淑莉

(1.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天津 300384;2.贵阳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校园霸凌(欺凌)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随着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发展,校园霸凌事件的传播广度、速度都有了质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这一现象的受关注度。2017 年11 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表明了各级、各类部门对校园霸凌零容忍的态度。

研究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有35%的中小学生会卷入校园霸凌事件,成为霸凌者或受霸凌者[1]。因此,国内外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基础教育类型的中小学,国内外对职业教育领域校园霸凌的研究较少。但这并不代表职业院校,尤其是学生处在青春期的中职院校就没有校园霸凌发生。本研究拟从中职院校校园霸凌现状调查入手,了解中职学校学生校园霸凌的特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为学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提供支持[2]。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为奥尔维斯霸凌量表[3]受害者分量表(Olweus Bully/Victim Questionnaire- Victim,OBVQ-V)。为了解网络霸凌、性霸凌等情况,本研究在原量表基础上增加了4 个题目,同时删除了不适用于国内的种族霸凌题目,最终问卷包含9 个题目,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

(二)被试选择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贵州省内选择一所中职学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 877 份。平均年龄16.4±1.2 岁,男生占比34.7%,女生占比65.3%。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管理使用Excel 软件,数据分析使用SPSS 软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内部一致性分析、描述统计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受霸凌的发生率

参照相关研究所采用的判定标准,将在任一题目上回答“一个月两三次”及以上的学生判定为卷入校园霸凌事件的受霸凌者。数据表明,样本学校校园受霸凌的发生率约为4.2%。其中,报告一个月发生两三次的受霸凌学生占1.6%,报告一周一次(即一个月3-4 次)的学生占0.8%,报告更多次数的学生占1.8%。

(二)不同霸凌类型发生率

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群体中最常发生的霸凌类型为语言霸凌,即起外号、骂脏话、嘲笑戏弄等。语言霸凌的发生率为4.8%,其中,男生群体的发生率为6.6%,女生群体的发生率为3%。关系霸凌是指通过社群排挤、散播谣言等方式,破坏他人的人际关系,将他人排除在某一群体之外的霸凌行为,具有隐蔽和间接伤害等特点。关系霸凌的发生率为2.8%,其中,男生群体的发生率为2.5%,女生群体的发生率为3.1%。身体霸凌是最典型、最易发现的校园霸凌行为,往往表现为拳打脚踢等身体暴力方式。身体霸凌的发生率为0.65%,其中,男生群体的发生率为0.8%,女生群体的发生率为0.5%。财物霸凌表现为强行霸占、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财物霸凌的发生率为2.4%,其中,男生群体的发生率为3.5%,女生群体的发生率为1.3%。受社会称许效应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本次问卷对性霸凌的调查仅限于性骚扰范畴,如传播不雅照片、不文明的身体接触等。性霸凌的发生率为1.1%,其中,男生群体的发生率为1.5%,女生群体的发生率为0.7%。网络霸凌是指发生在网络空间的霸凌行为,如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实施的冒名顶替、诋毁诽谤、排挤抵制等行为。网络霸凌的发生率为1.05%,其中,男生群体的发生率为1.3%,女生群体的发生率为0.8%。并且,网络霸凌主要发生在微信、QQ 等即时通信平台上,在被判定为网络霸凌受霸凌者的群体中,有61%的学生反映在即时通信软件平台受到霸凌,贴吧、微信、电话、短信等形式的网络霸凌比例相当,均在10%左右。

从对各种霸凌类型的分析可以发现:霸凌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语言霸凌、关系霸凌、财物霸凌、性霸凌、网络霸凌和身体霸凌。语言霸凌最高的原因可能是其实施方式最为简单、直接;身体霸凌最低的原因可能与学校的宣传、引导等有关。另外,身体霸凌的隐蔽性最差,较容易被教师发现,加上学校严格的惩罚制度,发生率相比所有霸凌行为最低。

除关系霸凌外,男生在其他5 种霸凌类型上的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其中,悬殊最大的是语言霸凌,男生受霸凌发生率为6.6%,比女生高3.6%。但在关系霸凌上,男生受霸凌发生率仅为2.5%,比女生低0.6%。这启示中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应当重视校园霸凌中的性别差异,男生在多种霸凌行为发生率上高于女生,女生在关系霸凌上高于男生。

(三)受霸凌事件及受霸凌者的应对特点

本研究除了解校园霸凌的发生率外,还对霸凌时间及受霸凌者的应对方式进行了近一步分析。

对霸凌者与受霸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55.6%的受霸凌者受到本班同学(或本宿舍同学)的霸凌。对实施霸凌者的性别进行分析,发现42.7%的霸凌者为一个或一群女生、24.3%的霸凌者为一个或一群男生、33%的霸凌者为男女生均包含的群体。对霸凌行为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发现34%的霸凌行为是一对一实施的,66%的霸凌行为是以群体对个体的方式实施的,其中,60%的群体规模为两三人,群体的规模在两三人到十人以上不等。霸凌行为持续的时间维度上,持续时间一两周的比例最高,约60.3%;最长的可以持续许多年,占10.3%。但考虑到中职教育的学习年限,最长的时间也仅在3 年以内。校园霸凌事件发生频次最高的3个地点依次为:宿舍、教室(教师不在场)、校外。这些地点均为学校监控相对薄弱的地方,需要学校设计并实施更好的监管手段。

48.6%的受霸凌者表示未曾将受霸凌的事实告诉过别人,这表明校园霸凌的治理还需要探索更好的甄别和报告方式。数据显示,中职学生首选将相关事实告诉同学、朋友,最不愿意告诉家长和兄弟姐妹。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将事实告诉家长后,家长的处理态度。数据分析显示,得知子女在学校受到校园霸凌后,66.7%的家长并未与学校联系而是将其作为简单的矛盾、摩擦处理。即便家长与学校取得联系,反映了相关事实后,也仅有一半的霸凌问题得到解决。这或许是校园霸凌治理中的重要细节问题。

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学校校园霸凌治理工作的目标主要有:降低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校园霸凌事件对当事人的危害、预防校园霸凌事件引起的次生事件等。

第一,根据生态学理论及欧美国家的治理经验[4],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有效降低校园霸凌的发生率。国内外很多研究与实践均表明,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气氛可以负向预测学校的校园霸凌发生率。因此,降低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率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参照国内外校园霸凌治理的经验,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校园霸凌防治宣传栏、张贴标语、设立反校园霸凌热线、校园霸凌防治宣传日等措施创设全员反霸凌的校园风气。

第二,在校园霸凌发生后,学校应制定完备的处置流程,保护被霸凌者权益、尽可能降低霸凌行为衍生出的危害,如霸凌行为相关新闻、视频等在网络快速、大面积传播会对卷入事件的学生产生进一步的心理伤害。另外,明确对霸凌者的处置方案既表明了学校对校园霸凌零容忍的态度,也对潜在的霸凌者有很强的威慑作用。

第三,对校园霸凌行为的监测、预警、心理干预也是必要的治理手段之一。例如,在学校设立校园霸凌的治理热线、微信公众号等,保护卷入者的隐私;同时,引入心理干预机制为霸凌者、被霸凌者、旁观者等提供心理支持。

第四,校园霸凌的防治社区需要学校所在社区、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如学校周边环境的创设和治理中,应考虑在容易发生霸凌事件的区域安装监控、设立岗哨,逢放学、放假时间安排专人值守,及时扼制霸凌事件的苗头。

第五,校园霸凌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学校德育工作持续不断的关注,因此,在学校德育课程、活动中都应占到一定的比重。

猜你喜欢

霸凌群体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逆转人生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