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唐遗影——《霓裳羽衣曲》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霓裳唐玄宗李煜

曹 艺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日照 276826)

1 《霓裳羽衣曲》由来

时代久远,《霓裳羽衣曲》的由来一直众口纷纭。现存流传最广的说法共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是是根据宋代中国文言传奇小说《杨太真外传》所记载,是唐玄宗登三乡驿(洛阳宜阳县的离宫),望见传闻中的仙山—女几山,一时惊喜非常,有感而发所作。而《霓裳羽衣曲》正是通过大胆瑰丽的浪漫想象,描绘了天界仙女们的生活场景。“诗豪”刘禹锡曾作诗曰:“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驿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开元天子正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二种说法是《霓裳羽衣曲》是李隆基根据天竺舞曲《婆罗门曲》改编而来。《婆罗门曲》为佛教乐曲,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在唐开元八年(公元754年),突厥侵犯甘凉诸州,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战败,但其向唐玄宗进献了《婆罗门曲》,仍得圣宠。在天宝年间,《婆罗门曲》被唐玄宗稍加润色改编,配上歌词,更名为《霓裳羽衣曲》。第三种说法则是中和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半部分是唐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几山心驰神往,幻想仙女在天界生活而作。后半部分则是他根据杨敬述进献的天竺舞曲《婆罗门曲》改编而成。因时代太过久远,《霓裳羽衣曲》的真正由来以无可考察。不过的确与唐玄宗所作努力密不可分。

2 《霓裳羽衣曲》内容介绍

《霓裳羽衣曲》全曲共三十六段,分为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他把歌、舞、器乐的表演十分巧妙的融为一体。表现的是天上仙人们生活的场景。中唐诗人白居易十分喜爱《霓裳羽衣曲》,曾有诗言:“千歌白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我们现在仍能从其所作《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感受到《霓裳羽衣曲》迤逦恢宏的风采。扮演仙女的舞者们“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妆容衣饰绚丽夺目,恍若九天玄女一般。“磐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迤逦。”这是开头的散序,散序为前奏曲,全为节奏自由的散曲,各种乐器轮奏。“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慢慢的把观众引入犹如天宫的氛围中。散序过后,进入中序,舞蹈便开始了。“飘然旋转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舞女们步伐翩跹,轻盈旋转。一场精美绝伦的歌舞盛宴开始了。“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拽裾时云欲生。”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下小垂手。从南朝梁?吴钧所作的诗《小垂手》:“舞女出西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中可以看出小垂手这一舞蹈形态是深受西域影响的。由此便能很直观的感受到《霓裳羽衣曲》对外来音乐舞蹈文化的吸收包容。到了曲破,也便是全曲的高潮,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铮(形容金石琴瑟等清脆之声)。正所谓是“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霓裳羽衣曲》规模宏大,光是伴奏器乐就用了磐(唐代时认为是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篥、笙等。金石丝竹,余音绕梁,令人久久不能忘怀。《霓裳羽衣曲》的舞蹈更是精妙绝伦,婀娜多姿。“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舞者们舞姿出尘,超凡脱俗。一身飘逸装扮,羽衣蹁跹,犹如仙女临世。《霓裳羽衣曲》的结尾同样不同凡响。“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引长声。”不似一般曲子以声拍促速结尾,而是长引一声,如鹤鸟鸣叫一般悠长绵绵,曲已尽而意无穷。观者还沉醉于那人间仙境的美妙中。《霓裳羽衣曲》的展现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饕餮盛宴。天上人间,好一幅其乐融融的盛唐繁荣恢宏图!

《霓裳羽衣曲》同时也是唐代法曲的代表作之一。法曲因其用于佛教会法而得名。本来是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来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逐渐的成为了隋唐的法曲。在唐朝时更是掺杂了道曲发展到极盛的阶段,也迎来了中国传统宗教音乐鼎盛时期。宋代的文人学士们,以“霓裳入破惊鸿起”,“入破舞腰红乱旋”等诗句赞颂着法曲音乐的精美绝伦。《霓裳羽衣曲》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盛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也是包容而频繁,不仅仅是唐朝的高峰,更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霓裳羽衣曲》自然是辉煌而大气,彰显强国风范。在恢宏大气极具民族特色的同时也显示出来无限的异域风情,艺术特色鲜明,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盛唐时期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霓裳羽衣曲》的成功背后所表达出来的,是盛唐时期的文化自信,正是因为国家富足强大,包容开放,社会对外来事物接受度才会高,会积极的采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为己所用。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是太平盛世成就了《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所呈现的辉煌磅礴,是对盛世大唐最好的诠释。

3 《霓裳羽衣曲》发展踪迹

《霓裳羽衣曲》最初是用于在太清宫祭祀老子时演奏。唐玄宗亲自撰写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亲自指导梨园弟子演奏。他一直把《霓裳羽衣曲》视为他的得意之作。《霓裳羽衣曲》于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一时,各地蕃镇纷纷排演此曲,文人学士们也有歌咏笔录。只可惜“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寂灭无声,已然失传。但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总会有人记起,时隔200多年,“千古词帝”李煜与他的第一任皇后大周后一同收集修复了《霓裳羽衣曲》,让这集盛唐繁荣辉煌于一体的大成之作得以拨云见日,重新复出。这堪称音乐史上的奇迹。李煜是南唐末代君主,醉心经籍,不问政事,在词坛上影响力极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如下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艺术天赋异禀的他有能力去与大周后一同寻回《霓裳羽衣曲》的光彩,并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再一次熠熠生辉。然,时不利兮,宋灭南唐的形势已定,回天乏术,但纵是亡国之君亦是有其铮铮傲骨。在宋军即将攻陷金陵之时,李煜便对宝仪黄氏吩咐如果金陵守不住了,便把他的宝贝都烧毁。于是,一把熊熊大火,燃尽了李煜半生心血,《霓裳羽衣曲》也在其中。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中对李煜评价到:“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近成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和愧欤!”李煜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正如郭麐所叹;“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随着南唐的覆灭,《霓裳羽衣曲》也消失不复,后人们只能从先人们留下的诗词典籍中,幻想着他的风采。

张爱玲曾表示过: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现流传最广版本后四十回被认为由高鹗所续)。然而世间遗憾之事何止有三?把《霓裳羽衣曲》的光芒演绎的淋漓尽致的美人贵妃杨玉环“宛转蛾眉马前死”,《霓裳羽衣曲》也沉寂无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同时代江采萍的《惊鸿舞》亦是失传,后人已无缘得见此舞所展现出的“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唐玄宗曾在诸王面前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在那盛唐那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的众多美人中,能得唐玄宗如此评价,我们不难想象出梅妃是何等的飘逸俊秀,风姿出众。与《霓裳羽衣曲》的恢宏大气不同,《惊鸿舞》更多的是轻盈柔美。二者同为盛唐优秀的艺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却大有不同,这也是表达了盛唐的艺术特点的多样性,他是包罗万象,集百家之长的。叹只叹,这些作品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不复出现。我们无法真真切切的感受他的魅力,仅能隔了层文字,去触摸那并不真切的盛唐遗影。但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失传的瑰宝又何止一二?但是消失的已经消失,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保护发展好现存的中国传统音乐。让中国音乐再一次发挥出他璀璨的光芒。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是我国文化自立和文化自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渐渐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我们一定要重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令人痛心的是,许多独特的传统音乐正在快速消亡,不少身怀绝技的传统老艺人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人去艺毁,悲兮痛兮。流淌了数千年的中华音乐文化血脉,切不可从我们这一代断绝。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是细细聆听琢磨这曲子的人,可有十分之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一脉相承,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物质精神财富,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更是如此。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吾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4 结语

我们从《霓裳羽衣曲》这颗中国音乐史璀璨的明珠身上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有的魅力,穿越了时空的壁垒,去触摸那盛世大唐的恢宏绚丽。在感受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魅力的同时,我们更是要去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代代相传的,虽有遗失但不曾断绝的文化。我们要树立起保护和传承中国音乐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让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欣欣向荣,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切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蕴涵的魅力是深埋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的,我们要让这血液沸腾的流动起来,去迸发出他的鲜活生命。否则,仅仅是深藏其中,逐渐消亡,最终沉寂无声。现如今的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去幻想《霓裳羽衣曲》的瑰丽堂皇与盛唐的雍容华丽,只盼望我们的后人不要仅能通过那些遗留下来的文献去感受这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无边魅力。

猜你喜欢

霓裳唐玄宗李煜
李煜
李煜作品
我们家的小“坑货”
霓裳羽衣舞
俞璐:一袭霓裳,留住绝世风雅
唐玄宗缘何对安禄山深信不疑
“既菩其始,当慎其终”——唐玄宗晚年思想的蜕变和“安史之乱”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汉家霓裳美 八闽发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