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

2020-01-10朱小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文明思政

张 锦 朱小梅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6)

1 课程思政的意义概述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课程思政是要求各类各门课程,尤其是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类课程同向同行,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理论教学的体系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

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古人即认为传道是作为老师的首要根本任务,授业解惑与传道相辅相成。在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围绕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动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品格情操,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坚实的思想素质为基础、以雄厚的知识本领为铺垫、以不断创新的能力发展为推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满足时代的呼唤和号召,成为新时代的“四有”人才,引领时代的发展。

2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立德树人”不仅是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其面对未来世界的依靠,“立德树人”既是价值体现,更是知识能力培养,兼具价值性和教育性。

教育具有特定的时代内涵,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不断继承和发展,体现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要求,是在具体的民主和国家中进行的。习总书记强调: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人民的幸福安康”;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现实追求。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年走向成熟的发展过渡时期,大学阶段是人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阶段的学习和培养对学生的人生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重在课堂教育。因此,课程思政教育一定要融入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进行知识和能力的传授与培养,更要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的培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理论修养、以理论指导实践,能够以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坚定的政治素养中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培养和锻炼,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加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3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逐渐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环境工程是环境学科的主要专业分支。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控制、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及发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内容。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密切相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环境工程人才的培养。将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融入环境工程的教育教学系统,强化学生的现代环境思维,提高学生的国际国内视野,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思想。

环境工程原理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介绍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工程原理、工程技术的应用设计等相关知识。环境工程原理的知识内容与现代生态文明思想高度融合,因此在课程教学及设计中,可以结合现代的生态文明思想,将课程思政渗透融入到环境工程原理的课程教学。

结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知识体系及教学安排,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思政元素环节:在考虑课程思政元素时,紧密围绕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内容需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政策引导,寻求课程思政元素,具体包括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新工科建设思想、大国工匠精神及任务事迹等,将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元素很好地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分析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关系,探求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堂内容设计环节:课堂教学是本门课程的主要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等相关工作的要求,结合新工科建设,引入工程教育的元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加深学生对大工匠精神的理解,不仅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而且能够在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工程道德情操,坚定工程大国和工程强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在课堂内容的教学设计环节中,针对分析思政元素,将课程内容展开,将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融合到课程内容之中,做到二者的有机衔接,化有形与无形,真正做到课程之中有思政,同向同行。

(3)课堂教学方案环节:对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适宜的方案设计,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效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同向同行。根据环境工程原理的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内容,进行有效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如,在对课程的总体介绍中,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介绍资源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及应用环节渗透大工匠精神及思想,以代表性环境污染事例为案例因子分析污染控制技术方案的优选等。同时,在课程教学中,以现代强国建设的典型案例,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引,组织学生就问题引发对大工匠精神展开思考和讨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思政元素与相关内容的有效融合,能够以严谨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指引学生对专业知识及应用发展方向的把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修养及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以时代大国、时代强国建设为己任,发扬大工匠精神,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与时俱进、务实创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文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装备环境工程
请文明演绎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漫说文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