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探析

2020-01-1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中学生教学方式历史

张 鹏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二中学 湖南·娄底 417500)

0 前言

初中阶段,中学生开始初步接触历史课程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是对世界历史及中国历史的高度概括,向中学生们初步传授历史知识,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通过课堂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自发的学习历史知识。从目前历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中学生历史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培养,学校、教师及学生们应积极配合,共同探讨中学生历史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方法,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进一步实现。

1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的历史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培养的需求,以往的历史课程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历史课程教学效果较差。因此,为解决当前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对当前历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于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促进意义。

1.1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中学生们参与课程教学的内在动力,也是决定性因素。在历史课程教学中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在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对于历史课程学习必要性的理解、对于历史学科内在培养目标的认可、对于历史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控等,这些都形成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中学生们想要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及自主学习去了解历史,了解世界文化、经济、政治发展史,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这种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会转化为个人目标,会使得学生们提高对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中学生渴望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历史课程的学习同时会使得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具有个人思想观念的历史观,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但仅靠兴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无法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中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中学生而言,历史课程教学属于起步阶段,历史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历史课程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因此,在中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时,中学生应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先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对于想应的课程内容,可以查询更多的课外知识,在课堂上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能及时的发现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主动去解决问题,在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时的温习教学内容,巩固历史教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偏文科类学科,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受到学生个人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兴趣等影响,其中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中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是最重要的。从教学实践来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中学生,在历史教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方面能力强于一般学生,学习效率更高所取得的成绩也较好。这是因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会从课程实际出发,自觉的去学习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做好提前预习工作,在课堂学习中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理解便比其他学生更深入一些,对于重难点的把握更加准确。同时,在课程学习后,自觉的进行历史知识温习,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促进历史课程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历史课程教学效率提升。但必须要知道,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唯一决定历史课程教学效率的唯一因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从多种方面提升自我,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中学生全面发展。

2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举措

2.1 加强对历史教学体系的构建

历史课程教学注重学生整体历史思维的培养,在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分内容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历史课堂教学氛围缺乏生机,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失去兴趣,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也只局限于历史知识的背诵及记忆方面,不利于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基于当前历史课程教学现状,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整体历史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历史重大事件串讲、历史情景重现等形式,让学生们对于历史课程教学有整体思路,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的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等,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加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首先,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老师可以对我国近代史中重要节点的历史事件进行串讲,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时点概念,然后在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与该历史事件相关的影视资料、纪录片等,生动的音视频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胜于老师单一讲授,学生在观看记录片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看,这样不但能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同时,也能极大的引起学生对于我国近代史的兴趣,激发中学生们对于国家、民族的爱国情怀,在学生们对于这段历史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老师再展开教学,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不但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厚。

2.2 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仅靠课堂学习,学生只是跟随老师的节奏进行知识学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历史教学内容是陌生的,往往依靠课堂学习只能理解浅层,而不能全面把握课堂内容,在课后不加以温习,随着后续教学知识的累积,对于之前的内容会越来越遗忘。因此,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温习是十分必要的。课前预习、课后温习都只能依靠学生个人完成,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当前,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实现了各类知识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资源来进行学习,在历史课程教学之前,学生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在网上寻找相关资源,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温习,提前了解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课程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背景进行了解,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课堂教学知识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教学课程结束后可以安排预习内容,在下一堂课程开展前,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程度,同时,了解学生们在预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更好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应及时的进行温习,对于课堂上讲授的重难点,及时的巩固,加深理解。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适当对前期教学内容进行考核,比如,老师采取让学生复述、课堂小考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情景剧排演,这些方式的采取,都有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历史知识,提升个人学习能力。

2.3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当前教学环境下,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学习历史知识,仅仅依靠教师课堂的传授是不够的,要想实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就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渠道,活泛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历史、走近历史。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比如,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历史人物内心,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去感知历史知识,比如,在唐朝文成公主和亲西藏这一历史下,可以让学生分别站在双方历史人物角度思考和亲对于当时历史发展的意义。再比如,在近代史教学中,新中国成立后,可以通过学生对当时领导人角色的扮演,让学生站在我国刚成立、根基不稳的历史环境下,思考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怎样面对国内刚稳定的局面以及国外西方国家的虎视眈眈,采取怎样的政策发展经济、政治、文化,让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小组讨论、辩论赛、观看历史电影等形式,来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 结束语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实践,积极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提高自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转变以往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更需要教师积极的进行引导,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教师更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技能及专业知识,借助新媒体等新的媒介,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好的促进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在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得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中学生教学方式历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新历史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