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职教育精准扶贫的专业建设“三有”平台构建
——以贵州某中等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2020-01-10苏敏琦王梦圆张卓富管宛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三有中等职业精准

苏敏琦 王梦圆 张卓富 管宛嫦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广东·广州 510000)

1 关于中职教育精准扶贫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职业教育成为贵州实现精准脱贫、摆脱代际贫困的有效方式。”“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来源:中国新闻网2018.3.29)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将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国家将保障贫困人口义务教育作为“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之一。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15-18岁左右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形成期,可塑性较强。中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直接面向贫困地区青少年,符合国家职教扶贫目标,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中职教育扶贫,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一技傍身,技行天下”的理念,能够有效提高整体脱贫效果,建立稳定的脱贫能力,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在教育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贵州某中等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为例,探讨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专业建设纠偏与开拓,探索提升师资水平,引专家到校,引企入校,构建有智慧、有内涵、有温度的“三有”帮扶平台,助力国家脱贫攻坚。

2 扶贫把脉,聚焦要点

贵州某中等职业学校是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包括5个专业部。其中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面向贵州省乃至全国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当前仅是归属于综合专业部的一个小专业,受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亦有待改进。

2.1 专业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及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当地旅游业发展滞后,整体酒店业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仍处于下游水平,导致家长及学生对旅游业尤其酒店业存在认知误区,认为行业低端,缺乏发展前景,不太愿意报读该专业。招生数据显示,该地区中职学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大多是每年招两个班,总共不到100人的规模,与其他专业相比不太理想。生源受限,导致专业规模长期偏小,总是被划归为小专业,存在感不强。专业的发展规模,深刻影响了师资建设。由此,造成学校层面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方面缺乏长远规划,从而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及师资水平。

2.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实习不对口

由于缺乏行业调研,未能及时根据旅游及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开设较为随意,存在因人设科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导致校企合作形式化、表面化;普遍存在为了方便安排学生实习,委托中介公司操作的问题,大批酒管专业的学生被安排到沿海地区电子厂从事电子元件流水线装配的计件工作,以致于实习不对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及未来职业发展,因此也造成了生源的流失。

2.3 普教氛围比较浓厚,职教特色相对薄弱

贵州大多数中职学校办学起步较晚,很多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来自普通中学,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有待进一步完善,以致办学模式及办学方向定位不清晰。以酒管专业为例,在课程设置方面,偏重基础文化课;日常教学重点也放在基础学科上面,类似于“第二高中”,未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偏重人文素养教育,校园活动以歌唱、朗诵、体育类比赛为主;专业技能竞赛、专业活动不多,实训场地利用率较低,学生的专业实训机会较少,校园氛围更接近于普通中学,职教氛围比较薄弱。

3 “三有”帮扶的实施

根据国家脱贫攻坚精神,针对上述问题,应致力构建“有智慧、有内涵、有温度”的“三有”帮扶平台,以期促进该职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助力中职教育精准扶贫。

3.1 “有智慧”:扶贫先扶“智”

2019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构建“有智慧”的帮扶平台,教师是根本。打造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构建中职教育精准扶贫专业建设帮扶通道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具有可持续成长潜力的中等职业综合型人才的必然发展趋势。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中职教育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

3.2 “有内涵”:扶贫先修“路”

新时代职业教育进入转型发展期,趋向多元化、高质化、特色化,校企合作日渐深化。因此,构建“有内涵”的人才培养平台,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出路,培养学生从事酒店业的职业荣誉感,提升报考酒管专业的意愿。

经过调研,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就业出路密切相关。针对专业实习不对口的状况,在实习就业方面提出“立足毕节、开拓贵阳、辐射广州”的思路,引进广州白天鹅宾馆,打造中职教育精准扶贫实习就业的新平台。同时,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情境平台,建设咖啡、调饮、茶艺、花艺多功能实体餐厅。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促成穗黔社会各界的多元互动,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教育扶贫的广度与深度,打造中职精准扶贫“网路”。

3.3 “有温度”:扶贫先扶“志”

精准教育扶贫,是从根本上的扶贫。构建“有温度”的平台,从“心”开始,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点亮心灯,烛照未来。根植“一技傍身,技行天下”的理念,才能让“知识和技能可以改变命运”的梦想照进现实,从而实现真正脱贫,杜绝将来返贫。

4 平台构建的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三有”帮扶平台构建,该中等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4.1 教师队伍建设稳步发展,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该校25.93%的师生认为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师资力量强大;100%的老师表示愿意通过培训拓展提升专业技能并承担更多的专业课教学任务。

2019年3月,该中职学校派出3位旅游类专业教师观摩学习了2019年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职组)酒店服务赛项比赛,并进行了党建工作及到广州白天鹅宾馆与花园酒店的参观交流。酒店的设计与建设、经营管理理念以及酒店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刷新了该职校老师们对酒店业和服务行业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要办好旅游酒店专业的决心。

在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支持下,开展“导师制”培养计划,拓宽中职教育精准扶贫的学术交流渠道。安排有经验的酒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指导该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掌握新技术、新技能。

4.2 组建专家库,以赛促教有成效

建立专家库,邀请具有丰富行业实践及一线专业教育教学经验的专家到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客房中式铺床实操指导。在专家指导下,该职校师生掌握了客房中式铺床动作的要领,突破了的技术瓶颈。在2019年10月举行的市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酒店服务赛项中,该校的两名选手荣获二等奖,实现晋级省赛的目标。

4.3 名企入校创先河,就业实习有前途

成功实现名企入校,选派酒管专业学生赴白天鹅宾馆顶岗实习,开创该职校与酒店行业标杆单位合作的先例,为该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拓展新的出路,创造未来职业发展的新前景。2019年7月,首批学生赴白天鹅宾馆参加一年期工学交替学习及顶岗实习。据白天鹅宾馆管理层反馈,这批实习生的综合表现达到同期大中专实习生的中上水平,部分学生已被纳入宾馆后备干部培养对象。2020年8月,第二批14位学生赴白天鹅宾馆实习,同样受到好评。

4.4 实现精准帮扶资源共享

广州市越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改造升级,向该职校捐赠西点烘焙设备。将填补该校社会培训空白,促进西点烘焙技能专门化方向班的开设,扩大酒管专业招生规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共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共建、西点烘焙培训中心合作、母婴护理专业共建、相关专业师资培训等相关事宜,该职校与越秀区人社局、黔西县人社局、黔西县教育科技局签署了备忘录,协作助力东西部扶贫,形成扶贫网络。

5 建议与展望

在“三有”平台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笔者对中职教育精准扶贫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借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打造中职教育精准扶贫师资团队,对口帮扶周期化。教研会具备不同专业或学科的学术背景,可以根据西部落后地区不同学校存在的薄弱专业或学科,组建专业结构合理、层次结构合理的支教团队,在3-5年的建设周期内,承担相关帮扶任务。根据一定的考核目标,帮助受助学校打造优质专业或学科,打造市级重点专业,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帮扶成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有效性、职业性,实现中职精准教育扶贫的永久脱贫。

比如,广州市教育院下属几十个教研会,每个教研会组建1-2个学校的帮扶团队,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会帮助贵州地区打造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市级重点专业或学科,成果预期是相当可观的。同时,帮扶师资团队的建设,亦会促进团队教师的不断成长,使教师的培养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凝聚一批有教育情怀的教师,推动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2)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运用数字化资源,打造“互联网+”教科研平台,实现网络教研,探索专业课堂异地同步教学、同课异构,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发现新时代中职教育多地区多元互动的无限可能。

本文以贵州某中等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为例,探讨有智慧、有内涵、有温度的“三有”帮扶平台的构建,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展望——好的教育,泽润心灵;爱的教育,燃起希望;美的教育,洞见世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猜你喜欢

三有中等职业精准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从“三有”课堂到幸福学校
主题党日活动中的“三有”机制探索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