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匮要略》腹满诊治探要

2020-01-10刘加新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病脉证治金匮要略

刘加新 李 莉 徐 甦

湖州市中医院 浙江 湖州313000

腹满是脾胃病科以及其他科室常见的症状,笔者系统学习《金匮要略》关于腹满的病因病机以及治则治法,深感其对临床诊治腹满相关系统疾病大有裨益,在此就《金匮要略》里关于腹满诊治相关的论述进行总结。

1 病因病机

1.1 虚证:分述如下。

1.1.1 肾阳虚:肾阳虚失于温煦,则见腹中拘急,不能气化津液,则见小便不利,少腹胀满。《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暝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医宗金鉴》解释道:“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乃下焦虚而气不行也,凡此脉证,皆因劳而病也。”

1.1.2 脾阳虚:脾阳虚也可见到腹满之证。脾肾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则饮食不能消化,故见腹满、溏泄等症。《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而喘喝,手足逆冷,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脾阳虚,血涩少,荣卫不利。寒积中焦不散,则腹满肠鸣相逐,肠实便燥而矢气。《水气病脉证治第十四》:“寒气不足……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

1.2 实证:分述如下。

1.2.1 里实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本条因肠中燥屎与气滞内结,实积化热,塞滞不通,所以腹满不得减轻,即使腹满减轻,亦是微乎其微。

1.2.2 湿热证:《黄疸脉病证治第十五》:“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阳明湿热阻于中焦,消化不及,故食难用饱,饱则谷气郁滞不化,则见腹满。“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湿热中阻不行,浊气内聚,又向上逆,则腹满欲吐。另外,脾主腹,脾之脉又连舌本,若腹满舌痿黄,是脾有湿而不散。

1.2.3 瘀血内停或水瘀互结:多见于妇人,妇人瘀血停滞,阻碍行经,月经似通不通,欲止不止,故月经虽行而不利,不利则少腹满痛,按之有硬块,月经不准,而一月再见。《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另外,产后血室恶露未尽,气血不畅,津液不能入经化血流转上下,而反渗入血室,水与血俱结在血室,故少腹满,形如敦状。

1.2.4 表里俱实:《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病腹满者,发热十日,腹满而数,饮食如故。”本条是由于外感风寒化热,十余日不解,邪在表,所以脉浮而数,热伤津液,肠中实热内结,故见腹满,大便虽硬未至于燥屎程度,则饮食如故。

1.2.5 水饮内停:在一些病因的作用下,脾胃不能运化水湿,肺气不能通调水道,水饮停滞,走于肠间,故腹中胀满,而沥沥有声可闻。水走肠间,津液不能上承,所以口干舌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腹满,口干舌燥。此肠间有水气。”

1.3 虚实夹杂证:分述如下。

1.3.1 气虚血瘀证:虚劳内有瘀血聚于少腹,则少腹硬满,痛而不移。《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另外,肾气虚,不能气化水府津液,可见少腹满,膀胱急;气虚,血液运行无力,瘀血内停,可见腹满如水状。《黄疸病脉证治第十五》:“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其膀胱如水状。”如妇人年五十岁左右,冲任皆虚,既往又曾经半产,则正气虚而少腹瘀血未尽,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血不归经,则腹满里急,崩漏下血数十日不止。《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

1.3.2 阳虚水停:《水气病脉证治第十四》中记述石水,由于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湿,水气结于少腹,故腹满如石,脉沉;皮水,是由于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邪阻滞中焦,故见腹满如鼓状;正水,是由于脾肾阳虚,不能气化蒸发水湿之邪,水停于里,故腹满脉沉迟。另外,原文:“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是说在病下利后,脾气伤,气伤则水不行,又因饮水过多,而无路可消,积于腹中,而为腹满。

2 辨证要点

2.1 辨虚实:通过腹诊和舌诊来辨别是虚证或是里实证。《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虚寒腹满,是因脾经虚寒,气虚不运,寒湿内生所致。因无宿食燥屎等有形之邪,所以腹虽满而按之不痛。实邪的腹满,因胃肠有宿食,燥屎积滞不去,使腑气阻塞不通,故腹满而按之疼痛。若胃肠积滞化热,浊热得之熏蒸,则舌苔必黄厚,反之,若虚寒性腹满,则舌苔必不发黄为辨。

2.2 辨寒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寒指虚寒,热指实热。由于脾胃虚寒,运化功能失调,虚寒之气相搏而胀满。若腹中得温,寒气消散,胀满即可减轻。若虚寒之邪又聚,则腹满如故,如此反复,故《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言:“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若肠中燥屎与气滞内结,实结化热,闭塞不通,故腹满不得减轻,即使腹满减轻,亦是微乎其微。故曰:“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2.3 辨是否挟表证:腹满本是里证,不论是里虚还是里实,是否有表证,主要看脉。其脉浮定有表证,故曰:“病脉浮,发热十日,脉浮而数。”

3 治疗原则

3.1 常用温药:即寒者温之。腹满以虚寒证居多,不论脾阳虚、肾阳虚,或是阳虚饮停,都应用温阳散寒药治疗,如此腹满才可自除。《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此为寒,当与温药。”“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当以温药服之。”

3.2 实者下之:腹满若属于里实证,应使用下法。故曰:“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但在这里应正确认识下法。若为里实热证,宜用峻下通便法,以泻实热,如使用大承气汤;若为湿热证引起的腹满,常伴黄疸,当用清热化湿法,常以利小便的方法祛湿;若有水气或水饮内停,用利小便的方法去饮,也属于下法;若挟有血瘀的,应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3.3 因势利导:《黄疸病脉证治第十五》:“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是说湿热中阻不行,浊气内聚,向上逆,腹满欲吐为主者,先用吐法治疗,若病在里,在下,大便不通者,应先用下法。《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指出现哕而腹满的病症时,看其是大便不通,还是小便不利。若大便不通,糟粕内积,胃肠实热引起腹满呃逆,应通其大便。若小便不利,水湿停聚于内,引起腹满,又见呃逆,宜利其小便。

4 治疗方法

4.1 温阳散寒法:虽然《金匮要略》多次提到“以温药和之”,但缺乏相关的方子。因《金匮要略》属于《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所以《伤寒杂病论》中的相关方也可使用。如《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另外,腹满甚者即为腹痛,治疗腹痛的大乌头煎、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附子粳米汤等也可以治疗腹满[1]。

4.2 温阳利水法:这种治疗方法在《金匮要略》“痰饮”“水气”等病的治疗中多有记载。《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由于心胸之阳气不振,不能温化水饮,而脾胃虚弱,又不能运化水湿,痰饮之邪留于心下不去,可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指腹满泻下的病人,可用甘遂半夏汤利水止泻止腹满。另外,小青龙汤、己椒苈黄丸、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真武汤也属于该治法的常用药物[2]。

4.3 泻热导滞法:《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肠中燥屎与气滞内结,实结化热,闭塞不通,可用大承气汤峻下通便,行气泄满[3]。根据病情变化,也可选择大柴胡汤、小承气汤、三物承气汤等。

4.4 清热燥湿法:主要是针对湿热证而言的。湿热证不宜单用泻下的药物治疗,特别强调要用利小便的方法祛湿。在《黄疸病脉证治第十五》中记载在湿热黄疸伴腹满的病人用大黄硝石汤、茵陈蒿汤、硝石矾石散治疗。

4.5 活血散瘀法:主要针对妇人杂病腹满挟瘀的治疗。“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另外,在该章节中有用大黄甘遂汤破血逐瘀,治疗少腹满,形如敦状,血室气血不畅之证。除此以外,《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本条论述了虚劳内有瘀血,聚于少腹,少腹硬满,痛而不移,以大黄蛰虫丸治疗。

猜你喜欢

病脉证治金匮要略
基于“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的《伤寒论》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Gynecological Diseas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ateral Diseases
诊家当参《脉镜须知》
中医古籍 “乳痈”证治探析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理虚元鉴》劳嗽证治刍议
慢性泄泻证治体会
从伤寒六经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
《金匮要略》呕吐证治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