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育种现状及繁育体系分析
2020-01-10龚勇
龚 勇
(信阳市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河南 信阳464000)
把握当前生猪育种现状、了解国内外最先进的生猪育种技术、明确国内当前生猪育种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有效改善国内生猪育种现状、实现我国生猪养殖事业长效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我国生猪养殖事业的火热发展下,人们对生猪育种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基于此,笔者针对如何有效建立生猪繁育体系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1 国内外生猪育种现状分析
1.1 国外生猪育种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展猪遗传测定与评估的国家,丹麦早在20 世纪初期便已经建立了生猪测定站,测定站内配置充足的专业测定仪器设备、数据记录系统等。在保障测定与圈舍条件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对场内所有青年公猪、母猪进行测定,根据得到的测定结果筛选出具有最佳遗传性能的猪,并为其进行人工授精,以达到优化生猪育种的效果。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经由美国农业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等相互合作,共同创建了STACES 系统,即生猪测定与遗传评估系统。该系统现归属于美国国家种猪登记协会。美国生猪育种主要围绕场内测定,采用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IP)对其进行科学评估。每日依照用户需求精准计算生猪育种值以及选择指数。而加拿大也在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生猪改良中心,在进行生猪遗传评估时,对全国上百个养殖场场间评估数据进行及时采集与深入分析处理,所有测定数据在互联网及EBV快速跨场作用下对用户进行全公开。
1.2 国内生猪育种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猪育种事业正式步入正轨,种猪质量得到迅速提升。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建设4 000 余家原种猪场和扩繁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有农业部门牵头建立了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对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种猪、种公猪精液质量、遗传性能等进行精准测定和全面检测。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构建由原种场和扩繁场以及种公猪站、性能测定中心等共同组成的良种猪繁育体系。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 年全国生猪存栏头数超过4亿头,出栏头数超过6亿头,猪肉年产量可达4 620余万t。截至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和出栏头数分别达到31 041万头与54 419万头,虽然与同期相比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有所下降(这主要与非洲猪瘟等因素有关),但其整体上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且生猪的胴体质量呈明显增加的变化趋势,育肥猪出栏周期可控制在150 ~180 d。有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在全球生猪总养殖量的占比超过56%,虽然我国生猪育种正在持续发展,但其也存在育种技术创新不足、缺乏相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猪育种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2 构建完善生猪繁育体系的策略
2.1 引进先进繁育技术
加大对生猪繁育及其相关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物力等基础保障的前提下,主动学习国外在生猪繁育、种猪培育中的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其先进的繁育技术。如引入国外专业、智能且精度较高的猪测定仪,用以对猪的各项遗传特性、生长特性等进行实时测定与精准监控,从而有效筛出优质种猪基因,以此为基础继续对其进行创新改良,从而真正培育出适合我国生猪养殖环境的优质新品种,促进我国生猪养殖水平的全面提升。
2.2 挖掘优质育种资源
在我国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事业中,各地区先后培育出众多优良生猪,此类生猪普遍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与较高的免疫力、疾病抵御能力,肉质上乘。为此,我国在建设生猪繁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各地的优质育种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与深入挖掘,对优良种猪所具有的优质基因进行精准提取,并有意识地将其和劣质种猪进行杂交试验。全面收集整理各种杂交品种数据信息,并运用数据库等专业工具软件做进一步分析处理。
2.3 实施生猪改良计划
我国在建立完善的生猪繁育体系时,也需要充分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在全面把握当地地势、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生猪繁育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宜的育种方案。各地政府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应有职能:一方面,主动加强对各级种猪养殖场的全面、严格管理,要求种猪养殖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进行生猪育种、养殖,及时淘汰带病种猪;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积极联合当地养殖场、科研机构以及农业部门等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广实行生猪育种改良项目,重视创建本土优质种猪品牌,从而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事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总之,我国在开展生猪育种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进行规范操作。通过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及相关设备仪器,开发利用更多优质育种资源,并广泛推行生猪改良计划,以此有效建立健全生猪繁育体系,为我国生猪养殖事业实现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