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俄语专业国情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10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国情俄语语言学

马 佳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59)

1 混合教学模式介绍

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是由多种不同教学方法集合而成,从结构上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线上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线上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势,不仅能够打破教学活动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制约,同时还可以丰富课堂形式,通过融入视频、图片、动画演示以及三维模型等元素,降低课程难度,便于学生们进行理解。

第二个方面是面对面教学。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较为明显的一种转变就是教学性质的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在混合教学模式中,面对面教学转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尝试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锻炼了其实践能力,一举两得。

2 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现状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混合教育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并已经在各大高校得到了大规模普及,各大学也不断引入新的信息技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有效性。与中小学相比,高校的教学任务更为复杂,不仅要负责教授学生们文化课以及专业技能,还要锻炼学生们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们的竞争力。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一点上力有未逮,因此需要使用混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在混合教学法框架中,教师的“引领者”身份得到更清晰的体现,学习活动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出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接受知识”现象,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积极性,将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充分肯定混合教学模式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清晰地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是教学模式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想要推动二者的融合,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需要统一思想,充分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于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对互联网技术还存在偏见,认为过度使用互联网技术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节奏,并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冲击。在这种保守观念的影响下,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工作始终徘徊在起步阶段,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

3 国情类课程教学重要作用

3.1 培养人文素养

语言教学工作的基础任务是向学生们讲解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等,同时培养学生们口语能力以及书写能力。在完成这些基础教学目标之后,要对更深层次的目标进行探索,而更深层次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让其可以快速融入国外生活中。而利用国情学课堂教学活动,一方面向学生们传授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们了解异国他乡的地理、文化、政治、经济、哲学、民俗等知识,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3.2 丰富教学维度

语言国情学是近些年才流行的一门课程,在传统教学体系中,国情学与语言学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从分类上来看,国情学属于社会类学科,而语言学属于语言类学科。实际上,国情知识与语言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可以将语言学看作是国情学的一个媒介,而国情学则是语言学的深层次内容。[1]这是语言国情学形成的先决条件,该学科的出现,将语言学与国情学在深层次的联系,以学科的方式固定下来,通过学习国情来深入了解语言结构与运用规则,通过学习语言学加深对于国情的了解,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

3.3 提升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传统教学模式中,外语教学通常会将教学体系分为四个部分:语法、词汇、修辞、语音。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学习,掌握语言的基本用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学生们不了解语言与国情的差异,特别是对于相似的语法,只能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解释,造成“只知其字、不知其意”的局面,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而通过语言国情学科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于外国文化的理解,尝试以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解释语义语法,减轻语言学习压力。此外,还能够帮助学生们领略外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其主动探索语言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4 利用混合教学模式推动俄语专业国情类课程教学发展具体方式

4.1 以“差异化”原则编撰教材

目前,俄罗斯国情教科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俄语水平和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充分考虑。俄语专业语言国情学一般是在大学2 年级或者大学3 年级开始学习,在这一时期内,学生通常还没有完成语法学习,如果贸然接触具有一定难度的国情知识,例如外国文化、历史、地理知识,容易让学生们产生挫败感,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减少。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了解有关俄罗斯国情的各种信息,并且依据学生们的俄语水平,对教科书以及读本进行优化。[2]例如,对于大学二年级学生俄语国情教学科目来说,可以设置一些相对简单而有趣的主题:俄罗斯城市介绍,俄罗斯著名河流,俄罗斯皇帝历史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大学生们逐渐接受国情知识,减少学生们对语言国情教学的抵触情绪。在混合教学模式框架下,线上教学与面对面教学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为了避免二者的冲突,在编撰教材的时候,应该在教材中给予教师以及学生一些提示,以模块的方式将线上教学内容与面对面教学内容进行区分。

4.2 巧用互联网技术

在传统教学框架中,语言国情学教师的设置较为刻板,以文字记录为主,搭配一些插图。这种形式的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但是内容形式非常枯燥,而且文字与图片能够承载的知识信息量有限,影响课本教学质量。此类型的课本与大学生的学习节奏不符,当代大学生在信息化技术的伴随下逐渐长大,已经形成了互联网思维,习惯于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与工作。作为教师,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进行语言国情科目教学工作的时候,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入手,将教学活动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融合。[3]首先,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对大学生的听觉、视觉进行充分刺激,提升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沉浸感,让知识的导入变得更加自然。其次,教师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充,以语言国情学课本为框架,填充大量扩展性知识,拓展知识以视频介绍或者3D 模型介绍为主,让学生们能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体验外国自然、文化魅力。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在课后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或者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好的语言国情学资料,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4.3 将阐述国情作为核心

从微观层面来看,语言国情学涵盖了两个大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语言学”,第二部分是“国情学”,而国情学内容是本门课程的核心,语言教学是学生们了解国情学知识的一个途径。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紧紧围绕“国情”来添加内容,将语言学与社会学进行融合,并且在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稍稍侧重于国情学知识的讲解,例如介绍语法运用方式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带有国情学背景例子,让大学生们在训练语法过程中,也能受到国情学知识的熏陶。[4]此外,在为大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也要侧重于推荐一些介绍国情方面的书籍,比如《叶卡特琳娜二世传》《苏联史论》以及《俄罗斯社会思想史》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们对于俄罗斯国情的了解。在混合教学模式中,课外书籍的推荐以及分享可以在线上教学活动中进行,而面对面教学时间内,还是以介绍课本知识为主。这样的编排方式充分发挥了线上教学与面对面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提升教学效率。

5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学好外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了解其他国家的国情,通过对国情知识的学习,提升对于外语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词汇以及语法的形成原理。对于俄语专业教学工作者而言,需要对语言国情科目的教学工作给予足够重视,通过将阐述国情作为核心、巧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以“差异化”原则编撰教材等方式,全面提升俄语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国情俄语语言学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家国情 诗词魂
漫画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