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20-01-10江苏省沭阳县实验小学王婷婷

天津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中华素养传统

■江苏省沭阳县实验小学 王婷婷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分析

作为上下五千年历史积累得来的文化精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包含着大量民俗知识以及精神品质,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同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逐渐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转变成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种背景下,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推动教学内容向着更具趣味性的方向发展,调动学生的课堂教学欲望,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质量,并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民俗习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品质。然而,通过实际探究发现,现在我国很多小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具备的教育价值,并选择将其和语文课堂充分整合起来。但是,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却依旧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发挥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造成了比较大的阻碍。例如,现在很多教师会采用古诗文鉴赏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而其选择的鉴赏内容却仅仅是古诗文当中的精华部分,这样虽然也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过于片面,很难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示到学生面前。另外,很多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过于僵化,造成了传统文化内容应用死板僵硬,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

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深入挖掘教材,探寻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入挖掘内容当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渗透教学,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这篇古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我国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进行剖析,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孔子教导学生时说的话。《两小儿辩日》这篇古文讲的是孔子在东游的时候,遇到了两个小孩子辩论太阳距离的问题,但是学富五车的孔子在听了两个孩子的理由以后,却并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能承认自己也不知道。这篇文章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充分证明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因此,在进行这篇古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悟感受孔子身上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理念,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以及大胆质疑的精神,告诫他们不要不懂装懂,而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借鉴他们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

(二)优化教学方法,应用信息技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经完全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显著增强,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课堂知识教学当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通过实际分析发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知识教学,可以把晦涩难懂的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到学生面前,有效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当中快速完成知识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的时候,应该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与魅力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更好地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三)以实践为中心,通过多样化活动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语有云:“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所以,教师要想更为合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语文课堂当中,就应该明确认识到实践的重要作用,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实际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巩固,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例如,在进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召开“九九话重阳”的主题活动,带领学生登高、赏菊、插茱萸,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珍惜眼前人,多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让他们回家多为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素质教育。除此之外,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组织知识竞猜、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例如,在进行《元日》古诗教学以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竞赛,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他们背诵并讲解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比一比哪一组能坚持到最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并让学生对相关古诗词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真正掌握古诗词当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以及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要想切实完成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完成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必须紧握时代发展脉搏,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价值,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上,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创新,从而营造更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程度的增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为其日后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大的便利。

猜你喜欢

中华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