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弹性教学活动的思考与探究
2020-01-10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 董 硕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内容设定一成不变
园本课程作为幼儿园长时间开发和实践出的成熟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帮助教师根据主题内容选择教案直接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够帮助经验不足的新教师把控课程脉络,更好地理解主题线索。园本课程上的教案贴近幼儿生活、内容科学系统,便于教师开展,但由于园本课程长时间不进行更新,所以内容规行矩步,不够灵活多变,也不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及时调整,无法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传统教学开展形式千篇一律
在形式方面,以往我们都是将幼儿集中在教室里进行统一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教授”幼儿学习五大领域的不同知识。虽然直接教学的形式更加方便教师把控课程的开展,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但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无法调动幼儿真正的内在学习动机,也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三)传统教学时间设定因循守旧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根据幼儿园设定的时间带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展教学活动:小班1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30~35分钟。传统教学时间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注意力的不同而设计的最佳授课时间。但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幼儿出现十分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还没有操作完的任务,只要教学活动时间结束,教师也会中止活动进行下一个环节。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时间的设定存在十分不合理的情况。
(四)传统教学地点安排规行矩步
考虑到教室内的环境安静、安全,所以教师习惯将大部分的教学活动安排在教室里。安静和谐的氛围,虽然有利于幼儿游戏的操作和活动的开展,然而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不断深入,室内环境和材料已经满足不了幼儿日益增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那么,如何思考教学活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实施弹性的改革呢?我主要从原有教学活动的实践进行分析,从而对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实践。
二、教学活动的弹性化改革迫在眉睫
(一)活动内容开展贴近幼儿兴趣与经验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到: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教育的中心。学前教育就是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幼儿的直接经验和生活感知转化为课程资源。抓住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要。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充分发掘。
(二)活动组织形式满足幼儿主体与需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活动,鼓励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我尝试将原先很多教学活动转化为小组活动。如在科技主题下“菌菇乐园”的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划分小组,幼儿自行选择、自由操作、自主探索。有的幼儿拿放大镜观察不同种类菌菇的生长结构、有的幼儿孩子记录不同菌菇的成长轨迹,有的幼儿采摘并制作了美味的菌菇。活动结束后师幼共同交流自己的收获、发现和疑问。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有目的地带领不同组的幼儿开展活动,帮助幼儿获得了感知操作,提升了知识经验。除了小组活动以外,深度学习也十分符合幼儿的发展。
(三)活动时间调整适应幼儿的发展与特点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坚持动态的、个性化的。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原有的教学活动内容被动地教授幼儿知识,要给予幼儿充分自由与探索的机会。根据幼儿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新的体验生成或调整预设活动。发挥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使课程更生动、更有变化。
在尝试弹性作息的初期,立足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将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进行灵活调整,如:班级在开展“我的果树朋友”生成主题活动中,幼儿在课间照顾植物园的植物时却被沿途成熟的橘子吸引了注意力,于是我们趁热打铁,舍弃了原本应该在教室里开展区域活动的实践,转而和幼儿在南花园的树下展开了一场“橘子熟了”的谈话活动,幼儿意犹未尽,积极提议还想要品尝成熟的橘子,那橘子该怎么摘呢?摘下来该怎么分配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和幼儿一边讨论摘橘子的方法和分配的方法,一边在全园范围内搜寻摘橘子的工具。虽然在上午的活动中幼儿放弃了区域游戏实践、教学活动实践,但是幼儿在树下进行的团讨活动和摘橘子的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幼儿对于橘子的已知经验,也加深了幼儿对生成课程的理解与感悟。
(四)活动地点安排符合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正如陈鹤琴老先生提倡的“活教育理念”,幼儿园的教育应当以大自然和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与幼儿能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以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作为幼儿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幼儿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在开展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我尝试利用幼儿园独特的地理资源“小山坡”,带领幼儿与自然近距离接触。如:开展“滑草”游戏时,幼儿能够亲自爬到小山坡上,尝试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究不同形状在山坡上的滑行速度。教师鼓励他们分别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尝试,有的幼儿孩子选择轮胎、皮球进行尝试;有的幼儿孩子则三三两两爬上山坡,合作搬运竹梯进行挑战……幼儿尝试的这些物品有的滚得快有的滚得慢;有的是打着滚儿下山坡的,有的是到一半下不来的,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幼儿的心情,山坡上充斥着幼儿的欢声笑语。在这次走进大自然的课堂中,幼儿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自主获得了结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弹性教学活动在课程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方面更加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更加贴近幼儿的经验和学习特点,更加尊重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紧跟幼儿的脚步,使幼儿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