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1-10山东省青州市口埠学校李志强

天津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境

■山东省青州市口埠学校 李志强

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出现了以分数决定一名学生好坏的错误观念,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及核心素养的忽视,导致很多学生考试成绩高但动手能力弱,甚至有些学生在教师的错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些许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都说明了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错误。素质教育的改革促使教师逐渐探索创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初中生大都是14、15 的年纪,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纪的学生善于模仿,很多时候就会因为教师的忽视且与家长沟通不足而产生各种问题,像厌学、沉迷网络游戏等。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或学校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师要提前明确每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

就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而言,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和学生开启一堂课要做的准备,提前明确目标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很重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正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从容地讲解。设定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也可以为教师明确教学方向,所以教师要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之前,根据教学内容、课程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本堂课的目标,目标的制订要科学合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充分体现目标的价值。

如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一课,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应完成备课,将这堂课的大致内容梳理一遍,对重点知识和需要详细解读的难点进行标注,从而确定本堂课的课堂目标,提高本堂课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分为四个方面:知识方面、能力方面、价值观方面、延伸。首先知识方面,教师要教导学生理解家庭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学生自定义的家庭是什么样子,并通过简单的事例分析家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能力方面,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本堂课对家庭的学习感受亲情,并在与家人的互动过程中学会如何表达亲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领悟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学生能够探索如何与家长高效沟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价值观方面,学生在这堂课学习中要懂得感恩,在与家庭成员相处过程中感受亲情,并在与教师的讨论中懂得感恩,对真情实意要真心对待。此外,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延伸,教师要给学生安排适当的家庭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去感悟课堂知识,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师要适时为学生创造课堂情境

初中生社会阅历不足,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一些抽象观念,不能很深入地理解,甚至这些枯燥、无趣的知识会使学生厌烦。所以教师要探索一些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引入“老人摔倒要不要扶”,通过网络热议话题活跃课堂气氛,导入课堂内容。

学生一般对这一问题观点不一,那么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话题创造情境,一方面,角色扮演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这堂课的学习中;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直观地看到事件的经过,从而深入体会这一问题背后存在的社会现象,并对这一社会现象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讨论。其实,通过情境教学和教师讲解,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摔倒老人的无助、扶人者的热心,还可以感受到社会诚信、医疗保险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一堂情境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展示自我、自主探究和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和观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教师要将书本知识反映到学生身边、现实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理论性不是很强,而且教材中引用的事例都很接近我们的现实生活,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将这些理论知识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注重实现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性。《道德与法治》可以教导学生基础的法律理论,让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是在社会上,仍存在很多违法乱纪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社会现象,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法治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力量,引导学生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逐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核心素养。

教师要做到将教材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就要选择合适的社会情境或氛围让学生深入感受,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手段。如博物馆、历史事件纪念馆等地方,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参观,并就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为学生详细讲解,让学生在教师讲解和亲身观察中主动思考并感受历史伟大人物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也可以通过公益活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到老年公园、敬老院等地方为社会做贡献,感受做公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旁听法院的案件审理,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和力量。通过这些教材知识与现实结合的体验,学生在面对某一社会事件时,会主动去观察、思考,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完善自身,促进自身良好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有效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完善自我,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丰富课堂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并完善自身不足,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再通过情境创造、结合现实事件加深学生对这堂课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护患情境会话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