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2020-01-1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幼儿园

谭 平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良好地适应环境,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掘身心潜能。当前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社会对幼儿健康的普遍理解往往偏重于身体好、吃得好、睡得好等生理健康方面的单一要素,忽略了幼儿心理健康。据上海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儿童身体有疾病的比例已经下降为1.3%,在行为、情绪、注意力、性格等方面有障碍以及有身心疾病的儿童占18%~30%[1]27。各种问题,如情绪问题、睡眠问题、进食问题、咬指甲、吮吸手指、多动、自闭、攻击性行为更是成为幼儿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或行为。幼儿处于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阶段,而目前“问题幼儿”的数量不断增加,这迫使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社会群体开始反思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困境

(一)指导纲领可“言传” 不可“操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纲领性文件涉及幼儿心理健康,但概括笼统,多以渗透的形式零星出现在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领域的学习目标中,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在总则中提到“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但对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并没有过多说明。总体而言,这些纲领性文件可“言传” 但却不可“操作”。

缺乏理论支撑和系统培训,这使得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无章可循,无例可范。但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一些幼儿受早期不良生活环境影响存在分离性焦虑、自闭症、攻击性行为、多动症等心理问题。同时,频繁出现的拐卖儿童、扒窃等事件都容易造成幼儿的胆怯、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但理论与实践的脱轨让一线幼儿教育者常常无法及时察觉问题并积极进行有效引导。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作德育

目前,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重视程度不高,幼儿园管理中也没有设置系统的幼儿心理教育体系。不仅没有专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大纲,还简单地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归纳为思想品德教育,用德育工作简单地替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2]。这种错误的教育观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情况堪忧。

(三)教师群体心“余” 不多,且“力” 不足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心“余” 不多,且“力” 不足。第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认识不足。总体来说,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家长及幼儿教育者仅仅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智力开发,对幼儿的心理问题不是很重视。第二,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一些幼儿教育者把握不好方法,采取简单粗暴或不闻不问的方法,忽略幼儿的真实需求,盲目惩罚或激励,这样反而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第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个人倦怠情绪较严重。当前我国幼儿师资比例严重失衡,办园质量不一导致教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加之幼儿教师工资普遍偏低,教师个人的职业倦怠情绪较严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足或无心投入。

(四)家长群体重智轻育,将孩子当作成人对待

自古以来,社会风气一直是百姓们的指挥棒,“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深深植入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心里。家长们极力支持并勉强幼儿配合学校所谓的强化智育,完全把幼儿作为成人对待并赋予其竞争意识,使幼儿背上了不应有的学业负担。懵懂的幼儿从小就夹在教师和父母不合理的强制牵绊下,他们内心与外界不可调和的矛盾又会直接影响亲子关系。于是,很多看不见的心理疾病已悄悄潜伏在幼小心中。这也是当今很多未成年人对生活感到茫然,随意轻生,甚至若无其事地弑父弑母等扭曲心理的根源所在。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及建议

(一)健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已在大、中、小学和幼儿园都提出并颁布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但仅仅有文件是不够的,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地方特色建立健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理论细化,增强其可操作性;并根据当前社会存在的相应问题,通过媒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在社会良好风气的引领和引导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踏上正轨。

(二)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加大幼儿心理教育师资培训力度

第一,提升幼儿教师整体队伍。一是要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职业幸福感。二是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可以通过“引进来、走出去” 的方式定期邀请领域专家进园指导、外派教师观摩学习示范园,不断更新园内教师的育儿观,科学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加大幼儿心理教育师资培训力度。一是培训内容要有广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幼儿阶段的心理教育内容,还应对中小学及大学心理教育的内容有所涉猎,形成理论体系。二是学习要有深度。在培训前就应向教师明确“深体验,真收获” 的要求,并通过撰写学习故事、观察案例等任务驱动的方式让教师扎实掌握相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三是践行要有效度。培训后可以结合参培教师学以致用的情况,制定动态而非一成不变的考核或评价标准,及时跟进调整,完善整个师资培训评价体系。

(三)切实将幼儿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教育纳入幼儿园管理计划

幼儿园园长在园务工作计划或学期末总结时就应明确将幼儿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教育纳入幼儿园管理计划;幼儿园中层干部可采取“包干到班”的形式具体指导相应班级,了解不同水平的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并及时引导其改进提升;班级教师在每学期初的班务计划中应明确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定期就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并在期末的案头工作中及时梳理总结,通过课程审议最终形成园本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

(四)点面结合,在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的教育也应把握时机。”[3]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到在幼儿一日活动各环中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而言,可融入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及游戏活动中。首先,教师要在晨间谈话、餐后整理餐具、午睡前后穿脱衣物等生活活动组织过程中积极了解幼儿心理状态,培养其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其次,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把握并挖掘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和契机,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如在竞争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再次,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制定规则,培养其自我约束和分享意识。

(五)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家园全方位熏陶,引导其打下健康心理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责任,因此父母应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幼儿爱模仿、易受感染和暗示的年龄特点,做到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家长应协助幼儿园积极做好孩子的抗挫能力培养。如幼儿没得到小红花时,家长应帮助孩子从自身寻找原因,探索方法,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不断磨砺坚韧的良好品质。家长应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自我穿衣、吃饭、整理物品等,鼓励孩子多接触家庭以外的环境,如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懂得礼貌热情地接人待物等。与此同时,家长应积极同幼儿园保持紧密联系,真正做到家园社会同步,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幼儿园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我爱幼儿园
心理小测试
欢乐的幼儿园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