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研究

2020-01-10屈山林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机制

屈山林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研究意义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品质、高素质和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人才为目标,而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时较多关注的是学生实践层面的能力[1],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采用少量课堂教学的方式,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2]。此外,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是单独进行的,即每周在固定时间开展思政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趣味性欠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这对于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十分不利[3]。基于上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开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创新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政治修养,且能够实现学生整体素质和意识的培育,使学生在实践教育、课程教育、思想境界等方面全面发展,有助于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

(一)优化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

1. 完善协同领导体制

高职院校应当将思政育人课程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建立坚实的领导组织,为其提供保障。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以校党委为核心的领导组织,党政双方相互配合,各学院之间明细分工。

首先,构建以校党委为领导人的小组,发挥校党委领头作用。小组成员为高职院校校内部门职员,主要负责思政整体教育模式的设计和决策,确保所设计的课程教育模式与思政育人整体建设相适应,与其目标相符合,进而能够从整体角度把控教育方案,为思政育人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物质层面的支持和技术层面的支持。在此过程中,该小组的领导人要负责监控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使建立的思政育人方案和目标能够很好实现。其次,配置专门的思政教师来开展思政育人工作,设计思政育人方案时听取其建议,并由其参与方案的设计的工作。再次,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内宣传部、学工部以及工会等组织的作用,使其在校内开展思政育人的宣传工作,合理开发思政育人的教育项目,在校内营造思政育人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接受思政教育。

2. 建立协同考核机制

思政工作的开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进行。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过程中,除认真执行和落实国家的思政教育工作,还应当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以便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此外,高职院校应当注重自身的特色,以此为基础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明晰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使得协同育人工作更加有效进行。高职院校建立协同考核机制的过程中,先要明确考核要求,建立考核机制,将教师自身的工作、科研情况、道德风范、协同教育成果等方面均纳入考察范围,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一部分,以引起教师对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视。

3. 健全协同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为实现思政协同育人的目标提供保障,对于思政课堂教学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思政教学应当实施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反馈机制,使得思政教学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对思政教学的看法,并依据建议做出改善和调整,从而使得思政教学更加高效地进行。思政教学课堂效率的提升一方面依赖于教师自身,另一方面依赖于学生的反馈。教师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使其自主观测课堂效果,及时掌握课堂氛围、学生课堂状态等,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思考解决方法;学生方面,建立学生反思机制和对教师的评价机制,通过反思发掘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师的评价指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出相应改进。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网络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依据平台互联和共享来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思政教学效率。

(二)搭建协同育人的特色平台

1. 建立常态化交流平台

思政协同育人要注重教育,也应当注重相互沟通的重要性,即创建沟通交流平台,使得相互之间在交流中实现思想的碰撞。首先,创建平等的沟通机制,协同育人的同时尊重相互之间的平等性,注重相互之间主动性的激发,使得相互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和发挥;其次,建立合适的任务安排机制,协同教育的工作或者任务下达时,不同部门之间应当及时沟通和交流,高效且快速地设计活动方案和执行方案,并将活动落实工作责任分配到人;再次,建立合理及时的反馈机制,针对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进程,不同部门通过交流平台等进行及时汇报和沟通,将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反馈给部门领导,以保证协同育人工作高效率开展和实施。

2. 构建信息网络平台

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较多依赖校内的官网、微信号等平台,但校内网站管理部门与应用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缺乏有效性,且与学生社团账号、教师的网络账号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相互之间信息沟通呈现闭塞状态,对于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构建协调统一的网络交流平台,将校内的微信号、官网等与学生团体、教师团体的账号之间建立链接,并不断对自身的网站进行系统升级和优化,使得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宣传制度和网站信息更加健全。除针对线上的平台构建,针对线下的思政协同育人工作也应当引起重视。要从教师队伍中选择教育水平高、师德师风优秀的人才,借鉴其教育方法并予以推广,构建适合学生特色的教育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思政协同育人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改善课程吸引力不足和效率低的状况,使得学生的思政学习和素质培养热情更加高涨。

(三)丰富协同育人的内容供给

1. 创新育人形式

高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离不开创新和协同,而要做到以需求为前提,将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创新模式,就必须探索和构建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新路径。在思政教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特色考虑在内,尤其是不同学生之间的独特性和个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例如:将具有不同特色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教师挑选适合的学生担任组长,由其负责小组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并在校内不同小组之间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提升其思政学习兴趣。此外,高职院校要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机制,使得学生素质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实现共建共享

社会在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仅停留在单纯的理论教学层面,会使得学生的思政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使多种教育渠道共同发挥作用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思政协同教育。在校内除注重与校园文化等方面相结合,还要引入校外优秀人才,包括高层次人才及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型人才等。在社会实践方面,要紧密联系社会各界,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思政育人的优势。例如:学校可以在英雄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英雄纪念馆,馆内相关负责人应当充分支持,并配置相应讲解人员,使学生更深入学习和了解榜样的优秀品质。可建立与其他高校的长期合作机制,创建互联、互通、互享的平台,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的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并在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的同时发现自身在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改进。

3. 推进育人力量的交流融合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这一工作的实现得益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较低。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主动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参与学生组织的活动、定期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等。关注现代年轻人关注的东西,如抖音、快手、B 站等娱乐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探究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结语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需要各方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协同育人模式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实现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提出了三条创新模式的建议,即优化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搭建协同育人的特色平台、丰富协同育人的内容供给,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未来开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机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皮革机制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