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亚文化视阈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0-01-10卢巧妹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亚文化话语价值观

卢巧妹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福建 泉州 362000)

一、青年亚文化的相关概念解读

(一)青年亚文化

亚文化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指代一群文化帮派。费克斯等人认为:“正如前缀sub 所示,亚文化是更广泛的文化内种种富有意味而别具一格的协商。他们同身处社会与历史大结构中的某些社会群体所遭际的特殊地位、暧昧状态与具体矛盾相应对。”[1]281亚文化群体往往处于社会边缘,他们通过服饰、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等亚文化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与诉求,来表达自身所塑造的价值观念,以获取他人的关注与认同。

(二)青年亚文化的特性

青年亚文化具有三个特性。一是“抵抗性”。青年借用亚文化的形式来表达对社会的看法,就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抵抗情绪,这使亚文化存在一定的越轨行为与倾向。作为次文化,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造成一定的抵抗性与冲击力,会对意识形态的构建造成困扰,同时也给价值观的塑造带来挑战。二是“风格化”。青年亚文化用特有的方式来彰显个性,如通过服装饰物、语言动作、生活方式、某种蕴含特定含义的物品等来表达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即建构风格。风格是“文化认同与社会定位得以协商与表达的方法手段”[1]279,不同的亚文化群体创造出不同的风格符号,表达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通过风格这一“意义地图” 来寻找具有共同价值追求与认同的文化群体。青年亚文化通过拼贴与表意实践两种方式来建构新的文化风格,赋予物品新的意义,产生对社会的抵抗意识,借以表达抵抗诉求,这是一种风格化的抵抗仪式。三是“边缘性”。“亚文化与社会中其他群体和共同体的不同在于,他们是(最普遍的情况是)背离或区别于现存社会规范的群体。”[2]41不管是亚文化的对象还是形式,与主流文化相比,它们都处于社会边缘。处于社会边缘和弱势地位的群体,在社会特定的规则秩序下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不遵从社会规则,从而被贴上了越轨的标签,成为局外人,他们的行为模式也成为挑战权威的越轨行为。

二、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是青年的聚集地,大学阶段也是青年塑造正确“三观” 的重要阶段,各高校都需要重视青年亚文化的影响,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

(一)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以讲授法为主,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单纯的理论讲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教师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借用青年亚文化合理的表达方式和载体形式,将思政理论、主流文化、时政热点等以青年亚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如运用嘻哈、快闪、抖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呈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授课与被动式接受模式,使思政教学与时俱进,充满趣味性,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3]“话语体系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密码,蕴含着一个民族国家特定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4]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话语体系是传递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统一的规范性与政治性,在内容层面更展现出严肃性与正统性,形式上较为单一。这就使高校大学生形成了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呆板、枯燥、无趣的刻板印象,从而对其产生排斥感与厌恶感。青年亚文化主要围绕着青年的生活,用他们的话语来表达青年的诉求。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是青年大学生,这与亚文化的接受群体是重合的,对象的一致性决定了在思政教育中引用亚文化的话语表达方式,更贴近学生群体,更易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为此,可以借鉴青年亚文化幽默诙谐的话语风格与建构方式,将青年亚文化开放的生活话语与思政教育的理论话语相结合,既接地气,又不失严肃性,在一定程度上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时俱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

(二)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

1.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负面影响

青年亚文化深受大学生喜爱,但对学生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亚文化的多元化价值追求使大学生面临多种价值选择而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一些不经筛选的错误价值观也通过互联网得到放大式传播。另一方面,青年亚文化会致使大学生理想信念弱化。亚文化是具有边缘性与抵抗性的次文化形态,其背后所隐含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人生观,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理想信念,如有的青年借用亚文化的虚假性快感来麻痹自己,有的则选择用亚文化来批判现实。

2. 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

青年亚文化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其传递的内容和价值观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在传播过程中,精华与糟粕并存,西方文化打破地域限制影响着我国青年思想,网络上的“三俗” 文化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造成了冲击,这使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纷繁复杂,由于缺少社会阅历,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在亚文化的影响下易盲目跟风,迷失方向。因此,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青年亚文化影响的措施

(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传播过程中影响大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判断,这需要思政工作者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教育活动,如学习先进榜样的优秀事迹,结合专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加强大学生对其的情感认同,并将其融入行为习惯。其次,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解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价值观辨别能力,使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辩证看待青年亚文化的影响。再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培育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二)打造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坚守高校政治教育主阵地

首先,思政工作者需要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思想素质,做一名“信仰坚定、学识渊博、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其次,思政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政理论与中国好故事的素材相融合,利用青年亚文化提供的新形式传播中国好声音,构建既接地气又具有正能量的思政话语体系,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魅力来引导青年亚文化。再次,思政教师要创新思政理论课的授课模式,借用信息化平台与青年亚文化形式,打造更高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思政课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坚守高校政治教育主阵地。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良好的环境能够使人保持心情愉悦,孕育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而糟糕的环境则可能使人萎靡不振,滋生消极厌世的悲观情绪,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作出错误的人生判断。因此,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好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强高校思政第二课堂的活跃度,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其次,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融入校史、校训等学校人文、精神层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再次,高校要重视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关注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依托大众传媒平台,弘扬主旋律,充分挖掘校园中优秀学生的先进事例,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用学生身边的故事激励学生,营造好学修德的校园环境。

猜你喜欢

亚文化话语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网络亚文化群体间关系及影响因素探析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把脉“腐败亚文化”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