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路上书写巾帼志
——记大石桥市建一镇铜匠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孙涛

2020-01-10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24期
关键词:盛京驻村村民

铜匠峪村位于营口大石桥市建一镇西北部,由4个自然村组成,有765户、2724人,人多地少。村民生产观念落后,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农业发展动力不足,这些都成为铜匠峪村脱贫致富、振兴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动力

驻村伊始,孙涛了解到,铜匠峪村的年轻党员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党员年龄偏大,党组织力量薄弱、组织涣散,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决胜脱贫攻坚,必须先建强战斗堡垒。”驻村伊始,孙涛决定先把党建工作抓起来,带领党员把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她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种方式对党员干部和村党组织进行整顿提升,引导党员转作风、亮身份、树形象,切实增强了每一名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此外,铜匠峪村开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一审两公开”等制度,并完善党务村务相关制度16项,下大力气进行党建阵地建设……通过一系列党建工作“组合拳”,铜匠峪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

倾尽全力帮村民解难纾困

在走访过程中,孙涛了解到铜匠峪村谷森中草药合作社种植的黄芪、藁本等中药材严重滞销,积压总量达3000多公斤,涉及27户村民的切身利益。孙涛心急如焚,即刻寻求“娘家人”支持,通过乡村广播涉农节目发布销售信息,积极对接沈阳中药材批发商……很快,积压的黄芪销售一空。

同样面临销售难题的还有村民种的大白菜。2018年6月,树宇蔬菜合作社种的90亩反季大白菜喜获丰收,可令人头疼的是天气渐热,近50万公斤的大白菜还没有找到销路,眼看就要烂到地里,合作社和村民再次把希望寄托在孙涛身上。带着村民的信任和期盼,孙涛连夜赶回辽宁广播电视台,亲自编辑、监制销售信息,通过各种关系联系酸菜加工厂,将大白菜全部销售出去,为村民减少损失20多万元。

“驻村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情系群众、真心济困,是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孙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老党员闫增春患脑血栓后遗症,走路困难,老伴儿瘫痪在床多年,其儿子是家中唯一劳动力,不承想也患上疾病,因无钱看病,生命危在旦夕。孙涛得知情况后,向各方求助,通过营口电视台播出闫增春家的紧急情况,向社会广泛求助,并号召村里党员干部为其捐款,终于为闫增春的儿子筹集了3万多元治疗费用。

铜匠峪村小学建于2004年,因年久失修,学校墙壁发霉粉化,部分墙皮脱落。教室里没有暖气,需要生炉子取暖,整个墙面都被熏黑了。孙涛还了解到,校内有一些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打算辍学。为让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孙涛与公益组织“云益青少年服务发展中心”和“春荷爱心公益助学联盟”联系,使7个孩子得到了长期的爱心资助。此外,孙涛发动辽宁广播电视台的青年职工为孩子们献爱心,并通过多档电视节目向社会呼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很快,方林装饰集团投资17万元,加班加点施工7天,将整个学校教室和走廊的墙面翻修一新;一些企业主动向在校学生捐赠新校服、新书包和新文具;辽宁广播电视台教育青少频道成长分享类节目《我要大声说》栏目组推出暑期特别节目——《远山的课堂》,带着城市孩子走进铜匠峪小学,与农村孩子一起互动……

铜匠峪村村民过去长期饮用地表水,因矿山开采污染严重,直接影响着村民身体健康。为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孙涛数次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10月,有关部门为铜匠峪村打了两眼深井,村民终于喝上了安全放心的水。

特色产业托起百姓小康梦想

孙涛(中)帮助种植户为蓝莓盖上“棉被”

“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永久脱贫。”驻村后,孙涛得知村集体经济果蔬大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资金难题,便多次与有关部门协调落实扶持资金。2018年9月,铜匠峪村果蔬扶贫基地终于建设完工,3000延长米的27栋冷棚和1栋暖棚林立其间,并建有恒温库、看护房、灌溉机井、作业路等配套设施。2018年年底,大棚年产值约13万元,纯收入6万元。

在孙涛的建议下,2019年春,村“两委”班子成员与村民代表经过多次考察调研,引进了蓖麻种植养蚕项目,通过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利用蓖麻叶养蚕,避开对山林地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目前,铜匠峪村已种植蓖麻150亩,预计每亩净利润2500元以上。

扶贫路上没有男女之分,只有敢闯硬拼、攻坚克难的勇士。所以,对于第一书记而言,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高质量、高效率、按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上级组织、向铜匠峪村百姓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

——摘自孙涛驻村日记

铜匠峪村有妇女1200多人,许多妇女都掌握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技能。孙涛经过考察后,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手工业,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盛京满绣第四代传承人杨晓桐免费对铜匠峪村的妇女进行制作技艺培训。孙涛还着力打造“盛京满绣扶贫车间”,通过“政策支持+绣工培训+绣工技术入股+产品回收”的运作模式开展工作,绣工经培训合格后签订劳务合同,日工资不低于70元。孙涛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建设“盛京满绣扶贫车间”,为绣工们打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产环境。如今,铜匠峪村的妇女大多有了一技之长,“带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对生活有了更美好的向往。2019年1月,铜匠峪村在营口市博物馆举办了“锦绣乡村,盛京满绣营口扶贫车间跨年展”。铜匠峪村妇女刘红还走上大石桥市职业中专的讲台,传授满绣技艺。

谈起下一步打算,孙涛自信满满:“我要将盛京满绣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铜匠峪村打造成盛京满绣民俗村。”

猜你喜欢

盛京驻村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驻村博士
盛京银行:报表里还藏着多少不良资产?
清帝东巡盛京之表象、本真与遗留之史迹、诗赋、文著新论
朝鲜朝使臣所见清代东北盛京
驻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