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选线方案优化研究
——以玉林至湛江高速公路(广西段)部分标段为例
2020-01-09崔精,黄伟
崔 精, 黄 伟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6)
0 引 言
原有玉林至湛江公路承担着玉林-湛江、玉林-陆川的双重交通压力,自其建成以来交通量增长很快,现有交通量已达到饱和状态,不能适应交通需求。现有公路存在通行能力不足、混合交通严重、沿线街道化严重、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同时由于陆川县从事货运车辆较多、重车比重较高,路面损坏严重,道路不堪重负,建成二级公路后已经历多次大规模维修,已严重影响和制约沿线区域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现拟建一条新的玉林至湛江高速公路(广西段)项目,分析玉林市地形地貌、地质特征,阐述该地形地貌下路线选线原则与特点,通过对工可推荐方案进行仔细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对工可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定了路线走向及路线通过方式,该路线设计有效提高公路通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及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起着重要作用。
1 路线沿线地形地貌特征
1.1 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市陆川县和博白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相对不太复杂,沿线地貌单元主要有构造剥蚀残丘岗地地貌、构造剥蚀低丘地貌以及构造剥蚀中丘地貌三种。①残丘岗地地貌:海拔不超过150 m,相对高差不超过40 m的低丘缓坡地带;②低丘地貌:海拔小于200 m,相对高差在40~100 m的地带;③中丘地貌:海拔200~300 m,相对高差不超过100 m的地带。总体说来,本项目自北向南地形相对平缓,大部分路段为微丘地形,地形条件对路线走向的影响较小。
1.2 地质构造
1.3 地层岩性
本项目路线走廊带内分布有沉积岩和岩浆岩两大类,沉积岩主要分布在起点-MK18+320段;其余基本为岩浆岩,以花岗岩类为主。
2 路线布设原则
(1)公路路线设计应贯彻“满足功能、降低造价、节约土地、平顺安全、服务经济、减少争议”的指导原则,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1]。
(2)本项目横贯广西区东南部,丘陵、山地交错分布,针对地形、地质及不良地质区等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技术指标。
微丘区平面布设在避免侵占大面积水塘、河道沟渠及避免分割村庄的基础上,宜适当加大平面线性指标,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纵面在满足设置涵洞通道净空要求、方便当地居民出行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填土高度,降低微丘区借方取土难度、减少占地;丘陵区平面布设需结合岗丘地形、地方路网、房屋及沟渠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控制填挖,尽量减小对地方的干扰;路线经过城镇路段时,宜考虑适当绕行,尽可能减小对现有城区及规划的干扰;山地段应加强填方路堤与桥梁及高边坡与隧道方案的比选工作,在安全可行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规模,并注意减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性研究,在设计中树立“用户第一,行者为本”的新理念。从用路者的角度出发,在不过多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较高的超高及视距等技术指标,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4)路线方案设计时除了依据地形、地质条件选线外,还要针对沿线社会条件、城镇规划布局、管道的布设、路网规划、占地、环保、工程规模及行车安全性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多方案比选[2],使路线尽量少占用耕地,减小对当地规划发展、用地、水利设施的影响。
路线设计时要重点把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路线平纵指标的灵活运用,充分重视公路自身线形协调设计、公路线形与结构物协调设计、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并以运行车速进行安全检验,在路线布设过程中,充分贯彻本项目总体设计原则。合理利用技术指标,尽量少占耕地,减少拆迁,努力使公路与沿线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和谐。在满足技术标准、不过多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适当改善技术指标,以保证车辆行车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公路的整体使用质量。
3 工可路线方案简介及优化
3.1 工可路线方案简介
初步设计阶段在对工可确定的路线走廊带、推荐方案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范围地形选线、地质调绘和实地勘察,综合考虑,比选论证,由于M+G+A+K 线走廊带方案建设里程、运营里程均相对短,投资最省,且能让较多的居民受益,对地方产业园经济的带动作用最强,与铁路干扰次数相对少,也符合地方政府意见,因此,认为工可阶段本项目推荐M+G+A+K 线走廊带方案基本合理。
3.2 对工可路线推荐方案局部调整情况介绍
初步设计路线方案是以工可推荐方案为基础优化而成,局部路段对工可方案确定的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对工可推荐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勘测调查,部分段落进行了优化比选。具体优化情况如下:
(1)陆川北互通段。在陆川北互通段,工可方案与220 kV高压线路交角较小,且在布设陆川北互通处,主线距离220 kV高压线塔均较近,存在安全隐患。初步设计阶段,将该段线位向左侧移动约100 m,将主线与220 kV高压线路交角增大,同时将工可主线R-1 100 m圆曲线半径优化为R-1 800 m,改善了平面指标,互通连接线也缩短约100 m。如图1所示。
图1 陆川北互通段
(2)石铲水库段。在石铲水库段,工可方案从220 kV高压线中间穿过,需进行拆除改移,同时设置了180 m连拱隧道,运营期间的管理养护费用较高。初步设计阶段,将该段工可线位沿石铲水库下游通过,将线位控制在石铲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外,设置桥梁通过,线位避开的大部分的220 kV高压线塔,取消了180 m连拱隧道,同时将工可主线R-1 500 m圆曲线半径优化为R-2 000 m,改善了平面指标。避免高速公路施工和运营期间对石铲水库水源区保护区的污染,防止对水库上游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效避让两排高压线走廊,保障高速公路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安全。如图2所示。
图2 石铲水库段
(3)陆川打靶场段。工可路线方案从陆川打靶场中穿过,同时与220 kV高压线交叉角度较小,需拆除4根高压铁塔及前后的高压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将该段线位进行了优化,线位避开了陆川打靶场和220 kV高压线塔,同时将工可主线R-1 100 m圆曲线半径优化为R-5 520 m+直线,改善了平面指标,缩短路线里程约100 m。如图3所示。
图3 陆川打靶场段
(4)陆川南互通段。在陆川南互通段,工可方案从两排并行的220kV高压线沿线和中间穿过,对该段范围的220 kV高压线塔影响较大,需大部分的拆除改移,同时需拆迁一处大型的养猪场,陆川南互通布设条件较差,且连接线较长。初步设计阶段,将该段线位向左侧移动约300 m,线位完全避开了220 kV高压线塔,避免了对大型的养猪场的拆迁,同时将工可主线两处R-1 500 m圆曲线半径优化为R-2 200 m,改善了平面指标,互通连接线缩短约250 m。如图4所示。
图4 陆川南互通段
(5)大桥枢纽互通段。在大桥枢纽互通段,工可方案从两排并行的220 kV高压线沿线和中间穿过,对该段范围的220 kV高压线塔影响较大,需大部分的拆除改移,同时该处为本项目与浦北至北流高速公路(可研阶段)交叉,设置大桥枢纽互通(本项目工程范围),互通布设条件较差。初步设计阶段,将该段线位向左侧移动约450 m,线位完全避开了220 kV高压线塔,并从合适位置下穿220 kV高压线,互通布设条件较好。如图5所示。
图5 大桥枢纽互通段
4 结束语
基于某公路建成以来,现有交通量已达到饱和状态,不能适应交通需求的问题,现拟建一条新的高速公路项目,以玉林至湛江高速公路(广西段)工程为例,分析了玉林市地形地貌、地质特征,阐述了该地形地貌下路线选线原则与特点,通过对工可推荐方案进行仔细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对工可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定了路线走向及路线通过方式,该路线设计有效提高公路通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及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