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籍文献视域下“提要”的文脉源流与时代诠释

2020-01-09王振国宋咏梅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0年3期
关键词:源流治学书目

王 进,王振国,宋咏梅(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中国的典籍文献浩如烟海,传承了古代文明的精神成果。中国历代因应典籍的整理,遂有文献学的形成,复因文献书记的大量增加,为提升史料文献的实用性与读者使用的便利性,故有了“提要”的产生,以发挥解题钩玄、治学涉径的作用,因此,“提要”是一把开启书籍宝库的治学之钥。

1 古籍文献“提要”的文脉源流探析

1.1 历史缘起

撰写书目提要通常需要对于该类学科的图书文献或史传记载的人、事、物有深入了解,并非易事。提要又称为“解题”,所谓“解题”二字,顾名思义即是品题图书,日本文献学家小见山寿海曾言:“解题是一书一书比较详细的记载,也就是对每一种图书的品题解说。[1]“解题”正式作为图书目录上的名称,始于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亦有记述此内容:其例以历代典籍分为五十三类,各详其卷帙多少,撰人姓氏,而品题其得失,故曰解题。[2]《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目录丛书,其学术史价值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3]它的成书使得提要的撰写方式提升至更加精致的境界。“提要”的存在与编写成为中国古籍文献学的优良传统,不仅为读书人指引开启治学门径,对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也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因此“解题”之名又被称为“提要”并延用至今。

1.2 演变因子

“提要”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学术思想的提升,“王官之学”的限制逐渐被打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经历时代的更迭后,书目提要经历了创始、衰微、成熟、鼎盛的过程。

(1)创始阶段为西汉刘向创写叙录之后。《别录》《七略》应散失于唐末五代之乱,现在仅留下一些残篇佚文。二书不仅集中著录了西汉前的文献典籍,且每一书均有详细的叙录,此特点为后世奠基了书目提要的基础框架。

(2)衰微阶段表现为南朝王俭继承提倡刘向的叙录体提要的解题形式。王俭编《七志》记述作者的生平事迹,希望藉由介绍作者生平进而让人们了解原著文献的内容以及相关考证资料的文献,此种传录形式的提要可说是刘向叙录体提要中“推论其生平”的扩展。《七志》为私家撰书,至隋代仅有许善心撰《七林》一书,因此可知自魏晋南北朝迄隋代之际,当时的国家藏书文献大都没有撰写提要,留下的仅是“只记书名”等参考价值不高的簿录,故此时期书目提要亦最为衰微。

(3)成熟阶段表现为唐宋时期的文献学家以亲身实践巩固了书目提要的历史地位。唐代重视校书编目,当时提要书目代表作有《群书四部录》和《古今书录》二部书目。宋代提要书目全面发展并走向成熟,当时的图书机构藏书为学术活动提供了文献保障的功能,[4]文献撰写序言及提要蔚然成风,国家藏书如《崇文总目》《国史·艺文志》都有提要且已达到较高水平。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偏重书籍考订,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偏重版本叙述,各具特色,亦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此二部书目流传至今影响甚大,也为巩固提要书目著作在文献学史上的主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4)鼎盛阶段: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承上启下,将书目提要推至鼎盛,并成为传统提要书目的里程碑。元、明时期并无高质量的官修目录,也没有书目提要著作,明代唯一一部重要的目录《文渊阁书目》,其编制方法亦潦草疏漏,只录书名、册数,编者亦不能尽列。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是当今历史上最大、最有成就的提要书目,继其而后,涌现出众多著录范围更广且体例创新的私人题跋集和读书书目,将我国古代提要书目乃至古籍文献学推向鼎盛。

综上,“提要”创始于西汉《别录》,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大放异彩,加之清代学者的藏书之风盛行以及读书记、藏书志等体裁的出现,提要文献日益多样,学术研究价值也有所提升。

2 古籍文献“提要”的要义、种类与承继

2.1 内涵要义

每一项提要均有其编写记载的必要性,但其要义主要涵括:作者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想;叙述撰书的意旨及书之内容;阐释学术源流;评论书之得失与价值。提要透过作者生平事迹、学术生涯及论述著作的介绍,彰显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想;经由整理全书内容说明其著作及撰写体例,可与同类文献相互比较,从而了解其得失优劣与价值,并藉以辨别学术源流。近代历史学家陈垣所编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提要是规范严谨又切合通俗实用的参考实作,其全书三十五篇的提要内容大致分为十四项:书名(各家文献所记载的异名、略名)、卷数、著者(注重于学术思想方面)、版本(本书共有多少版本及各种版本的优劣)、体制、卷目、史料、内容、特色、后人对书籍的利用、得失、正本的勘误、后人利用书籍的误读、学术价值。[5]上述所列内容,并不是指每一书都具备了所有项目,仍需针对各书的需要而定,此说也正符合了郑樵《通志·校雠略》所说的书有应释与不应释论的宗旨。[6]阐释上述提要的相关内容之后,基于不同类型或不同宗旨的提要,其内容可能会有所偏重,随着时代的转变,由传统书目提要质变而来的文体,如志、题跋等文体虽和传统书目提要的形式不同,但它们从某种程度上也发挥了提要的作用,可供后人学习参考。

2.2 种类归属

我国古代的书目提要因校理典籍、保存文献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迄今,提要的种类呈现多重样态。就学科内容可分专科目录提要,如:小说提要、戏剧要籍解题、诗词提要及为大部丛书或专著所编写的提要等。提要种类多且用途各有差异,故撰写内容亦随其功用不同而异。依提要编修性质可分为官修及私撰,以书目提要体例可分为叙录体、传录体及辑录体,以书目提要撰述内容可分为著录作者年代及姓名、介绍作者生平等,以用途可分为读书记、题跋集与私人藏书志。演变至现代,书目提要种类又可分为叙述性提要、推荐性提要、学术性提要、罗列性提要及考证性提要等。虽然有诸多种类的提要,但其终究须有明确详实的记载,针对不同用途、类型、性质的图书而撰写书目提要,并非千篇一律或一成不变。

2.3 作用功效

“提要”可以考作者之行事、时代与学术的并行轨迹,提要的有无直接关系着文献的质量与价值。“提要”的另一个作用是辅助考证图书的著者情况、卷帙多少、辨别版本的真伪及考镜学术的源流等,对于已经失传的图书,透过提要可以了解原书的大致内容与性质。提要的撰述内容短者一百多字,长者可达二、三千字,且多考述作者的学术脉络,所以也如同是一篇简短的个人学术史。提要的产生和发展是书籍文献增多的必然结果,一部编写详明完善的书目提要不仅可完整保存历代文献的记载,对于后代治学论经的研究者亦有诸多裨益。

“提要”的存在与功用还在于能让学习者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7]以达到治学的目的。如此一编在手,书籍的内容、学术的得失及作者家世背景等皆可了然于心,有所依凭,而不致开卷茫然。透过“提要”整理书籍文献,揭示图书内容,不仅能记录和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更能反映当时的人文与时代背景,彰显历代的学术发展概要,善用提要能考古书篇目的分合。由于提要目录是中国古籍文献学中的优良传统,又因其撰写不易,历代所编撰的提要目录数量并不多,现今所存者为数亦少。正因提要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用,遂使得文献学能成为现今于学术领域与研究结构中的治学涉径之学。

3 古籍文献“提要”的体例诠释与思维应用

3.1 体例及其发展脉络

“提要”的体例在中国古籍文献发展史上主要有三类,分别为叙录体、传录体及辑录体。叙录体提要始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传录体提要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王俭的《七志》,此体例循西晋挚虞《文章志》的作法,也是刘向叙录体提要中“推论其生平”的扩展,偏重作者传记而不及其他。继王俭之后有阮孝绪《七录》,但其体例系继承刘歆《七略》作法,故亦属于叙录体书目提要,但《七录》的产生却可补充王俭《七志》撰写提要的不足。辑录体提要萌芽于佛经目录,始于梁朝释僧佑《出三藏记集》“总经序”的记述方法,将此辑录范围扩大并运用者,首推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为最典型的代表。叙录体、传录体和辑录体的产生均受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三种类型的提要在发展过程中截长补短,相互汇融。就其发展根源而言,传录体实质上是叙录体中介绍作者生平部分的发展和独立,辑录体广收各家学说的数据编辑法亦受叙录体全面论述书籍内容的影响,只不过改以不同形式的体现与应用,实际为殊途同归。

叙录体提要以其显著的客观性和书目资料的丰富性见长,[8]能全面呈现图书的内容、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及评价学术源流,但由于篇幅过大易落入俗套。传录体提要虽能详尽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亦能藉此而展现图书的重点内容,但却无法全面论述作者著作的意图与学术价值。辑录体提要搜罗资料较为丰富,利于读者考证之用,也使此类书目提要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然论说众多,内容亦有许多相同,故重复现象颇多,又因其过于繁琐庞大,故比较适用于专科性文献编制,对于综合性文献而言,则较不适用,再因其参考性高、专业性强,故此类书目提要对于专业需求性强的学者及研究人员则能提供许多助益,对于通俗性的大众读者而言则不尽然。

3.2 撰写“提要”的思维方法

古代的提要虽然称名不一,但多把文本视为体验的对象,具有明显的主体维度。[9]①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提要的撰写主要是将图书文献内容进行介绍或评述以传达给读者,故文字需精炼,论述不宜冗长、隐晦奥涩,一篇好的提要需做到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掌握住重点,此重点可能是原典中的某一论点,亦可能是其中的简短话语,故撰写提要前要仔细阅读原典内容、序跋、附录等。② 评述需要中立客观。提要的撰写须中立客观、公平公正,根据学术的实有视角来确实、忠实地呈现图书文献的内容与特点,不可有偏狭门户之见及拘泥于个人兴趣的主观意见。③ 依据形式,突出重点。撰写提要需视其用途及性质,由于提要具有多种功用及类型,故撰写时不能千篇一律,须根据原典不同的情况与性质及读者的需求来编写,使提要详略得当、灵活生动。

提要撰写的思维理路需重视如下要素:① 一书之内容,包括书名含义、著书要旨、中心思想、内容梗概、学术源流、风格特色、书的价值、地位和影响等;② 作者生平,包括姓名爵里、生卒年代、生平事迹、思想观点、学术师承、创作风格、治学方法及学术地位等;③ 版本源流,包括图书版本、刊刻源流及书籍真伪等;④ 善用概括性的语言论述编写,以掌握典籍文献的主旨、中心思想、精要论点及主要特色,并依据撰写提要的性质、形式以突出其重点。总之,提要撰写的思维精神要求从阅读原典文献开始,其前言、序跋、目次、后记及附录等均需阅读挖掘,[10]同时,结合图书文献的性质特点,抱持中肯客观的态度,以简明扼要的字句提纲挈领地撰写论述,力求准确、忠实呈现,切忌冗长、离题及言之无物。

撰写提要常见的方法有三类。其一,提要编写者依据图书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阐释,但前提条件是编撰者除了要对该类图书文献及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外,亦能融会贯通内容主旨,如此在撰写提要时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图书文献的本质特征。此法即是叙录体最根本的撰写方式。其二,辑录原书序跋及其他图书文献相关著述,以明学术源流、以示著述宗旨。此类方法立基于图书文献的存有量,揭示的内容涵盖性广,能使读者通晓各家之说,利于考证,亦由于专业性强,有利于学术专科的深入研究。其三,摘录图书文献中的佳言妙语以突显其重点。藉由这些文句的摘录运用显出该图书内容的学术特色与创新之处。

编撰提要除掌握上述方法外,每一句话、每一件事的论述均须有所根据,对于准确性的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有时代特色,随着时代潮流的脉动添其新意,并非一味沿袭旧说;亦须彰显其重点,论述的铺陈、主次结构的安排比例均须调配得宜。现代书目提要的撰写方式仍以说明著书之旨、介绍作者、图书内容和学术价值为主,可根据图书前言、后记或内容简介摘取最能反映图书内容的部分并组织成短文。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理论性图书和学术著作,则需仔细分析前言,并对其所阐释的观点加以评价,内容必需与原书实际相符合,言简意赅。

总之,撰写提要除了文字简明扼要、彰显重点外,形式多变、灵活生动以及不落俗套亦是其基本要义。若以现代书目提要的撰写而言,则还要增加一项因素,即提要的撰写需有实时性,因信息时代图书数据出版更新迅速,属于新书内容介绍或具时效性的信息类提要书目,其编写和出版亦需迅速,否则就会降低此类书目提要的价值性。

4 结语

古籍文献“提要”的学术功用可延展于图书编辑、图书出版发行、书目编制、图书编目、图书宣传、古籍整理、读书治学以及科学研究之中。历代以来,提要不仅于文献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于治学方面的影响更为大家所重视,如梁启超曾言,“载籍浩博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尽藏、所能尽读。浏览诸录,可以知古人著作之大凡。有题解者,读其解题,虽未睹其原书,亦可知梗概。”[11]因此,要能够达到让读者未目睹其原书也可知梗概的目的,提要的有无与好坏实乃关键。

书目提要以揭示图书内容、著书要旨等特征并能发挥读书治学之效为宗旨。及至今日,传承中国古典书目提要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叙录体的撰写方式,不仅有益于读书治学,若将其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更能以科学化、数字化的方式保存文献。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目提要的撰写也衍生出诸多新的体例范式,如推荐性提要、叙述性提要、学术性提要、罗列性提要及考证性提要等。

古籍文献中的提要是一个传统又新颖的主题,需要注意的是,推陈出新仍须以前人的学术积淀为基点。虽然提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发展亦需随时代变化而加以创新求变。提要只有引领文献相关学科的潮流,才能切实充当大众读者的顾问与科研治学的向导,当下应该重视对提要的研究,充实其内容,改善其撰述方式,使之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源流治学书目
论影雕的源流与雕刻构图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源流》前进
从《中庸》治学观浅谈党史学习的方法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水痘源流考
分期付款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