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大选结果及未来政治生态演变分析
2020-01-09李超
■ 李超
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与前行政部门负责人赖清德搭档,迅速扭转“九合一”选举的不利局面,获得817万零186票,战胜国民党籍候选人韩国瑜与张善政组合(552万2119票),和第5次角逐大选的宋楚瑜与余湘组合(60万8590票),以57.1%得票率创历史最高得票纪录当选。选后的台湾政坛,政治生态已发生重大转变。国民党未能延续“九合一”选举的声势,“韩流”在短短一年内迅速归于衰亡,韩国瑜从“一人救全党”到“一人拖累全党”,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韩国瑜的个人因素
韩国瑜参选正当性不足。韩国瑜就任高雄市市长后,7天港、澳、深、厦之行为高雄农渔产品赢得54亿元新台币订单和其他众多利好,初步践行“货出得去,人进得来”竞选理念,韩国瑜的声势也迎来最高峰。然而,面对纷纷扰扰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党内初选,韩国瑜在欲望面前冲昏了头脑,发表了充满野心、矛盾重重却又攻击性十足的“五点声明”。韩国瑜甫一当选高雄市市长便冀图台湾地区领导人之位,他的言行迅速遭到党内外各方质疑,尤其在因不满民进党高雄施政转而支持韩国瑜的高雄市民看来,韩国瑜的野心无疑是一种背叛,国民党也再度深陷不深耕南部的争议。一夕之间,“韩流”基本盘遭遇腐蚀,韩国瑜的声势迎来由盛转衰的拐点,王金平、杨秋兴、郭台铭等众多“九合一”选举时的支持者离他而去。整个选战期间,参选的正当性不足、“落跑市长”成为制约韩国瑜选情的最大痼疾。
韩国瑜天马行空的政见无法说服选民。竞选高雄市市长时,韩国瑜抛出众多吸引眼球的政见,迪士尼、爱情摩天轮、太平岛挖石油、赛马产业等。当选后,面对高雄市民的殷切期盼,以上政见不仅未有任何落实,面对高雄市议员有关自由经济示范区质询时,韩国瑜连“何为自由经济示范区”都无法回答,进一步坐实了自己“草包”的形象,所谓“高雄发大财”和“非典型政治人物”更是成为一种讽刺。这种不切实际、口号式的画大饼,在“九合一”选举或许由于新鲜而达到催眠效果,但屡次三番、花样百出,却只会增加选民的厌恶。因而在选前政策辩论期间,蔡英文和绿营媒体多次抨击韩国瑜“天马行空地开政策支票”“没有带领‘国家’的能力”,直击选民内心,使韩国瑜在知识选民和青年群体中的支持度跌落谷底。
韩国瑜个人、家庭负面信息不断曝出。韩国瑜凭借一己之力带领国民党在全台湾上演“绿地变蓝天”大戏,2020年大选当中,面对韩国瑜的再次出征,民进党及其附属力量严阵以待,全力出击,防止绿营更大层面的溃败。民进党利用执政优势,调动各方面力量,挖掘韩国瑜历史,跟踪韩国瑜行程。选举操作下,韩国瑜及其家人大量个人信息被挖出,酗酒、农舍违建等负面信息层出不穷,妻子李佳芬也因为密集的辅选行程被绿营批评为“夫人干政”。虽然很多信息事后被证明为绿营的蓄意抹黑、乌龙爆料,但无可避免,韩国瑜的形象已遭受严重影响。
二、韩国瑜失败的其他因素
国民党主席吴敦义私心自用陷国民党于内乱。整个2020年大选,国民党主席吴敦义的私心自用和充满政治算计,是国民党面对全民讨厌民进党的大好局面却未能胜选的根本原因。早在国民党确定初选制度时,党内各派系围绕参选人的出线方式便争论不休。当时仍有意台湾地区领导人大位的吴敦义,为打压竞争对手、民调远胜于自己的朱立伦,对外放出“不排除征召”的风声,为日后蓝营的分裂埋下祸根。嗅到机会的“韩粉”因而爆发拱韩声浪,为了打压韩国瑜,吴敦义又拉鸿海集团掌门人郭台铭加入战局,意图依靠郭台铭的影响力打消韩国瑜出战的念头。一方面,韩国瑜携广大“韩粉”逼迫党中央为自己参加初选解套,另一方面郭台铭坚持不退,蓝营分裂自此开始,“郭粉”与“韩粉”的决裂严重削弱了国民党的声势和战斗力。而在后期国民党提交不分区民意代表候选名单时,吴敦义为实现进入立法机构角逐立法部门负责人的目的,坚决把自己排入安全名单,引发国民党内“挺吴”与“反吴”之争,国民党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形象再度深入人心,严重影响外界观感,致使国民党对中间选民选票吸引力不足。
“韩粉”的攻击性令韩国瑜四处树敌。初选过程中,“韩粉”与“郭粉”互相攻击,酿成了国民党内的最大分裂。特别是“韩粉”,虽然忠诚度高,但也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对其他候选人及其支持者的网络谩骂、围剿时有发生。韩国瑜团队核心成员孙大千、王鸿薇等人也常以“倾听庶民声音”为名,胁迫党中央决策。“韩粉”表现出“非韩不可”“非韩不投”的态势引发民众反感,大量中间人士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名人纷纷离韩而去,并在网络公开“韩粉”的出格行为,给韩国瑜声誉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初选过后,王金平迟迟未能归队,郭台铭退出国民党选择与柯文哲、亲民党合作。咄咄逼人的“韩粉”和一场并不公平的初选为国民党选后整合带来严重困难。
宋楚瑜参选造成泛蓝阵营分裂。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为拉抬亲民党选情,第5次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在2016年选举中,宋楚瑜、徐欣莹组合在国民党受执政拖累声势最低潮以及爆发“换柱风波”之际,一举获得157万票,得票率冲高到12.84%,最大化地吸收了不满国民党的泛蓝选民选票。2020年大选,政治影响力日益势衰的宋楚瑜再次瞅准蓝营内部不满韩国瑜出线,以及郭台铭离开国民党需要寻找其他政治舞台的机会,再次出征以提高亲民党政党票。虽然宋楚瑜近来游走于蓝绿之间,与泛蓝阵营已越走越远,但只要宋楚瑜反对“台独”,他的参选对国民党的影响就大于民进党。虽然最终选举结果宋楚瑜仅赢得约60万票,但在竞选期间,宋楚瑜对于韩国瑜、国民党火力全开,相比于民进党的攻击,这种来自同一阵营的批评更能强化选民对韩国瑜的负面印象,对韩国瑜选情所造成的间接影响,远比宋楚瑜直接获取的60万票多。
民进党推出“蔡赖配”重塑团结局面。“九合一”选后,泛绿阵营爆发严重分裂,“独”派阵营公开要求蔡英文放弃连任为惨败负责。民进党初选伊始,曾任蔡英文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赖清德以近乎突袭的方式登记参选,惊爆台湾政坛。遭遇连任挑战的蔡英文不顾公平正义原则,挟持民进党中央通过延迟初选时程、更改民调方式、网军霸凌赖清德等手段,终于赢得党内初选。蔡英文、赖清德之间的激烈博弈,以及蔡英文吃相难看的操作方式,很多人认为对民进党2020年大选造成冲击,但民进党再次展现自愈力极强的特点,初选过后,党内众派系、大佬唯蔡英文是从,而“蔡赖配”的形成则标志着民进党整合完成。民进党以最快的速度将战线从初选的内部竞争转移到对外的同国民党选战上来,所呈现的团结气象形成强大战斗力,一举扭转“九合一”选后绿营上下奄奄一息、信心不足的衰弱局面,同泛蓝阵营的分裂形成鲜明对比,蓝绿声势慢慢翻转。
蔡英文掌握执政资源,穷尽一切手段为选举助力。与韩国瑜任高雄市市长的包袱不同,蔡英文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不仅不需要请假投入大选,反而可以直接利用公务行程,开展竞选动作。选前一年,蔡英文当局陆续推出各种惠民举措,达到“政策买票”的目的。秋冬旅游补贴、计程车换车补贴、婚育补贴、提高老农补贴、夜市消费补贴、旅游车燃油补贴、高铁延伸线费用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与韩国瑜团队空口的未来许诺相比,蔡英文释放的实质性利好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助于选民暂时消除对过去4年民进党施政的不满,并最终影响投票行为。而对于公众的批评,蔡英文利用法律手段,以打击假信息名义,约谈、侦办相关当事人,使社会噤声。蔡英文还利用行政资源,豢养网军,通过网络带风向、抹黑栽赃等方式,营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氛围。在党、政、法多种机器综合运用之下,韩国瑜民调趋于崩盘。
外部因素的影响。美国等境外势力在台湾地区选举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台湾政坛各阵营亦把获得美国支持作为政治资本对外宣传。对于美国来说,“亲美”的台湾当局以及僵持的两岸关系在中美竞争中最符合美国利益。因而,美国通过多项所谓“友台”法案、增加对台军售等渗透台湾选举,形塑对蔡英文、民进党的支持。在台湾社会存在“亲美”“崇美”“依美”的大环境下,美国因素显然成为蔡英文的加分项。另外,在境外势力策动之下,香港爆发了激烈、持久的反修例事件。经过绿营媒体的加工、扭曲,台湾社会普遍存在对香港反修例事件真相的误解和对事件原因的深层次思考。以“抗中”为选举策略主轴的蔡英文当然不会放过攫取利益的机会,如捡到枪般疯狂攻击“一国两制”,攻击国民党“亲中卖台”,将选举拔高到选“国家”、制度或“保台”与“卖台”之争。面对绿营的抹黑、抹红,韩国瑜及其他国民党台面上的政治人物不仅未向台湾社会厘清香港反修例事件的真相,反而附和民进党声援反修例暴徒,指责祖国大陆限缩香港民主自由。此举恰好落入民进党的圈套,依靠攻击祖国大陆打选战,国民党在吸票能力上永远不如民进党。在本属自身优势的两岸关系层面,国民党反而融入民进党的选战节奏中,最后选举失利当属必然。
三、蔡英文第二任期可能采取的政策方向
更加激烈的“抗中”和渐趋显性的“台独”政策。毫无疑问,民进党是追求“台独”的政党,蔡英文、赖清德是追求“台独”的政客。早在2016年大选期间,蔡英文为避免重蹈2012年败在“两岸关系”这“最后一哩路”的覆辙,喊出“维持现状”的两岸政策方向,以最大程度吸引中间选民。蔡英文虽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但也在就任之初对外宣示“承认‘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在“维持现状”的外衣下,蔡英文通过推出“新南向政策”、修改历史课纲、限缩两岸交流、政治追杀统派人士、“废省”等举措,以较为隐性的方式追求“渐进式台独”,以防引起民意反弹。从2020年大选看,主打“抗中”却能胜选,有所谓民意支撑以及没有连任压力的蔡英文必然会在第二任期不断挑衅祖国大陆,通过司法、行政、防务等手段,全方位、更加直接、更为明显的“去中国化”,加快“台独”步伐,两岸关系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更加激烈的政治追杀清算国民党。政治追杀国民党,使国民党小党化、泡沫化,是民进党执政当局重要任务之一。蔡英文第一任期,台湾立法机构虽然通过“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促进转型正义条例”,行政部门亦成立“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但碍于民众观感,民进党斗争国民党的方式仍然以冻结国民党党产、污名化国民党历史等外界预料之内的方式为主。特别是“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爆发张天钦“东厂”风波后,所属业务基本停滞。但在蔡英文第二任期,为实现民进党在岛内政坛的一党独大,避免未来出现类似“韩流”现象挑战民进党执政,民进党当局定会更加激烈地清算国民党,利用上述“条例”、机构以及近期通过的“国安五法”“反渗透法”等,严厉“司法”,围剿国民党及其支持者,形成社会的寒蝉效应,使国民党难以东山再起。
更加彻底地倒向美国,充当西方对抗中国大陆的马前卒。台湾当局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执政,对于“亲美”的外事政策理念则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国民党不会利用美国挑衅祖国大陆,而民进党则乐于充当棋子,无条件配合美国同中国大陆的竞争战略,以换取美国对民进党当局的支持。过去4年,蔡英文在“印太战略”、中美贸易战、香港反修例事件等同美国亦步亦趋,而美国也确实给予台湾当局一些口头上的支持以作为蔡英文对内炫耀的资本。在其他外事处境屡屡受阻、全面萎缩情况下,蔡英文需要维持美台之间形式上的友好以获取选民支持。2020年,美国亦将迎来总统大选。蔡英文为获取新一届美国政府对于民进党的认可,延续美台之间所谓的“紧密”关系,必将更加全面彻底地倒向美国,充当西方对抗中国大陆的“马前卒”。蔡英文与新任美国当局或许会利用已经通过的“台湾旅行法”“台北法案”等做出前所未有的挑衅动作,以试探中国大陆的底线,增加美国在同中国大陆贸易谈判中的筹码。
四、台湾未来政治生态走向
民进党政党支持度将快速下滑。蔡英文虽然在选举中以260余万票优势战胜国民党候选人,但恰如“九合一”选举国民党胜选并非因为自身受到选民喜爱,而是受益于“全民讨厌民进党”的氛围,蔡英文胜选也不是因为民进党重新赢得选民认可,而是岛内社会存在“不满韩国瑜”的声浪。这一点,从两党所获政党票以及不分区民意代表席次可以看出。蔡英文在“九合一”选举失败后并无明显的改革举措,反而逆“公投”结果强推“同婚专法”,而且仅靠“抗中”民粹堆起的支持度无法维持长久,民众终究要回归现实经济生活层面。事实上,从陈水扁第二任期爆发的“百万人倒扁运动”、马英九第二任期爆发的“太阳花学运”观察,民众对于领导人的第二任期会更为严苛,也更没有耐心,所有的施政不力都会被放大检视。已经没有政治人物保鲜期和蜜月期的蔡英文如果无法快速推动台湾经济发展、实质改善民众生活,那么她所带领的执政团队也会很快步陈水扁、马英九后尘,被民意所吞噬。然而,在无法化解两岸关系僵局、给台湾企业带来巨大优惠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都面临到期的情况下,寄希望于蔡英文当局能够化解台湾经济困局,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民进党的政党支持度将快速迎来下跌。
国民党的气势将逐步迎来反弹。国民党手握“九合一”选举台湾“绿地”变“蓝天”的大好局面,却仍然未能把握机会,重返执政舞台,这是由多种内外因素造成的。面对基层民众寄予的希望,国民党未能展现新的气象,党内仍然一副老气横秋、各怀鬼胎的复杂局面,无法进一步提升自身政党形象,此为内因。香港反修例事件的发生为蔡英文操作“抗中”提供了依附,使台湾社会关注的焦点由经济民生转移到虚无缥缈的意识形态,蔡英文施政的无能得以暂时被忽略,此为外因。但在蔡英文第二任期,她的政绩将会重新被检视,倘若岛内观光产业惨淡、农渔产品缺乏销路、空污等现象没有明显改善,“换党做做看”心理将会成为岛内主流,没有执政包袱拖累的国民党气势将会逐步反弹,台湾政坛也将在“政党比烂”的宿命中开启一个新的轮回。
国民党内部将发生权力重组。选举操盘手为选举失利买单是政坛行之已久的惯例。吴敦义作为国民党主席,在“九合一”选举时期即被批评为“无主席”,只不过国民党大胜一时掩盖了吴敦义的无能。2020年大选,国民党领导层的昏庸和吴敦义的私心引发了党内围绕初选机制、不分区民意代表名单的内乱,重伤国民党形象,也为韩国瑜最终败选埋下伏笔。选举过后,吴敦义率副主席、一级主管请辞,国民党内青壮派仍然不依不饶,逼吴敦义、吴斯怀等人辞去不分区民意代表资格。面对混乱低迷的局面,国民党内谁来接班的问题成为未来的焦点。韩国瑜败选后光环已经消退,参选党主席的正当性也已丧失,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应是回防高雄市防止被罢免。江启臣之后,未来对参选领导人仍有企图的朱立伦无疑是最为可能的人选。经2019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党内初选一战,朱立伦应已完全意识到担任党主席、居于党内核心领导层对于掌握话语权和制定出线规则的重要性,他有可能力争在国民党权力重组过程中重回党中央。同时,政治声望渐长的台南市议员谢龙介,以及在“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成功连任南投县区域民意代表的许淑华,都将可能进入国民党权力核心。
柯文哲以及台湾民众党政治实力将进一步看涨。2020年大选,第三势力虽未取得亮眼成绩,但第三势力支持者却并不在少数。从政党得票看,民进党政党票(481万票,33.9%),国民党政党票(472万票,33.4%),第三势力政党得票合计(约462万票,约32.7%),约各占总票数三分之一,另加上选举未投票的485万选民,说明岛内仍然存在大量对蓝绿两大政党不满的民众,这些选民的游移将是未来蓝绿涨跌的关键。尤其是柯文哲筹组的台湾民众党初试啼声便获得159万政党票,以11.2%得票率成为第三大党。柯文哲将取代宋楚瑜和已经泡沫化的亲民党,成为未来蓝绿之外的关键少数。在每年8000万元新台币政党补助款挹注下,以及柯文哲政治势头看涨的吸引力下,未来应该会有更多更具影响力的政治明星加入台湾民众党阵营。而柯文哲本人在早早表态参与2024年大选的情况下,未来会持续对各种议题发声,吸引媒体关注,为自己台北市市长任期结束之后的政治道路累积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