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教育 指导意义对高中生科学选科的
2020-01-09赵伟涛卢彦会
>>>赵伟涛 卢彦会 张 岚
高中阶段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期,随着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公布,高中生生涯规划已经逐渐成为高中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中生普遍存在自我认知不足、信息掌握不全、科学决策能力不强的问题,许多学生在选择学科组合时往往不够客观理智,从而导致将来的学习、工作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又指向未来的学科组合,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而不是被动选择或盲从,是目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做好科学的自我评价
高中阶段在生涯发展中属于探索期,这个阶段的生涯发展任务是从多种机会中探索自我,进行自我观念修正,通过对生涯角色的试探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并在所选定的领域中开始起步。在探索期,学生往往会出现焦虑、目标与兴趣模糊不定、缺乏求学动机、角色投入不足和学业成绩偏低等现象,这些会让学生的行动力减弱,甚至处于对前途的迷茫担忧中,不但会影响行动的积极性,也会降低校园生活的满意度。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需要明确高中阶段的生涯发展任务,对自己做出科学的评价,并付诸行动。
关于科学的自我评价,高中学校应指导学生从生涯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学涯认知几个方面入手,了解生涯规划知识,厘清高中阶段的特点与生涯任务,确立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各类特质,并深化对职业生涯概念的认识,逐步确定职业偏好,明了工作及职业所需具备的能力,并根据各种职业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为将来专业选择提供参考,最终制定出未来规划战略。
二、提高个人生涯选择能力
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生涯选择,怎样进行3+1+2?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这是高中生涯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高考科目的选择是高中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抉择,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因素,如政策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在此基础上,遵循“个人意愿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当前现状与变化趋势相结合”“本人意愿和他人意见相结合”“慎重选择与坦然面对相结合”等4个基本原则,既要考虑自身特点和个人意愿,也要考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关注自身当前的学习状态,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身的“潜质”客观判断;既不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也不人云亦云、莫衷一是;要周密计划、慎重权衡,而不心猿意马、朝三暮四。
三、掌握高考科目的选择策略
假如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对将来报考的专业有非常清晰的定位,那么,这类学生属于“选科志向坚定者”。在选择科目时,可以首先选择与今后发展关系最紧密的学科。即便当前这类科目的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也要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且为提高该科目成绩付出更多的努力。
还有的学生对某些学科兴趣特别浓厚,如对生物很喜欢,动手能力强,喜欢做实验,这类学生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学习兴趣最浓厚的科目,并努力学到极致。
还有的学生有偏科现象,那么,在选择科目时就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强势的学科。这样既有利于发挥特长,取得好成绩,又有利于将学习上的优势转化为今后事业上的专长,力争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至于各个学科相对均衡,没有明显的学科倾向的学生,则指导他们考虑能报考更多专业的学科,比如选择物理、化学,或者是“二理一文”“二文一理”,以便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有更大的范围。
最后,各科成绩平平,既不特别优秀,也不特别糟糕的学生,在选择科目时,可以考虑自己认为最有潜力的学科,并且要及早明确,以便集中精力专心于所选学科,使这些学科变成自己的强势学科。
高中生确定选考科目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个人层面来说,关系到选科目,选考试,选专业,选大学,涉及“我是谁、世界是什么、我想到哪里”的人生问题;从社会层面说,涉及国家、中学、高校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的根本性问题。学生选科的过程既是学其所好、选其所长、考其所优的过程,更是探索自我、认识世界、学习生涯决策的过程。
随着新高考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但是由于目前部分学校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还不够完善,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较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临职业生涯重要选择时认识不够,准备不足,而选择职业方向、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又是高中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就要求高中学校积极建设生涯课程体系,做好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在了解自身特点以及高校信息与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社会背景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科学而合理地选择考试科目,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