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在莫西沙星致QT间期延长不良事件中的实践

2020-01-09王东晓解放军总医院药学部北京00853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药学部山西晋城048006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0年2期
关键词:喹诺酮西沙类药物

药 飞,王东晓(.解放军总医院药学部,北京 00853;2.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药学部,山西 晋城 048006)

莫西沙星是德国研制的第四代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Ⅱ和Ⅳ,从而控制DNA的拓扑、复制、修复和转录。其8位碳引入甲氧基团,显著增强其抗菌活性,在保留该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的同时,增强了对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并且其对肺组织穿透性强,能广泛分布于肺组织及支气管分泌物。2002年在我国正式上市后,就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其中较为关注的就是该药可诱发心脏QT间期的延长和心律失常。现将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例使用莫西沙星导致QT间期延长的案例分析如下。

1 病例概况

患者,女性,59岁,主因“间断咳嗽3个月加重伴胸痛、发热3 d”于2017年10月10日由急诊转入呼吸科。患者于2017年7月着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伴咯鲜红色血2 d,伴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8.5 ℃,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后,咳嗽、咯血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出院后仍有间断咳嗽,咳少许白痰,无咯血。3日前患者突然出现左侧胸痛、发热,伴有畏寒,体温最高38.7 ℃,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诊断为肺部感染?胸痛原因待查,给予“盐酸莫西沙星(400 mg,qd,ivgtt)及头孢曲松钠(2 g,qd,ivgtt)”抗感染治疗1 d,体温降至正常,胸痛较前有所好转,略有胸闷、气短,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既往患者于2012年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间断口服升白药物(具体药物及用法用量不详)治疗,目前已停用。2013年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目前口服甲泼尼龙片每日14 mg。2015年诊断为心肌缺血(相关化验、检查不详),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和美托洛尔(具体用量不详)治疗半年,自觉症状好转后停药。对青霉素过敏(具体时间不详),使用后出现皮疹(具体处理措施不详)。

入院查体:T 36.6 ℃,P 76次·min-1,R 20次·min-1,BP 130/65 mm Hg(1 mm Hg=0.133 kPa)。身高167 cm,体重60 kg。两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呼吸音略弱,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其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4×109·L-1、血红蛋白96 g·L-1、红细胞3.05×1012·L-1、中性粒细胞0.751、淋巴细胞0.173、嗜酸性粒细胞0.002、血小板117×109·L-1。C-反应蛋白 1.502 mg·dL-1。血生化:钾3.33 mmol·L-1、总蛋白84.7 g·L-1、肌酸激酶97.8 U·L-1、肌酸激酶同工酶2.02 ng·mL-1、肌钙蛋白T 0.02 ng·mL-1、肌红蛋白28 ng·mL-1、脑利钠肽前体1312 pg·mL-1。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炎症,建议治疗后复查。双肺下叶间质性改变。双肺下叶肺大泡。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1、肺部阴影待查(肺部感染?肿瘤?结核?);2、胸痛原因待查;3、双肺间质病变;4、干燥综合征。

2 主要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验检查,考虑患者本次入院前3月曾诊断为肺炎,当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存在感染未控制的可能,决定继续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400 mg,qd,ivgtt)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 g,qd,ivgtt)”抗感染、氨溴索(30 mg,bid,ivgtt)化痰,同时给予氯化钾缓释片(1 g,tid)补钾、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00 μg,皮下注射)升白细胞、甲泼尼龙片(14 mg,qd)控制干燥综合征。

入院第2日心电图检查提示:QT/QTc 480/450 ms,心室率53次·min-1,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药师分析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考虑莫西沙星可能性大,结合患者目前体温正常已两日,感染控制尚可,遂建议停用莫西沙星,医生予以采纳,于当日停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继续给予头孢曲松钠(2 g,qd,ivgtt)抗感染治疗。次日复查2次心电图,结果分别为QT/QTc 486/439 ms,心室率49 次·min-1,显著窦性心动过缓;QT/QTc 492/439 ms,心室率 48 次·min-1,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在治疗上继续停用莫西沙星,由于患者住院期间并未有心脏不适症状发生,未再行心电图检查。住院第4日,复查血钾水平恢复正常(4.14 mmol·L-1),停用氯化钾缓释片。患者住院期间白细胞一直偏低,入院第10日行骨穿检查,第15日骨穿结果回报正常,可基本排除相关血液疾病。同时行肺动脉CTA未见明确栓塞改变。此后监测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肺部CT提示病灶较前显著吸收,于入院第19日出院。

3 讨论

3.1 莫西沙星致QT间期延长的关联性评价

3.1.1 QT间期延长的判定标准 QT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害性大,大多数表现为显著的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严重时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了解QT间期延长标准尤为重要。QT间期是指心电图中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反映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传统观念认为,QT间期的正常上限值为440 ms,超过此时限即认为延长。但QT间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心率增快时QT间期缩短,心率减慢时则延长。因此在判断QT间期是否真正延长/缩短时,常通过各种计算转换成非心率依赖的校正值(QTc值)与QT间期的正常上限值进行比较。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发表的《医院内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预防科学声明》[1]中,推荐QTc正常值男性为470 ms,女性为480 ms。不论女性或男性,QTc>500 ms都属于明显的异常。同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律失常组在发表的《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防治建议》[2]中,引用上述内容作为我国QT间期延长的判定标准。

该患者入院第2天心电图提示QT/QTc 480/450 ms,心室率53 次·min-1,窦性心动过缓,按照传统定义,可以认为患者存在QT间期延长(>440 ms)。

3.1.2 关联性评价 患者于2015年诊断为心肌缺血,治疗半年后停药,未再发作。本次入院前外院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可基本排除自身疾病的影响。此次入院第2天ECG提示QT/QTc 480/450 ms,查阅其初始治疗药物有莫西沙星、头孢曲松、氨溴索、氯化钾缓释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甲泼尼龙片,其中除莫西沙星外,其余药物均无相关不良反应报道,且不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及患者代谢器官功能障碍。因此,根据卫生部ADR关联性评价原则:患者使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溶液2 d后出现QT间期延长,具有时间相关性;莫西沙星说明书及相关文献提示,QT间期延长为其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停用莫西沙星次日复查心电图,结果显示其QT间期(439 ms)恢复至正常范围;患者住院期间未再使用莫西沙星;其QT间期延长不能用并用药的作用、病情进展及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故该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

3.2 喹诺酮类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概述

3.2.1 喹诺酮类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特点 QT间期延长分为先天型和获得型两大类型。获得型发生频率更高,并且通常与药物有关[3]。喹诺酮类药物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治疗药物之一[4]。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中枢反应、心脏毒性、软骨毒性、肌腱损伤等,其中QT间期延长较为严重,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生命[5]。

目前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其中莫西沙星诱发QTc延长的危险性最大[6]。在喹诺酮类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系统性回顾分析中[7],莫西沙星引发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为32%,高于其余喹诺酮类药物。赵东玲等[8]对3445例使用莫西沙星致ADR的患者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得出,莫西沙星引起的QT间期延长约占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的25.2%,是莫西沙星心脏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FDA也明令要求在莫西沙星说明书上注明该药对QT间隔有轻度到中度的影响,QT间期延长者或最近服用引起QT间期延长药物的患者不宜服用。在美国亚利桑那教育和研究中心编写的可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目录[9]中,莫西沙星属于有明确证据表示在常规剂量下即引起TdP的药物。Yan等[10]报道,莫西沙星对QTc间期延长最大效应发生在达峰时间(Tmax)附近,即给药后2–4 h,在服药5 h后,随着药物浓度降低,QTc值也开始减小。在一例莫西沙星引起QT间期异常延长的报道中[11],停用莫西沙星8 h后,患者QT间期恢复至基线水平。

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常规推荐剂量(400 mg,qd,ivgtt)治疗2 d后,心电图检查显示QT间期延长,不伴有相关临床表现。停药后QT间期恢复至正常范围,未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3.2.2 喹诺酮类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通过阻滞延迟整流钾电流Ikr,从而明显延缓心肌复极,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导致QT间期的延长[12]。喹诺酮类药物的QT间期延长效应主要取决于其母核5位上的取代基。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hERG钾通道的抑制作用似乎弱于莫西沙星[13]。

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较低(3.33 mmol·L-1),而低血钾会抑制Ikr通道钾外流,延长QT间期,增加复极离散,从而易于发生TdP。通过口服补钾,患者于入院第4日血钾恢复正常。

3.2.3 喹诺酮类药物致QT间期延长高危因素 喹诺酮类药物导致QT间期延长,甚至诱发TdP的危险因素[1,14]包括:①女性;②高龄(年龄>65岁的更易发生);③任何与心脏相关基础疾病;④肝肾功能损害;⑤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症、低血镁症可能增加发生TdP的风险,特别是低血钾症;⑥合用其他可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⑦QTc>500 ms;⑧用药后QTc延长>60 ms;⑨可能的遗传倾向。根据上述高危因素归纳出QTc延长危险评分表[15],该患者评分结果为8分,属于中危人群。

3.3 QT间期延长的治疗

对于药物引起QT间期延长的治疗,首先应停用可疑药物(或使用替代药品),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时,应同时考虑停用或减量使用能延缓其代谢的相关药物。如果患者存在低血钾、心动过缓、心衰、心肌缺血、肝肾疾患等危险因素时,应积极进行纠正。当患者已经出现TdP,应静脉注射硫酸镁治疗,尽快将患者转运至院内监护设备完善的专科病房,并保证随时能进行心外电除颤。对既往病史或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中有QT间期延长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可疑药物,如果临床需要必须使用,应首先识别及纠正低血钾、心动过缓等危险因素,用药过程中随时监测心电图,一旦发现心电图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本例患者在考虑莫西沙星引起QT间期延长后,采取停用莫西沙星、补钾等治疗,治疗措施合理。

综上,QT间期延长诱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往往不易察觉,特别是在未及时进行心电图监测的情况下,不易被快速及正确的诊断,且易被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因此,在以后面对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时,临床药师除了要严密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还要在药物治疗方案实施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药学监护,在治疗有效的同时,充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喹诺酮西沙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