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020-01-09王钊
王 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 30019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职业院校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和手段,全面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遵循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找准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课程思政的有效供给,逐步完善并搭建起课程、专业、学校三个有序衔接、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核心。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要充分体现其自身的特点,紧密结合教学需要,将校企双主体育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围绕培养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遵纪守法等观念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核心素养和劳动精神培养等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一、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以“三全育人”为基础,将职业教育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各项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每门课程教学和各项工作之中,职业教育还应注重新时代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培育,这是职业教育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根本举措。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全程育人,注重打造课程思政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周期管理平台,构建人才培养过程中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格局,践行全方位育人理念,职业教育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思政的实施和效果。课程思政的结构是多元立体,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就决定了它具有知识和技术技能传授、正确价值观塑造和综合职业素质培育等多元共筑的立体教育结构,既要按照思政、知识、技术、技能等要素解构课程,还要以课程思政和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使课程具有特色鲜明的思想性和职业性。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工作强调的是人人参与、事事育人,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融合。职业院校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建设、课程评价与考核、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系统化地融入其中并形成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的思维是协同创新,要面向新时代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持续创新课程思政理念和方法。要创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持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新思想、新形式、新路径,精准挖掘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改革的质量。
二、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着力破解的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层皮”的问题,目前,还存在一些“孤岛”现象,没有完全从学校顶层设计开始到每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综合统筹形成系统工程。其次是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在切入点选择上存在生搬硬套、不深入不全面、各门课程雷同与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自然紧密结合度不够问题。再有就是与课程思政教学配套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课堂上还存在以说教式、灌输式为主,使课程的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必须加强课程思政工作顶层设计,加强综合统筹和系统建设,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建议路径和方法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上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将课程思政工作作为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一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首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建设规律与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切实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层皮”问题。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着力优化教学供给,重构课堂教学内容,将以传授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主转变为传授知识和技术技能与思政教育并重;精细设计课堂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广泛应用案例式、模拟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工作过程导向式等教学方式,将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主,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将单一学校为主转变为“学校与企业生产一线”并重;转变教学理念,将以“大水漫灌”为主转变为注重差异化教学,实施“精准滴灌”。
(一)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阶段和职业教育特点,认真梳理本专业人才培养全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嵌入点,深度挖掘每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结构、师资结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结构精准匹配,支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全面制定本专业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注重体现本专业的职业特色,避免笼统概括千篇一律。同时,各项目标要求应在本专业教学标准和相关课程标准上有所对应,明确可衡量、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二)专业建设上要高度重视本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搭建,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厘清各门课程的内容边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既要与时俱进贴近时代、贴近青年思想,又要充分体现行业、职业和岗位特色与需求,各门课程之间衔接顺畅,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无缝对接,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并形成体系,实现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并重。如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所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及其治理效能、本专业领域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及技术能手的先进事迹等,通过开展主题报告会、社会实践、专题辅导和实践教学等方式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程之中。使课程思政工作在贴近学生、面向职业、面向生活的“浸润式”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在课程建设上要树立所有课程均是课程思政教学主体的理念,将课堂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来加强课程建设。通过系统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路径,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载体,在课程教学中科学嵌入思政内容,制定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应职业岗位需求,系统分析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及其所对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等,对课程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建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标准,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模式、考核和评价等内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主体的获得感。
(四)在教学方法上要树立持续创新是保障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核心要素的理念,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统筹好思政教育体系中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工作和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各项改革工作,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入同频共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又不断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促进良好学风建设。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源日益多元化的挑战,积极探索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研讨式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搞好教学设计,实施差异化教学。如在校企合作“订单班”中从企业招收的在职学员,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课堂教学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以真实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灵活采用上述各种教学方法,使学员既学习了知识和技术技能,又有效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同时配套改革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现场答辩法、学习体会交流法,也可以是汇报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情况汇报等模式,充分体现活学活用、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五)在实践教学上树立以工作项目和行业企业考核标准为导向,深度融合“知识、技能、思政”于一体,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针对不同实践课程的特点,开发各门实践课程和教学项目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之中,确保课程思政育人工作落实、落细,构建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最显著的特征。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不仅注重硬件设备建设,还要将思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做为所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重要模块之一。课程思政的实施要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强化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作为实践教学重要内容。要将学生结合专业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等纳入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教育载体,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刻苦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结合专业建设创建校外课程思政专门教学基地,使之成为课程思政教学的主阵地之一。
(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要树立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各项要求与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结合的理念。将课程思政教学链延伸到企业,吸纳企业优秀员工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无论是在校内课堂、实训基地教学还是在企业一线实践指导,均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由校企双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专业知识的教育,搭建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资源转化为课程思政建设重要德育元素的平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到优秀的企业精神、价值理念、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等,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综合职业素养熏陶,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七)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树立打造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的理念。要明确目标和标准做好规划,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在教师,每名教师都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素养。首先要筑牢良好师德师风之基础,从点滴做起、从每名教师做起,按照政治素质高、具有国家和民族情怀、勇于创新、不断扩大视野、具有严格自律精神、具有高尚人格的标准严格要求,真正做到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好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之职责。作为职业教育要特别注重从企业选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技术精湛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双主体育人的实施。树立教师不仅是技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优秀思想品德领航者、心理健康辅导者、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领者的理念和标准,加强专兼职教师课程思政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发挥课程思政建设关键主体作用。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专题集体备课,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并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之中,提升全体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在师资进修培训中,要坚决纠正只重教师专业培训,轻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训问题。
(八)树立课程思政工作要学校全员参与,在践行三全育人中,构建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理念。要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体现到“课前、课中、课后”与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融合,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发挥课程思政的功能,?实现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面介入。将党团组织、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之中,使课程思政与各类学生集体活动紧密衔接。学校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是育人主体,都要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等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学生,促使其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共鸣,在行动上形成自觉。
(九)用高水平的顶层设计来指导、引领、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要将课程思政工作作为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核心工作,学校党委必须领导编制科学严谨的课程思政工作规划,确立工作的总体目标、课程建设规划、各方责任、各项任务、各项标准、各项制度,系统集成各方资源和优势,建立起保障和协同机制,形成协同高效的全员育人格局,联动推进全面覆盖、类型多样、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建构。实施中加强日常督导,确保每门课程教学方案的落实。逐步完善学校课程思政制度体系,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改革试点课程取得的成果及时总结并予以表彰和推广,发挥其突破和先导作用,引导全体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之中。与此同时要同步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在各级各类课程评优、竞赛和教学成果评比中要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导向作用。
总之,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必须作为学校党委的重要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出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课程思政体系,着力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改革的整体效应,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课程之间课程思政内容合理搭接、教学手段和模式丰富多样、职业教育特色鲜明,持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人人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每名教师和每门课程都把好思政关,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之责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要求。不断开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新格局,全面提升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