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1-09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佛中学霍小丽

天津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本法治道德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佛中学 霍小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确保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是促进学生健康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规则意识培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引导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自身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必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学校的教师,可以说,除了学生的家长,在成长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学校的教师,而教师要想给予学生更多正向的影响,首先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规则意识的形成。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视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促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例如:在教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建立班级行为公约,包括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在班级的备品保护方面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等,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班级是大家的,它不属于某位班干部,也不属于某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班级才能越来越好。

其次,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要能够以自己高尚的道德素养来影响学生,对待工作要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要让学生明白,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遵循相应的规则,个人才能在集体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在亲自参与集体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对规则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主动遵守集体生活中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教学情境创设,重视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其对于初中生责任意识的形成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教学“勇担社会责任”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首先,教师正式开始教学之前,先利用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各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的场景,使学生能对本节课教学中将要讨论的主题“责任”有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接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模拟火灾中紧急疏散的场景,活动中,一部分学生可以模拟消防人员,一部分学生可以扮演在火灾中受困的人员,模拟之后两组学生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对责任的重要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深入理解课本中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自己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能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进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承担责任,确保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长为有责任担当,遵纪守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理性思维培养

正式开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要保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考虑到教学方面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以外,还要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性思维也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需要先确定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对网络技术的使用方法能够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在认识网络技术发展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对于网络中存在的一些风险也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确保学生能够在应用网络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主动规避风险,保证上网安全,避免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受到网络中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

其次,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能够在上网的过程中,严格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充分利用网络多元化信息的同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内涵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判断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积极联系生活,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和初中阶段其他科目的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因此,教师在实际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化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获得启发,将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众所周知,想要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秩序,法治与道德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但是,现实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外国的很多社会思潮也开始进入我国人民的视野中,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中也开始出现了很多违背社会道德的事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也在逐渐加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结合点,密切练习教学与生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应付考试的工具,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加强教学内容设计,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教学

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都存在这样的思想,即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价值观,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课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教师的还需要加强教学方法方面的教学,鼓励学生针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批判质疑,能够用理性的思维思考问题,要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只有有了高度的责任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有充分的耐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要科目,同时也是学生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前提。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加强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本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