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方壶的韵律美

2020-01-09

天工 2020年4期
关键词:方壶韵律美感

文 华 健

紫砂艺术自明代发展至今,历代匠人无不遵循着古代方圆造物思想,融入“尚方”或“尚圆”的造物观念,在不断摹习中自觉与不自觉地领悟造型的技巧,而后又各得心法,创作出“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紫砂造型,成为流传后世的艺术珍品。

一、紫砂方壶的韵律形成

传统的紫砂方壶有四方壶、六方壶、八方壶、合斗壶、升方壶、砖方壶、僧帽壶等。方壶注重线条方而不板、挺而不僵,线面挺括平正,轮廓转折分明,整体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日本收藏家奥玄宝著录的《茗壶图录》中描述紫砂壶“形状不一,或方或圆,或棱或扁,或平或直,或崇或卑,或大或小,而如蛋者不得不圆,如斗者不得不方,如觚者不得不棱,如鼓者不得不扁,如砥者不得不平,如筩者不得不直” ,细致而又生动地阐述了紫砂造型的特征和创作法则,其中方、棱、平、直、崇、扁也准确地概括了紫砂方壶的特征。

紫砂方壶的形与态,分别是由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线条的构成特性来决定的。水平方向线条通常为直线,以四方、六方、八方为基本形,俯视可以看到,从壶钮、壶盖到壶身轮廓,直线条构成有秩序的扩散,平视则是由长短不一的水平线条上下平行分布,由此构成方壶造型的刚健感、静态感。紫砂方壶的态,主要取决于垂直方向的线条,线条在曲直高矮的运用中千变万化,形成了或刚或柔、或静或动、或紧或缓、或盈或亏、或崇或卑的丰富姿态。垂直的直线更显现挺拔的力量,曲线则柔和优雅,饱满且富有弹性。

将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线条交织构成在一起,则形成更有秩序的三维立体造型,线条关系也变得更为丰富。在群组构成中,形成组合排列的整体效果,从而带来了线条节奏与韵律感的直观感受。

节奏和韵律源于音乐艺术语言,在音乐中音符的长短、快慢、强弱和持续性、重复性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节奏,它是通过人的听觉而传达的艺术形式,属于时间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四季往复、昼夜更迭、海浪拍岸……到视觉上看到的层层梯田、一行飞雁、书架排列的书籍等,无不体现着秩序所形成的节奏感。韵律是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产生出的优美律动感。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说:“尤其是‘舞’,这是最高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的生命、旋动、力量、热情……这舞中,严谨如建筑的秩序流动而为音乐,浩荡奔驰的生命收敛而为韵律。”他认为“一切的艺术趋向音乐的状态”。同样,韵律也表现在物体各要素以重复、渐变排列而形成的一种特性,造型上由小到大、由粗到细、由疏到密的变化,在一定的结构下不断重复。节奏与韵律往往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韵律在节奏的基础上升华,变得更具有丰富性。

在紫砂方壶设计中,要充分运用重复这个手法去体现节奏,利用线条的重复、块面的重复、构件的重复建立整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线与面的粗细、长短、纵横、凹凸、曲直、显隐、强弱、疏密等规律性的变化,在视觉上追求更为丰富的韵律美感,韵律美感体现出来了,艺术作品的灵魂也展现出来了。

二、“以简为矩”的韵律审美表达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提道:“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这里阐明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道理。同样在紫砂方壶的创作中,“欲”就是艺术家的想法与情感等感性因素,但必须要满足方壶造型的规矩,才能产生想要表达的美感。

“圣门讲求,只在规矩,规矩成立,千方万圆,自运用无穷。” 紫砂方壶以简化为“矩”构成造型的重要特征,从而形成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元素。简化是特征的高度概括、高度锤炼,中国的先秦思想家们很早就注意到了“简”的价值,并且把它们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周易·系辞上传》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简易而天下之理得矣”;《礼记·乐记》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老子的《道德经》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紫砂方壶造型的简化原则,就是通过简化自然去把握自然,运用线条作为造型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使其产生独特的美学特性,然后尽可能以精炼的形式组织,把各元素变为有秩序的、一眼即可通观的整体。“由艺术概念的统一所导致的简化性,绝不是与复杂性相对立的性质,只有当它掌握了世界的无限丰富性,而不是逃向贫乏和孤立时,才能显示出简化性的真正优点。” 因此,在紫砂方壶造型中,将钮、盖、口、颈、肩、腹、足、底、嘴、流、把等构件,按造型比例明确体现线条平行、扩散、放射、渐变特征,同时也要表现出造型形体连贯和谐、上下呼应与对照、左右对称或均衡的审美关系。

简者简于象,而非简于意,其实这种“意”包含着中国人所热衷的“神”“气”“韵”。清代艺术理论家唐岱在阐释谢赫六法时所言“有气才有韵”,气乃生命运行之动力,韵为生命律动之征象,生命之美的极致。有生命之气,方有生命之韵、生命之美;有生命之气,方有艺术之韵、艺术之美。紫砂方壶的造型正是凭借着主体线条的简化原则,造化着作品生命的气度、气量、气质、气派、气概,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紫砂方壶的格调与韵致,最终形成“道”与“美”的统一。

三、紫砂方壶的韵律审美运用

王国维先生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中写道“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就美之自身而言,则一切优美皆存在于形式之对称变化与调和。” 在紫砂方壶造型中,美感的成因源于合乎比例的数列分布排列,运用简单的线条和块面进行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产生对比与调和关系,使作品具有以重复性、连续性、条理性为特征的韵律美感,艺术家正是通过这具有规矩的线条进行设计与表达,形成方壶的器物特征,进而塑造出端庄方正、刚正不阿、凝重雅气的艺术审美风格。

1. 重复呼应

在紫砂方壶中,六方造型似乎更易于呈现韵律美感,六边分割的点、线、面与水平扩散的线条形成秩序关系与角度,产生刚柔并济的特征,达到构造严谨却视觉愉悦的韵律感。六方的运用需注重线与线、面与面、体与体的重复呼应,同时体现整体和局部的重复呼应关系,使整体和谐与统一。《大彬六方》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在细节上,更加强化六方形的重复与呼应关系:其一,中心轴线自上而下,以线丰富面、以线转折面,六方线条呈现松紧、大小、聚散的重复节奏关系;其二,运用明接线条产生呼应关系,如壶的钮与盖、颈与肩、流与腹、把与腹等,都能形成组接上的重复呼应,把六方形式运用充分;其三,关注整体与局部的形态与比例,形成形体特征上的重复呼应,可以进一步流露出作品的气质与品格。

2. 节奏变化

韵律美的升华,在于把握重复节奏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强与弱的对比变化,产生律动,类似音乐的旋律美。作品《觐侯小六方》正是注重了线条显与隐、强与弱、刚与柔的对比关系。俯仰观察六边形线条的排列扩散并非一种性格状态,而是力求变化以呈现不同的情绪,刚则锋锐,柔则渐隐,在凹凸中产生更为丰富的韵律美感。从侧面观察,体现线条的纤秀与弹性,突出了从壶流、壶把到壶体轮廓线条的连贯性与流动感。在整体创作过程中,追求细节上“减”和“简”的极致,形成更为秀美灵动的艺术风格。

3. 丰富特征

四方壶的造型结构主要是直角关系,显得呆板而缺乏灵动感,因而要注重细节上增加线条,丰富造型语言,强化韵律关系。作品《青狮》壶体为长方形款式,各个面均严格按长方比例来构成统一关系,但其特点还在于盖面线条抽角装饰和壶腹宽带纹卷裹装饰,丰富了线条韵律的层次,使得气韵贯注全壶,艺术特征更为明显。

紫砂方壶以其高度的理性、秩序、节奏、韵律,遵循着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形成了有机和谐的艺术形式,而这样的形式美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由古人的哲学智慧和美的外在形式共同沉淀演变而来,是紫砂方壶品格与审美意境两种生命形式的同构对应,韵味隽深的审美意境与“方非一式”的艺术作品互为表里,不仅为紫砂方壶的“形”赋予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为紫砂方壶的“道”展开了深邃无比的思想空间。

猜你喜欢

方壶韵律美感
“冠方壶”艺术特征刍议
浅析“弦儒无方壶”的创新特征
莲鹤方壶(上)
春天的韵律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韵律之美——小黄村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浅谈紫砂《六方掇球壶》的文化及其魅力
梵呗的音乐宗教美感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