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领高职院校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0-01-09刘长玲
刘 文,刘长玲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教师[2016]10号)指出重点开展理实一体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从而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研究协作能力等。《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明确指出,要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
当前,职业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继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后又迎来了双一流、双高计划建设项目。虽然高职院校在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期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科研经验,而且“科技强国”战略也赋予了高职院校更多的科研职责。但是,在经济新常态时代下,作为高职院校本身,应当把握好机遇,抓好科研工作建设,进而才能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学校不断发展。
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
(一)科研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有一部分是从中专升高职而来的,尽管经过了国家示范、骨干校建设,但历史原因形成的科研基础较差、科研能力较弱、科研条件比较简陋,不少人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没有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只要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就行。
(二)研究能力欠佳
各高职院校为跟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也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资源改革等等。尽管各高职院校调整优化了专业布局,进行了校企合作办学,很好地落实了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能与岗位无缝对接。但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科研基础差,导致他们虽然做了很多的工作,如: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但还是总结不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使这些高职院校总是处于有花无果的状态,在申报国家、省部建设项目是总是受限,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三)科研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近年来的扩招,带来了师资不足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课时高居不下,老师们疲于上课,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问题,难以做到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而且教师普遍科研意识薄弱,对于从哪些方面选课题,如何有效开展科研工作没有意识。
二、科研引领高职院校发展的策略
(一)领导队伍保障
一个团结、奉献、进取、创新的领导班子,能带出一支高素质、强能力、作风硬的干部和教职工队伍。领导班子应该以身作则开展科研工作或主抓科研工作,这样学校的改革发展就有了最关键的实力和最可靠的保障。
(二)科研定位及科研引领
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应该以服务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着力点。但如何造就高职院校的科研氛围,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根据学校近期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针,用科研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科研意识,引领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才能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学校建设目标的有效实现。
1.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科研引领
(1)运用最新职教教改理念,配合教学部门在专业与课程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等亟待突破的重点问题上,确立校本课题选题范围,通过校内开展课题申报评审,确定年度重点、一般课题的立项。
(2)强化课题管理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参谋和服务工作,用先进的教改理念引导教师找准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从开题、中期、结题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确保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3)积极搭建科研成果交流、推广平台。高职学院应该与企业密切联系与沟通,结合自身的技术特长开展实用技术研发或技术攻关,并积极创设条件,将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2.教师科研意识的强化需要科研引领
(1)要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从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要让他们逐渐拥有职业教育科研的认识能力、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对科研的领悟能力,同时在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2)要引导教师找准自己能够承担的科研课题的切入点。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研究能力相对较差,在课题申报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从什么研究点进行选题,使得教师畏难情绪严重。因此,要根据教师们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兴趣点、擅长点,结合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在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条件下,帮助教师找准课题切入点进行研究。
(3)要强化教师文字功底,提升写作能力。高职院校教师与本科院校教师相比科研能力不高,无论是在写作水平还是研究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文章写出后语句不通顺, 结构不严谨, 这与他们喜欢网上下载文章,然后拼凑成新的文章有关。要引导教师懂得,科研工作不能急功近利,要保持平常心,投入时间、精力、体力、智力和耐力,只有静下心来开展研究、领悟后才能写出高水准的文章, 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写, 无法提高写作水平,不多写, 永远写不出有水准的文章。坚持下去,教师们就能享受到写作方面的“苟且红利”,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质的提升。
(4)要强化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在进行课题申报时,年轻教师由于职称的劣势,在申报课题时往往要加上职称高的教师参与课题申报,一旦课题申报成功,年轻教师怕打扰职称高的教师正常工作,往往就自己承担了课题项目的所有研究工作,形成了 “单兵作战”状态。课题研究需要课题组成员集中智慧,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工作,是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心血,研究成果更具全面性、科学性。而单打独斗的项目,缺乏团队合作与交流,思维广度不够,研究成果会有局限性和狭隘性。
3.要健全科研管理机制,促进教师科研意识的提升
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应该纳入教师考核指标,并且要从质上进行量化。比如,根据不同的职称规定教师每年应该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论文级别;有项目依托的论文应该根据项目的级别发表相应级别的论文。要让教师感到一些压力,不能借着教学任务重而忽略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在写作水平、研究能力等方面有所进步。
4.要加强高职学院的科研团队建设, 储备“智库”人才
要有计划地对高职院校内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科研人员进行战略培训,加强他们对国家职业教育理论的深层认识,将他们中间具有战略思维和较好的科研意识的人员组成学校的“智库”,争取打造一支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智囊团,让他们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的课题研究,以带动高职院校科研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科研引领的科研生态环境
1.激励机制
(1)政策激励机制。制定具有科研引领作用的科研与人事管理制度,应充分体现激励作用。一是在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时,应该注重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按照科研成果级别的高低、成果的数量择优推荐评聘;对未完成科研工作量的教师可以采取“高职低聘”,让教师始终保持一种职业生存压力。对于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但由于一些情况职称未能晋升的教师,可以采取“低职高聘”,让教师们对自己的职称晋升前景充满信心。二是量化不同职称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每年对教师进行考核,并给予一定的科研奖励;三是实行科研绩效年度考核,对于绩效考核良好的教师,在申报科研课题时应该向其倾斜。
(2)培训激励机制。营造“科研兴校”的科研文化氛围,通过学术交流、科研讲座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丰富科研活动,帮助教师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水平;对于研究能力突出的教师,学校还应该将出国培训、高校学习的机会作为奖励,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精神激励机制。高职学院每年应该进行教育科研成果评审,并定期举办表彰大会,对成果获奖的人员进行精神鼓励,现场颁奖。通过表彰的方式既表达了对教师科研工作成绩的认可,又表达了学校对科研人员的尊重。
2.约束机制
加强约束机制,规范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科研项目申报、报送、开题研究、中期推动、结题评审的过程管理,彻底消除申报时积极,结题时消极的情况发生,使科研管理工作发挥最大的效能。
(1)行为约束。要对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杜绝剽窃、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发生。
(2)过程约束。做好纵向与横向课题研究项目过程的监控工作,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约束,约束课题的研究方向不偏离,约束课题经费的使用不超范围、不超标准,约束随意变更主持人与参与人等不规范的行为发生,使课题研究正常有序地开展。
3.经费管理机制
经费管理制度是管理科研经费的重要保障。通过经费制度明确了经费使用的流程、使用的范围、使用的限额等,使科研经费管理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既可使科研经费在使用中发挥其最大效能,又可以维护科研秩序,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水平。
4.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对科研行为、科研成果、产学研合作效果的一种衡量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推动科研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通过规范教师发表论文期刊的级别、论文档次的高低、科研项目的级别来引领教师开展高质量的成果研究;通过横向课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进而提升学校的技术服务能力。
5.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求对竞争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项目的竞争,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双高计划”建设等有关科研、教改项目在申报时,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谁的项目研究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成果更好,更符合当前学校发展的方向,就同意其项目申报,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竞争机制的最大作用。
三、结束语
科研综合能力反映了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学校的声誉,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未来,也关系着其所培养的学生质量的高与低。尤其在“双高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中几乎都与科研状况相关,可见科研引领对高职院校的长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职院校只有重视科研工作,才能提高学校产教融合的契合度,提高学校科研成果的知名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辐射力度,才能在职教改革的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