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2020年总目录
2020-01-09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的整体性治理:现实考验与优化路径
唐皇凤,吴 瑞(3.1)
数据化时代社区信息治理体系的重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的反思
何雪松,李佳薇(3.14)
特大城市疫情防控机制:经验、困境与重构——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
卿 菁(3.21)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人工智能存在性风险的伦理应对
王天恩(1.1)
人工智能与人的自我完善
黄凯锋,蔡 栋(1.9)
时间的共享伦理意蕴
向玉乔,沈 莹(1.17)
从“熟人社会”到“熟人社区”——乡村公共道德平台的式微与重建
王露璐(1.25)
高科技时代的人类自律及其构建
江 畅(2.1)
互联网时代的“晒”何种意义上是一种评价活动?
张艳芬(2.11)
自由与安全的伦理困境
甘绍平(2.19)
法治德治协同的逻辑根据与价值取向
戴茂堂,李若瑶(2.27)
公共危机与危机管理的哲学批判
晏 辉(3.33)
劳动幸福权:通过劳动创造兑现的人之初始权利
何云峰(3.46)
“人兽之辨”可以休矣
刘清平(3.55)
人类不再是一种动物了吗?——生命哲学视域中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舒红跃,张晓明(3.62)
斯马特的普遍仁爱原则及其困境
龚 群,陆鹏杰(4.1)
作为道德范畴的“爱”
强以华,王娟娟(4.9)
论生态文明的后物质主义幸福观和共同体价值观
王雨辰(4.17)
智能时代教育公正问题探析
孙伟平,伏志强(4.25)
大众知识论的当代发展:常识智慧与理性旨归
王姝彦,黄晓宁(4.32)
同意观念向伦理学的迁移及其对解决我国同意问题的启示
吕耀怀(5.1)
“道德就是意识形态”的生命政治意蕴
杨 荣(5.10)
在自我与他人之间——论舍勒与萨特对“羞感何以发生”的还原
汤波兰(5.19)
“现代性”的碎片与完美性生存的乌托邦想象——现代人“自我实践”的伦理难题
袁祖社(6.1)
论我国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地方性建构
李建华,周 琼(6.10)
社群、良制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观的核心义旨
姜 丽(6.18)
【中外文艺理论研究】
气象美学导论
[日]青木孝夫(1.32)
寂与幽默——大西克礼关于东西方美学融合的尝试
崔 莉,梁艳萍(1.43)
现代中国“文学话”批评的生成及其体式特征——以对话体“文学话”为例
黄念然,杨瑞峰(1.52)
格雷马斯矩阵应用于文学叙事分析探究
李广仓(1.59)
“文艺理论的中国问题”笔谈
[美]刘 康,王 宁,李 松,吴 婧(3.70)
“品味制造”的美学批判与“创意美学”何为——美学史的一种别样解读
范玉刚(4.41)
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传播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黄定华,张玉能(4.53)
论数码媒介技术的物质性——以“数码人类学”为中心的考察
张 进,王眉钧(4.63)
走向计算主义:数据化与网络文学业态的裂变
廖声武,谈海亮(4.71)
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基于生态学视域下的争鸣与辩护
董琦琦,党圣元(5.28)
走出消费主义神话的想象——从马克思主义审视当代消费理论
张 青(5.38)
【逻辑学研究】
基于括号表示法的4值逻辑自然演绎系统
杜国平(2.36)
逻辑多元主义视域下的广义量子逻辑
王伟长(2.50)
基于范畴类型逻辑的汉语反身代词指代歧义的消解
张晓君(3.86)
布尔逻辑理论中“不可解释的表达式”问题研究
王春丽,何向东(3.93)
受限量化域与实质蕴涵“严峻反例”的化解——四论从形式蕴涵看“实质蕴涵怪论”
张建军,张 顺(5.47)
信念与行动的矛盾:单次囚徒困境博弈的重构与消解
李 莉(5.58)
人工智能驱动的“PDRT+CCG”视域下的预设研究
邹崇理,武瑞丰(6.28)
深度学习算法和CCG的比较研究
赵 靓 (6.39)
广义斯科伦项刻画量词辖域问题分析
石运宝(6.46)
【社会文化史研究】
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研究的由来与旨归
林文勋(1.68)
明清时代的帝制与封建
赵轶峰(1.74)
近代出版转型升级中的郭秉文与商务印书馆
周洪宇,李 永(2.72)
商务印书馆与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发展
周慧梅(2.83)
“农商社会”视野下的宋代外贸述论
葛金芳(4.79)
辽金元科举制度的创新及其政治文化影响
李 兵(4.88)
【哲学研究】
郭象自生、独化说新释
刘国民(1.110)
康德“人格中的人性”与目的自身——以科斯嘉德式的诠释为切入点的考察
李科政(1.117)
梁漱溟对阳明学的阐发与吸取
乐爱国(2.56)
钱绪山对阳明学“四句教”的诠释——以“无善无恶”为中心的考察
邓国元(2.64)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个性”观
张丽君(3.101)
和解与黑格尔的观念论体系
彭 超(3.110)
王阳明六经“删述”说发微——兼论文化生态的净化
王胜军(5.85)
类的希望与个体的希望——康德历史哲学引发何种希望?
刘 作(5.94)
分析哲学的启示
王 路(6.53)
重复、时间与生命——德勒兹的时间理论及其生命意蕴
陈灯杰(6.61)
【文学研究】
古文经学的发生与《乐经》的成立
王齐洲(1.86)
晚宋江湖诗人宋自逊的家世生平与交游创作考论——兼及对南宋“江湖诗人”和“江湖体”的再认识
熊海英(1.99)
班固赋家身份建构思想的得失评议
刘朝谦(2.92)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西方女性书写——以王韬《漫游随录》为中心
魏 欣(2.101)
身份游戏与语言游戏——荒诞派戏剧《女仆》的维特根斯坦式释读
陈 溪,涂险峰(2.112)
论非裔美国小说家欧内斯特·盖恩斯的老年书写
刘锦丽(2.120)
凿空之功与逢君之恶——张骞功过评说与《史记·大宛列传》的若隐不发
[新加坡]李 佳(3.119)
“纸生子”概念的旅行及其文学史意义
王 娜(3.129)
风与俗:中国现代作家“地缘文化”表现形态论
赵 冰,陈方竞(4.97)
神与魔:穆旦诗歌基督教意象的隐喻性分析
叶琼琼(4.107)
走向故事诗学
刘守华(5.102)
误读与重释:《再别康桥》是一首离愁诗吗?——基于文本的音乐性分析
袁 渊,杨文军(5.111)
“无理”之妙:以《诉讼》为例看卡夫卡的悖谬艺术
刘 勇,王 悦(6.90)
论特罗洛普对有闲阶级生存图景的书写
赵喜梅(6.101)
【语言学研究】
《诗经》倒装表达的语用动因
张鹏飞(3.136)
象似性与范畴化:汉英习语变异构式的理据研究
黄 曼(3.144)
焦点标记“是”就是系词“是”
石 锓,马 碧(6.111)
“当X时”的构式演变及其相关问题
王 耿,曾 李(6.119)
【历史学研究】
强国与富民: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初期的探索
张瑞敏(5.6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提升的历史经验
宋 斌,黄伟力(5.76)
以茶为媒:“万里茶道”的形成、特征与价值
黄柏权,平英志(6.69)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概念的建构与意义形塑(1921—1949)
侯竹青(6.81)
【法学研究】
“变”与“定”:改革与法治关系的演进理路及新时代界分
李 涛(2.128)
当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与中国方案——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
程时辉(2.136)
民法物权变动理论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
李贵连,刘陈皓(4.118)
公权与私权的平衡:论税收征管法的“通三统”
侯 卓(4.127)
非典型劳动者社会保险权实现的法理逻辑与立法进路
张荣芳,弭 晶(5.149)
金融消费者信用权新论
文小梅(5.158)
【经济学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引进外资与国内投资的替代互补关系研究
陈继勇,陈大波(1.124)
管理者过度自信表达与企业代理成本——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刘 柏,琚 涛(1.134)
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盛朝迅(3.153)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的形成与疏导
张春燕(3.163)
从跨境电子商务到全球数字贸易——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再审视
马述忠,潘钢健(5.119)
中国扶贫瞄准机制的演化与展望
唐丽霞,刘 洋(5.133)
应对资本权力扩张的中国之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
宋彦松,刘荣增(5.142)
【社会治理专题研究】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研究
曹惠民(1.146)
算法治理:智能社会技术异化的风险及应对
陈 思(1.158)
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与启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
文丰安(2.148)
城乡社区协商的伦理审视
杨海军(2.157)
农地确权能够提高农地产出吗?——基于农地细碎化的中介效应实证分析
高 强,孙光林(4.137)
环境规制、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碳排放
张金鑫,王红玲(4.147)
共同体视域下社区媒体融合发展与社区治理
聂远征(4.157)
【社会学研究】
新时代农村社区协商的实践效能与制度延展
陈荣卓,刘亚楠(6.147)
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结构的现状与优化
贺 薇(6.155)
【教育学研究】
清华学校留美招生考试的特点与启示
张亚群,庞 瑶(6.127)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及其启示
李木洲(6.138)
【综述】
“交流与对话”:民族和世界视野下的东方美学——第九届东方美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石若凡,熊显长(1.166)
【书评】
傣泰民族研究的若干核心议题及价值发凡——郑晓云《傣泰民族研究文集》述评
周 娅(2.165)
传统价值观念研究的理论跃升——为江畅教授《中国传统价值观及其现代转换》一书而作
李德顺(4.166)